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老邁昏聵的唐玄宗如果不聽信讒言,潼關能否守住?

老邁昏聵的唐玄宗如果不聽信讒言,潼關能否守住?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唐玄宗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潼關之戰是安史之亂中的一場關鍵戰役,安史叛軍憑藉這一戰,攻破潼關進入關中,隨即攻陷長安,唐玄宗狼狽逃出京師。本已好轉的平叛形勢急轉直下,使安史之亂延續了長達八年之久。

而潼關之敗,老邁昏聵的唐玄宗應負最大的責任,他的干涉,導致潼關守軍幾乎全軍覆滅,唐軍三大名將封常清、高仙芝和哥舒翰一世英名毀於一旦。由此也引發了後人的猜想,如果唐玄宗不干涉,潼關之戰和安史之亂會有怎樣的發展呢?

老邁昏聵的唐玄宗如果不聽信讒言,潼關能否守住?

參戰將領的背景

既然要分析潼關之戰和安史之亂,那就避免不了對這些參戰主要將領的分析對比。唐朝政府一方,在前期主要的將領是封常清、高仙芝和哥舒翰,當然後來大放異彩的郭子儀和李光弼也已經開始登場亮相。

而安史叛軍一方則以安祿山爲核心,史思明也開始崛起,但是潼關一戰安史叛軍一方的前線指揮官則是崔乾佑。

封常清:他是高仙芝一手提拔起來的將領,在高仙芝入朝之後,他基本上是安西和北庭兩鎮節度使,可以說是獨擋一面的名將。安史之亂時,六十五歲的封常清正好入朝拜見唐玄宗,於是作爲唐庭最有名望且身體健康的名將他被安排統兵出征平叛。

高仙芝:作爲封常清的上級,高仙芝是唐朝邊鎮名將,他在西域北庭和安西兩鎮擔任節度使多年,只是因爲怛羅斯之戰的失敗,他被解除節度使之職,回到京城任職,安史之亂爆發時,他被封爲密雲郡公,在封常清受命出征之後。高仙芝以副帥的身份協助唐玄宗第六子榮王李琬領兵出陝郡平叛。

哥舒翰:他是安史之亂前,唐朝西部邊軍中最具威望的將領,曾擔任河西、隴右節度使。與安祿山一樣因軍功被封王,兩人也一直是死對頭,一東一西堪稱當時唐軍中最具實力的人物。但是哥舒翰在安史之亂爆發前幾個月,在入朝面聖的途中突然中風,從此留在京城養病,在唐玄宗聽信讒言處死封常清和高仙芝之後,哥舒翰在唐玄宗的強求之下,不得不領軍到潼關抵抗安史叛軍。

安祿山:安史叛軍的核心和領導者。他在發動叛亂前,已經兼任盧龍、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帳下統兵將近二十萬,是當時控制邊鎮和掌握軍隊最多的節度使。常年是唐朝東北邊防的最高統帥。

其他諸如史思明、崔乾佑、郭子儀和李光弼等人都還只能算後起之秀。其中崔乾佑在後期證明他除了在潼關之戰中發揮超常之外,總體能力要比上述幾人都稍遜一籌。

綜上,在潼關之戰中,唐朝政府和安史叛軍都是名將坐鎮,因而如果沒有唐玄宗的橫加干涉的話,唐軍大體在臨陣指揮上不會犯太大的錯誤。

潼關之戰前後安史叛軍的處境

要分析封常清、高仙芝和哥舒翰等人能否在潼關擋住安史叛軍,就要從潼關之戰前後安史叛軍的軍事行動和處境去分析。

公元755年,安祿山在范陽起兵發動安史之亂。因爲唐朝內部已多年不見兵戈,防禦能力極差,且安祿山帳下都是邊軍悍將,常年在東北邊境作戰,而且有許多戰鬥力強悍的胡人參與。因此安史叛軍一路席捲而下,一個月就從范陽打到了唐朝的東都洛陽。

而此時受命東征平叛的封常清正在東都負責防禦,但是他所統轄的部隊都是臨時徵召,面對訓練有素的安史叛軍,封常清毫無還手之力,瞬間就被擊垮。封常清只得率領殘部向西退卻。

封常清在路上遇到了老上級高仙芝,他馬上告知高仙芝,安史叛軍驍勇善戰,他們統領的臨時招募的部隊根本不可能在野戰中獲勝,必須立刻退防到潼關。利用潼關天險抵擋安史叛軍,再作打算。

老邁昏聵的唐玄宗如果不聽信讒言,潼關能否守住? 第2張

兩位經驗豐富的名將當機立斷領兵退回潼關,而此時安祿山卻犯了個錯誤,或許前期的順利推進,讓他覺得他手下的兵馬已經天下無敵,因此他暫緩了進攻,而是在洛陽準備登基事宜。這也給了封常清和高仙芝重整旗鼓的機會。

而這一停頓就讓安祿山嚐到了苦頭,等到他想起要向關中進攻的時候,唐軍已經在潼關做好了佈防,安史叛軍面對潼關天險也是無可奈何。即使唐玄宗聽信讒言,臨陣斬殺封常清和高仙芝兩員大將,安史叛軍都未能攻破潼關天險。

而此時安祿山分兵向東南方向擴地,雖有所收穫,但也遇到了抵抗。最致命的是郭子儀開始領兵東征,他從朔方軍鎮出發,開始於安史叛軍在山西一帶作戰,不久由分兵一部交給李光弼,兩路出擊,安祿山留守在范陽老巢和佔據河北的軍隊被郭、李兩人多次擊敗。

安史之亂後期的叛軍領袖史思明更是被打得步行逃生。而河北等地的州縣也大都組織義軍在顏真卿等人的帶領下,殺死叛軍守將,配合郭子儀和李光弼等人的軍事行動。

到公元756年五月間,安史叛軍向西被堵在潼關城下,無法逾越。而洛陽至范陽的聯繫也被郭子儀、李光弼所部以及顏真卿的義軍切斷。史思明等人退保范陽老巢無力再戰,而向東南略地的安史叛軍又被張巡等人阻截。

而此時坐困洛陽的安祿山實際上已經非常慌亂,他甚至將高尚、嚴莊等主要謀臣臭罵一頓,嚇得他們幾天不敢見安祿山。同時在唐玄宗出昏招強逼哥舒翰出關作戰的前夕,安祿山已經在計劃放棄洛陽,回救范陽老巢了。

由此可見安祿山當時的處境已經非常不妙,而唐朝政府的平叛形勢已經大爲好轉。只要堅持正確的戰略,或者說再拖延數月,安祿山可能都要自己主動撤兵,安史之亂短期內平定的可能性也就非常之大。

綜上,如果唐玄宗不橫加干涉的話,以封常清和高仙芝的能力和個人健康狀況,配合潼關天險,他們大概率能夠守住潼關,畢竟安祿山從范陽到洛陽僅僅用了一個月,而潼關則在臨陣斬將換帥的情況下,依舊堅守了半年,如果不出關作戰,被郭子儀、李光弼等人襲擾的首位不能相顧的安史叛軍將基本沒有可能攻破潼關。

而潼關如果不破,安祿山困守洛陽附近,范陽老巢的史思明等人也被打的不敢再戰。斷絕了聯繫的安史叛軍將陷入被分割包圍的困局。而唐軍則將立於不敗之地,憑藉正統的名義和全國的資源優勢擊敗安史叛軍。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