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條約是廢紙 二戰前日本是德國發動戰爭的老師

條約是廢紙 二戰前日本是德國發動戰爭的老師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看到戰爭對人類造成的空前浩劫,出於對戰爭的反省,以今後阻止戰爭再次爆發爲目的,美國提議成立“國際聯盟”。美國希望通過該國際組織,一要減少武器數量,二想通過條約的形式,以加入國國家名義確認各簽字國之間的相互保證以及承諾,平息國際糾紛。

在一戰結束後的“巴黎凡爾賽和平會議”上,美國率先提出了上述建議,但美國的理想首先遭遇到日本的抵抗。日本威脅美國:如果美國拒絕承認將中國山東的、原屬德國的利權轉讓給日本,日本就拒絕加入“國際聯盟”。美國總統威爾遜爲了保住“國際聯盟”得以成立,最終向日本屈服。後《凡爾賽條約》簽署,但中國拒絕簽字,美國國會也拒絕批准。至此,“國際聯盟”儘管成立了,但美國作爲最初倡議國卻最終成爲了一個局外旁觀者。

一戰之後美國成爲世界頭號強國,美國不甘心自己對國際事務只是一個局外人,美國要繼續推動自己的理想。1921年底,美國召集“華盛頓會議”,美、英、法、日四國參加,會後簽署了《四國條約》,該條約主要終止了《日英同盟》,使日本今後無法再以《日英同盟》成員國爲藉口發動戰爭。

1922年初再召集“九國會議”,會後簽署了《九國公約》,與會國共同保證在中國機會均等,維護中國的門戶開放。這是針對日、俄戰爭前,日本答應戰後要讓中國東北對國際開放、實施國際共管。雖然日、俄戰爭後將朝鮮作爲“犧牲”給了日本,但日本仍將美國等國家關在中國東北之外,一戰後美國希望用向全世界昭示的方式,保證今後不在中國發生獨佔。

條約是廢紙 二戰前日本是德國發動戰爭的老師

1927年4月,法國外交部長白里安爲紀念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10週年,向美國提出締結放棄戰爭的條約,法國的目的是爲了防止德國重新武裝,以此支持國際聯盟及建立集體安全保障體系,美國對日本在太平洋以及中國使用武力不安,主張此條約不應僅限於美、法兩國,因此力邀日本及其他國家,美國國務卿凱洛格擬定了一個包括三條內容的草案。該條約的首要內容是視戰爭爲罪惡,其次,不允許用武力手段解決國家間的衝突,防止個別好戰分子將衆多國民拖入戰爭。後共有十五個國家簽署了《非戰公約》。

在美國的牽頭、推動下,《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終於建立起來了,爲了維護世界和平,保證經濟發展,公平競爭,美國能用的手段、能想到的辦法都用上了。

但是,保證白紙黑字的“國際公約”能夠發揮效用的前提是:簽字國家必須具有高度的道德約束意識及責任感,可對日本來說,不但要找條約的空子鑽,而且只將這些條約視爲約束他國,保證自己偷偷積累力量的紙片。《非戰公約》草案於1928年向日本提出,可日本在審議期間,一邊對條約中“不能以人民的名義發動戰爭”挑刺,一邊於1928年5月出兵中國山東濟南(造成6000多中國軍民的死傷,2600萬元的財產損失,而日本軍人僅死亡25人),6月4日再將張作霖炸死。

日本在1929年8月簽署該條約之前,在國會審議《非戰公約》時就發現:條約存在沒有對受到攻擊之後的“自衛”進行規定的漏洞。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軍人發動了精心策劃已久的“九一八事件”。這次軍事行動屬於對國際公約的重大挑戰,日本不但佔領了中國東北全境,還於1932年1月28日在上海這個“遠東的巴黎”再製造“一、二八事件”。日本將這個國際大都會當成皇軍的“靶場”,用軍艦上起飛的飛機轟炸,大炮炮擊;海軍陸戰隊登陸,接着陸軍加入,大量中國平民死傷的同時,大量財產也化爲灰燼。在國際社會的譴責下日本最終撤軍,但對造成的人員、財產損失,日本根本無視。

事情雖然發生在東方,可作爲一戰戰敗國的德國睜大眼睛看國際社會對此事的反應。

1932年3月1日在中國東北建立了滿洲國,此前的1月,國際聯盟派遣了由五國代表組成的代表團起程到中國,三個月後的4月纔到達瀋陽,五國代表中就有一個德國代表。雖然國際聯盟代表團10月公佈了14萬字的報告,可它對日本的侵略實質沒有起任何作用。1933年1月,興登堡任命希特勒爲魏瑪共和國總理。2月國聯開會不承認“滿洲國”,但日本3月高調錶態退出“國聯”。看到“國聯”無可奈何日本,希特勒痛斥《凡爾賽條約》,他學日本的樣,10月德國退出“國聯”。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德國開始公然撕毀《凡爾賽條約》,對一戰戰勝國的錢也不賠了,軍火限制條約也不遵守了。擴軍,開足馬力生產軍火。1936年11月,德、日之間簽署《防共協定》。一戰時的對手,此後成爲了盟友。

1922年美、英與日本簽署了《華盛頓海軍條約》,作爲對該條約的補充,1930年再簽署《倫敦海軍條約》,兩條約的終止時間都是1936年12月31日,1935年12月9日“第二次倫敦海軍會議”召開,美、英等想繼續給日本套上“馬嚼子”,但日本於1936年1月宣佈退出。(日本認爲一年時間美軍海軍會因來不及造艦而無法讓海軍力量超過日本,日本已偷偷造艦、加強了海軍航空兵的實力,美國不敢,日本也不怕美國動兵干涉。)

條約是廢紙 二戰前日本是德國發動戰爭的老師 第2張

1937年7月7日,日本以在盧溝橋受到中國攻擊爲由,對華發動全面戰爭。8月13日,日本將戰火再次引向國際都會上海,日本要用將中國大都會打個稀爛的架勢,逼迫蔣介石投降,繁華都會立刻變成了人間地獄。日軍在1937年12月13日攻入中國國民政府的國都南京,接着有計劃地實施了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德國駐南京的外交官將所見所聞以報告形式報告給了本國,報告中稱“日本軍人是野獸”,該外交官詳細介紹了日本軍人殺、搶、姦淫婦女,然後再放火燒掩蓋罪行的禽獸行爲。納粹黨員拉貝在南京救助了許多中國人,寫了日記,拍攝了大量電影膠片,1938年他被召回後將影片帶到德國放映,並親自寫報告給希特勒,這些資料後來都被納粹黨“沒收”。德國人看到的,英、法、美等外交官也都看到了。日本軍人的所有獸行都是對國際社會的嘲弄,各種條約對日本全無約束。1938年7月日本再挑起“張鼓峯事件”。

日本“皇軍”能在中國搶;納粹黨人爲什麼不敢在德國搶?!德國學日本的樣,看英、美、法能怎樣!1938年11月9日(“砸玻璃窗之夜”)德國各地發生搶砸猶太人財產事件,三萬多猶太人被送進了集中營。德國納粹政權公然搶奪大量猶太人財產。

日本的歷次對外戰爭都是以不宣戰的偷襲方式開始,戰爭的唯一目的是爲了搶奪財富(一戰爆發甚至可以說德國爲了爭一口氣),戰爭期間針對非戰鬥人員實施有組織、有計劃的屠殺,針對醫院、學校等平民設施進行狂轟爛炸,所有國際公約禁止的,日本“皇軍”都在中國做了,看到世界上的“道德國家”除了對日本譴責之外沒有更多的實際行動,希特勒當然要學日本“皇軍”的樣。

1939年5月日本在外蒙古諾門坎發動戰爭,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9月3日英、法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入侵波蘭之後開始對猶太人實施大屠殺。

日本轟炸中國的錦州、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德國希特勒學日本的樣,轟炸倫敦。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