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盧溝橋事變的始作俑者:一木清直,一木清直到底對中國做了什麼?

盧溝橋事變的始作俑者:一木清直,一木清直到底對中國做了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盧溝橋事變的始作俑者

一木清直,1892年10月16日出生於日本靜岡縣。由於從小接受日本軍國主義教育,他逐漸成爲一名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1913年2月,他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進入陸軍服役。1933年10月至1934年3月,他在陸軍步兵學校學習,同年4月,晉升爲陸軍步兵少佐。1936年5月,他就任日本華北駐屯軍牟田口聯隊第3大隊少佐大隊長。他正是盧溝橋事變的始作俑者。

1937年7月7日晚,日本華北駐屯軍第1聯隊第3大隊在盧溝橋附近演習,22時40分,日軍聲稱演習地帶傳來槍聲,並有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蹤”,作爲日本華北駐屯軍豐臺駐屯隊隊長的一木清直要求進入中國守軍駐地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的嚴詞拒絕,於是引發了爭執。7月8日凌晨,蓄謀已久的日軍在一木清直的帶領下突然佔領宛平城東側的高地沙崗,向中國守軍發起進攻。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一木清直曾多次宣稱這是他“爲帝國強盛進程打響了信號槍”。

其實,當晚一木清直的部下志村菊次郎是因爲拉肚子而離隊。就在日軍提出入城搜查並與中國守軍發生爭執後不久,志村菊次郎就已經歸隊。日軍爲掩蓋真相,後來令志村菊次郎退出現役,遣送回國。

1938年6月30日,在東京《朝日新聞》發表的採訪一木清直的文章中,報道了事情的真相:“當時接到報告士兵(志村菊次郎)已經回來了,沒有異狀。但是,我的想法是連(聯)隊長讓我就此事(和中國方面)進行交涉,如果就這樣算了,中國方面會怎樣宣傳就不知道了。此前的'豐臺事件’就是例子……也許會讓他們產生——只要敢真槍實彈地對付日本軍隊,就可以讓演習的日本軍隊逃跑這樣的概念吧。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對日本來說是一件很遺憾,丟臉的事情。所以,我方決定佔領一文字山(宛平城與北平之間的高地,中方稱“沙崗”)然後再進行交涉……”作爲盧溝橋事變的始作俑者,一木清直就這樣“出名”了。

盧溝橋事變的始作俑者:一木清直,一木清直到底對中國做了什麼?

 所謂“豐臺事件”是怎麼回事

一木清直所說的“豐臺事件”有兩次。第一次是發生在1936年6月26日,當時國民革命軍第29軍37師217團3營調至豐臺駐防,到了豐臺火車站時,因火車鳴笛,致使5匹軍馬受驚,其中1匹馬奔入日本駐屯軍的營房,被日軍扣留。中國士兵隨後趕到,要求歸還軍馬。日軍不僅拒絕歸還,還將中國士兵打傷。27日,日軍1名兵痞闖進29軍38師的馬廄滋事,隨後數十名日軍趕到,與中國守軍發生械鬥。事件發生後,29軍進行了內部調換駐防。

第二次“豐臺事件”發生在1936年8月31日,當時一名日僑闖入29軍駐豐臺的軍營,與衛兵毆鬥,被刺殺。日軍以此爲藉口,要求29軍讓防。9月18日下午,29軍豐臺駐軍第5連在營房外鐵道附近演習,回營途中與日軍相遇,日軍一小隊長帶領兩名日本騎兵,衝入29軍的隊列中,中國士兵用槍托擊打日軍的馬匹。日軍以此爲藉口,將中國連隊包圍,連隊長上前交涉,被日軍扣押。中國士兵列陣準備還擊。此時,日軍牟田口廉也的聯隊聞訊馳援,與中國守軍展開槍戰,日軍將豐臺與北平的電話線切斷,強佔豐臺的重要地點,雙方對峙一夜。29軍軍長宋哲元爲避免發生戰事,再一次讓步。1936年9月19日後,29軍豐臺駐軍移防至豐臺鎮東南的趙王莊,豐臺鎮陷於日軍的控制之下。

盧溝橋事變的始作俑者:一木清直,一木清直到底對中國做了什麼? 第2張

 關於一木清直移軍情況的檔案

  塗改名片背後的故事

一木清直塗改後的名片其實就是一張“門證”,是便於北平警方與日軍聯絡溝通的通行證。檔案上顯示,名片上一木清直將其原職務“支那駐屯軍豐臺駐屯隊長”用筆劃掉了,中間是他“陸軍步兵少佐”的職銜,在名字的下方還蓋有一方他自己的圓形名章。一木清直用日文在旁邊寫下了巡官普玉的名字、職務以及作爲聯絡員,許可其出入天壇營門的證明。這張名片也成爲日軍佔領天壇,踐踏我國名勝古蹟的實證。

“北平市警察局外五分局巡官關於日軍動向的呈報”檔案所記載的是:1937年8月8日,日軍進駐北平城後,一木清直帶領所部駐紮在天壇。9月1日上午10點多,負責值守的北平市外五區警察署第三分駐所六隊班長趙德海向駐所打電話報告稱:“在天壇駐守的一木清直大隊長有移動軍隊的動向。”第三分駐所馬上派巡官普玉前往查看,普玉查看後得知,在中午12點多,原駐紮在天壇齋宮的一木清直已率部換防到和平門外的北平師範大學駐紮。第三分駐所又派趙德海帶領9名警察隨即前往天壇內查看具體情況,趙德海到後發現,日軍松下部隊六甬炮隊藤田所率領的500餘名士兵已駐紮在天壇內。

第三分駐所將以上情況上報給北平市外五區警察署的同時,還將以前由一木清直大隊長髮給巡官普玉在天壇內有效的聯絡通行證(門證)也一併上交呈報給外五區警察署長。

走向罪惡的深淵

一木清直由於在侵華戰爭中的表現得到了上級的認可,1938年3月晉升爲步兵中佐,調回日本任陸軍步兵學校教官兼戶山學校教官。1941年3月1日他晉升爲陸軍大佐,後又提升爲關東軍第七師團步兵第14旅團第28聯隊長,調回中國東北作戰。

1942年,隨着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簡稱“瓜島戰役”)爆發,一木清直支隊作爲先頭部隊登陸支援瓜島日軍,與美軍展開對抗。8月16日,一木清直把手下的2400人分成兩個梯隊,他帶着第一梯隊共910餘人分乘6艘驅逐艦,直駛瓜島。根據情報,一木清直以爲美軍只有6000人,所以不等後續部隊到達,他就留下110餘人看守灘頭陣地,親率其餘800多人,向所要奪取的陣地撲去。而美軍駐守瓜島的正是戰鬥力最頑強、意志最堅定的海軍陸戰隊,此時的總人數已達1.1萬人。

8月20日,一木清直手下一支40人的偵察分隊與美軍的巡邏隊遭遇,被美軍打死了30餘人。21日凌晨,一木清直組織500餘名日軍向泰納魯河河口的美軍陣地發起進攻。美軍等日軍接近後開始猛烈射擊,日軍頓時屍橫遍野。天亮後,一木清直指揮殘部在河對岸構築工事,與美軍對峙。美軍派出一個營繞到日軍背後,實施兩面夾擊,日軍只能向海邊潰退。黃昏時分,美軍的輕型坦克向日軍盤踞的叢林沖去……

最後,日軍只剩下一小撮人,一木清直也已身負重傷。當美軍坦克發現這羣殘敵後,將其逐一擊斃,一木清直在被擊斃前,拔出軍刀切腹自盡。此次戰役史稱“泰納魯河口之戰”。這個沾滿中國人民鮮血的劊子手終於結束了他短暫而罪惡的一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