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騰衝戰役有什麼意義?歷史貢獻有哪些?

騰衝戰役有什麼意義?歷史貢獻有哪些?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騰衝戰役在亞洲反法西斯戰爭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場戰役,這一戰具有標誌性的意義,它標誌着中國中國戰場開始轉入全面戰略反攻。騰衝戰役的歷史貢獻不僅於此,本文將爲讀者詳細盤點這場戰役說創造的偉大歷史貢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戰場作爲世界反法西斯戰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其中,1944年5月的滇西騰衝戰役,作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中國戰場開始轉入全面戰略反攻的重要標誌,創造了多項壯舉和“第一”:中國遠征軍首次以師建制部隊在騰衝展開最大規模游擊戰;反攻高黎貢山,創造了在“二戰”海拔最高的戰場上的山地野戰記錄;騰衝圍城作戰首開城市攻堅戰之先河;騰衝成爲中國在八年抗戰中收復的第一座縣城;騰衝戰役創下首次全殲本戰區所有日軍的壯舉。中國軍民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戰役中,不僅取得了徹底的勝利,而且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偉大的歷史性貢獻。

騰衝戰役有什麼意義?歷史貢獻有哪些?

一是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盟軍在印緬戰區和太平洋戰區的作戰,導致日本西進戰略夭折,打破了德日法西斯會師中東的戰略企圖,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所謂西進戰略,指日本企圖進軍印度、印度洋,在中東地區與德意會師,迫使英國屈服,再全力對付美國,這實際上是日本南進戰略的延伸。日本企圖實施西進戰略,卻被中國戰場拖住了日本陸軍的主力,因而遲遲不能將西進戰略提上日程,最終不得不放棄。

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本陸軍總兵力爲51個師團,其中,日本本土4個、朝鮮2個、中國東北13個、中國關內22個、東南亞10個,即日本陸軍近70%的兵力在中國戰場作戰,中國的堅決抵抗使德日法西斯從戰略上進行配合的企圖徹底破產,爲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緬甸自19世紀80年代淪爲英國殖民地後,一直是英國在東南亞勢力範圍內的一個重要戰略基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緬甸淪陷,對於同盟國來說,相當於失去了在亞洲大陸的南翼屏障。

1943年10月24日,中國駐印軍第38師一部,首先向駐守中印公路接壤的首端莫岡河谷的日軍第18師團發動進攻,從而揭開了盟軍緬甸反攻作戰的序幕。12月下旬攻佔於邦,取得緬北反攻作戰的第一個勝利,爲收復全緬甸創造了有利條件。

騰衝戰役有什麼意義?歷史貢獻有哪些? 第2張

1944年3月,中國駐印軍第38、第22師協同作戰,在美軍的配合下,攻克緬北軍事重鎮孟關,6月攻克莫岡,8月初攻克緬北第一大城市密支那。爾後,中國駐印軍主力沿中印公路南進攻擊,於11月25日攻佔緬北第二大城市八莫,斃日軍5000餘人。

1945年1月15日,攻克瑞麗江南岸軍事重鎮南坎,斃日軍1780人。3月8日,攻佔臘戍,30日與自納巴南下的英印軍會師於喬梅。至此,中國駐印軍勝利完成了反攻緬北、打通中印公路的戰略任務。

與此同時,1944年5月11日,中國遠征軍第11集團軍(第2、6、71軍,第200師)、第20集團軍(第53、54軍)以騰衝和龍陵、芒市(今潞西)爲目標,發起滇西反攻作戰。經數月反覆攻堅作戰,於9月8日攻克松山,14日攻克騰衝,11月6日攻克龍陵。

鑑於滇西日軍已大部被殲,其潰退之部已成強弩之末,且中國駐印軍正向南坎進逼,中國遠征軍遂以第11集團軍配屬第53軍,分三路向畹町、芒市追擊作戰,於1945年1月20日克畹町,遂越過國境進入緬甸追殲日軍。1月27日,中國遠征軍與中國駐印軍在芒友勝利會師。

以中國軍隊爲主的緬北、滇西反攻作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略轉折的重要一環,它同非洲、歐洲盟軍的反攻作戰遙相呼應,使德日意軸心國在東西方都陷入戰略被動。

騰衝戰役有什麼意義?歷史貢獻有哪些? 第3張

至1944年7月,抑留於緬北、滇西的日軍達10個師團又一個獨立混成旅團,這既有利於英軍對印度英帕爾的堅守和對緬、中的日軍出擊,又大大地減輕了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反攻壓力。美國《紐約時報》1944年5月16日發表評論說,緬北、滇西反攻作戰“從側翼牽制了太平洋戰區,可鞏固印度,完全打破了軸心國會師中東之企圖”。

由於日軍在滇西的攻勢被阻,自1942年夏天后,滇緬戰區出現了一段相對平靜的局勢,這就爲盟軍積聚力量、部署反攻贏得了時間。到1944年,盟國的一些後基地逐次建成,各種輔助隊伍亦已組織起來,作戰隊伍得到了休整,病號與傷員的比例由1943年的120:1下降到1944年的6:1,盟國空軍幾乎掌握了戰場的絕對優勢。這一切都爲最後的反攻勝利奠定了基礎。

二是拉開了中國敵後戰場和正面戰場全面反攻的序幕,打破了日軍企圖從西南封鎖和進攻中國大後方的企圖,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鬥志,堅定了抗戰必勝的信心

從1943年的下半年起,中國戰場中的敵後戰場開始轉入局部攻勢作戰,迫使侵華日軍逐漸進行戰略收縮。

1944年4月,日軍大本營發動打通大陸交通線作戰,正面戰場在日軍的大規模進攻下,全線潰敗。至12月,河南、湖南、廣西、廣東等省大部,貴州省一部和洛陽、長沙、桂林等146個大小城市相繼淪陷,日軍侵佔了平漢鐵路中段、南段,粵漢鐵路北段和湘桂鐵路全線。

在敵後戰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與日軍進行堅決的鬥爭,有力地牽制了日軍兵力。

在日軍大舉進攻面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在改編尚未就緒的情況下,就東渡黃河,挺進華北抗日前線,首戰平型關,給日軍精銳的第五師團以沉重打擊,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的鬥志。

在國民黨軍進行忻口、太原保衛戰期間,積極向同蒲路北段和察南、冀西出擊,有力地配合了友軍的作戰。八路軍在山西實行戰略展開後,即分兵發動羣衆,開展游擊戰爭,並依託山區不斷向平原發展。

同時,新四軍主力也挺進到大江南北,開闢了華中敵後戰場,威逼敵佔之寧、滬、杭三角地區和寧滬、津浦等鐵路線。這些作戰行動,有力地牽制了敵人,支援了正面戰場友軍在徐州和武漢的會戰。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八路軍總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於1942年2月18日和25日分別發出指示,特別指出:日僞軍對抗日根據地的軍事進攻是不會鬆懈的,與敵人和平相處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華北各個抗日根據地均必須經常有反“掃蕩”的準備,堅決反對敵人的進攻。

騰衝戰役有什麼意義?歷史貢獻有哪些? 第4張

尤其在1944年的局部反攻中,敵後戰場人民抗日武裝取得了重大勝利。據不完全統計,在這一年裏,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人民抗日遊擊隊共進行大小戰鬥2萬餘次,斃傷日僞軍22萬餘人,俘虜日僞軍6萬餘人,爭取日僞軍將近3萬人,繳獲各種火炮百餘門、輕重機槍1200挺、步槍8萬餘支,收復縣城16座,攻入縣城47座,攻克據點碉堡5000餘處,收復國土8萬餘平方千米,解放人口1200萬。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戰場,有力地消滅和牽制了日軍作戰力量,與國民黨正面戰場遙相呼應,成爲1945年中國對日反攻作戰的主戰場。

三是弘揚了中國人民的國際合作精神和民族犧牲精神,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擴大了中國的國際影響

抗戰期間,中國遠征軍先後兩次入緬作戰,總結第一次入緬作戰的教訓後,在地形、氣候複雜的條件下,團結協作,英勇奮戰,不怕犧牲,連克數城,重創日軍,弘揚了中國人民歷史上傳統的國際合作精神和民族犧牲精神。

曾任中國駐印軍總指揮的史迪威評價說:“中國軍隊是極好的。”參加緬北反攻作戰的美軍布朗上校認爲:“中國人是我看到的最勇敢的軍隊,我必須向他們脫帽致敬。我願意追隨他們到任何地方。”

在攻克騰衝縣城的過程中,當地百姓怎麼也想不到,和他們並肩作戰的竟然還有一批金髮碧眼的西洋人。盟軍從地面到空中都加入了這場戰鬥,在中國遠征軍部隊中有一個美軍參謀團,參與戰役籌劃;在空中,有以陳納德爲首的美國志願航空隊“飛虎隊”(後爲美國空軍第14航空隊)參與騰衝戰役。

從1943年8月17日盟軍空軍第一次轟炸騰衝城內日軍,到1944年9月11日的390天內,盟軍空軍共出動約20多次,共300多架飛機,先後在高黎貢山、來鳳山、騰衝城內外對日軍進行轟炸,有效減少了遠征軍地面部隊的傷亡,摧毀了日軍的大部分堡壘,殺傷了相當數量的敵軍,爲戰役的最後勝利爭取了時間。

隨着形勢的演變,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日益顯示出來。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正是由於中國人民堅持抗戰,給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擊,使其無法抽調兵力用於南進,不得不讓66個師團,近200萬人的兵力留在中國境內。

騰衝戰役有什麼意義?歷史貢獻有哪些? 第5張

而其沿滇緬公路對雲南的進攻,又遭到滇西軍民的堅決抵抗,被困於怒江以西一線。由此證明,中國的抗日戰爭不僅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形勢的發展變化起着重要作用。

1942年1月1日,由中美英蘇四國領銜,26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這標誌着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可以說,中國對於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起了積極主動的直接推動作用。

1943年10月,莫斯科三國外長會議期間,蘇美英三國邀請中國政府共同簽署了關於普遍安全的宣言。四國宣言不僅向全世界首次宣佈要建立一個新的國際組織,而且四國還對要在“儘速可行”的時間內建立這一新國際組織正式承擔了義務。

11月,中美英開羅會議以及開羅宣言,使中國的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爾後,中國作爲建立國際組織的四個發起國之一,積極參加了敦巴頓橡樹園會議,與美蘇英三國共同發起了舊金山制憲會議,成爲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並通過《聯合國憲章》得到國際法的正式確認。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