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朝鮮王朝第十五任君主:李琿的生平簡介

朝鮮王朝第十五任君主:李琿的生平簡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琿(朝鮮語:이혼,1575年-1641年),朝鮮王朝第十五任君主(1608年-1623年在位)。因被廢位而無廟號、諡號,通稱"光海君"。

朝鮮王朝第十五任君主:李琿的生平簡介

李琿是朝鮮宣祖李昖的次子,生母爲恭嬪金氏。早年受封光海君,萬曆二十年(1592)壬辰倭亂爆發後被閃電式地封爲王世子,並臨危受命,分朝撫軍,爲朝鮮擊退日本入侵作出很大貢獻。但是他的地位一直不穩,世子身份始終未能得到宗主國明朝承認。萬曆三十六年(1608),宣祖薨逝,李琿即位,翌年獲明朝冊封爲朝鮮國王。他即位後,逐漸起用李爾瞻、鄭仁弘爲首的大北派,屢興疑獄,先後處死了胞兄臨海君、養侄晉陵君、幼弟永昌大君、侄兒綾昌君等王位威脅者,並將繼嫡母仁穆大妃幽禁於西宮(慶運宮,今德壽宮)。

此時正逢女真族領袖努爾哈赤興起,建立後金政權,明朝要求朝鮮出兵協助明軍討伐後金,李琿被迫同意,派姜弘立領兵1萬多人助剿,結果全軍覆沒。此後李琿周旋明金之間,奉行不背明、不怒金的"中立外交",但遭到絕大多數大臣的反對。天啓三年(1623),他的侄子綾陽君李倧發動宮廷政變(仁祖反正),李琿被捕,然後以仁穆大妃的名義廢黜其王位,流放江華島,貶回光海君。崇德二年(1637)移配濟州島,四年後死在那裏,葬於京畿道楊州赤城洞(今韓國京畿道南楊州市真乾邑思陵裏)。

李琿是朝鮮宣祖李昖的次子,生母是恭嬪金氏。恭嬪金氏在生下李琿兩年後即去世,李琿與年長自己兩歲的胞兄李珒由嫡母懿仁王后樸氏撫養長大。後來兩兄弟分別被封爲光海君和臨海君。

當時,宣祖正宮懿仁王后一直不曾生育子女,在諸庶子中,長子臨海君、第五子定遠君以及第六子順和君都是劣跡斑斑 ,其中尤以臨海君聲名最爲狼藉,他不學無術,卻放縱家奴殺人越貨、欺男霸女;而光海君李琿則與他們迥然不同,他品行端正、聰明好學,作風儉樸,頗得人心。 儘管如此,宣祖最寵愛的是仁嬪金氏所生之子信城君李珝。 在這種情況下,世子之位一直空懸,許多大臣請求立儲,宣祖都予以拒絕,甚至在萬曆十九年(1591)將請求早建國本的右議政鄭澈逮捕下獄,並揚言:"今吾猶在,汝請建儲,欲何爲乎?" 由此引發了朝鮮政壇的一次地震。宣祖之所以遲遲不立儲,除了考慮到嫡子誕生的情況,還想爲愛子信城君預留位置,而以賢能聞名的光海君則並無太大希望被立爲世子。

萬曆二十年(1592)爆發的壬辰倭亂改變了光海君的命運。日本侵略軍於四月十二日登陸朝鮮半島,一路勢如破竹,直逼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朝野輿論強烈要求宣祖選定接班人以備不測,懿仁王后也勸宣祖早日立光海君 ,宣祖在此千鈞一髮的時刻也無暇多顧,於四月二十八日宣佈立光海君李琿爲王世子,四月二十九日匆忙舉行百官朝賀儀式,四月三十日凌晨便與光海君及百官一起北逃。 宣祖一行人在逃難途中撰寫了立儲教書 ,直到五月初八逃到平壤,宣祖才正式公佈了這一教書。

朝鮮王朝第十五任君主:李琿的生平簡介 第2張

光海君雖然初步鞏固政權,但他最大的心腹之患--永昌大君還存在。宣祖亦擔心永昌大君會有不測,臨終前囑咐光海君一定要愛護兄弟 ,又下祕密教旨,將永昌大君託付柳永慶、韓應寅、韓浚謙、申欽、樸東亮、許筬、徐渻七名重臣,要求他們好好保護。 大北派看透了光海君將永昌大君視爲骨鯁在喉的心理,便於萬曆四十一年(1613)又製造了"七庶之獄"(又稱癸丑獄事)。這年三月,從東萊倭館運送數千兩銀子到漢城的商人在聞慶鳥嶺的路上被劫殺,後來查出這是樸應犀、徐羊甲等七人所爲。 他們都是兩班官僚(出身西人和南人)的庶子,由於"庶孽禁錮"的規矩而無法出仕,整天飲酒作詩,發泄對社會的不滿,號稱"江邊七友",又愛讀中國小說《水滸傳》,受其影響幹起搶劫官銀的勾當。李爾瞻等趁機唆使他們將矛頭指向永昌大君,稱他們受金悌男(仁穆大妃之父)的指示,劫持官銀作謀反本錢,擁立永昌大君,並讓大妃垂簾聽政。光海君遂下令逮捕金悌男,將他賜死,還有一個牽連者鄭浹則招供遺教之事。要動永昌大君還得越過宣祖遺教的坎,所以李爾瞻等宣稱宣祖命七臣保護永昌大君的遺教是宦官閔希謇僞造的。 遺教諸臣(柳永慶已死)紛紛上疏劃清界限,但皆被罷官。李爾瞻還不斷請求處死永昌大君,光海君不予批准,最後決定廢永昌大君爲庶人,流放江華島圍籬安置 ,次年被江華府使鄭沆殺害。

與此同時,大北派掀起"廢母"之議,"母"就是光海君的繼嫡母仁穆大妃,她不僅受七庶之獄的連累,還被指控在宣祖臨終前讓宮女對懿仁王后之像施展巫蠱,來給宣祖續命。 所以李爾瞻指使儒生李偉卿上疏,稱:"母后內作巫蠱,外應逆謀,母道已自絕。" 隨後掀起廢母之議。反對者認爲無論如何也要對仁穆大妃盡孝道,支持者則強調忠比孝更重要。最後,反對廢母的西人和南人官員被指爲"不忠"或"護逆",幾乎被盡數逐出朝廷,於是光海君初年的聯合政府徹底瓦解,以李爾瞻、鄭仁弘爲首的大北派獨佔政權。萬曆四十三年(1615),光海君自慶運宮(西宮)移住昌德宮,而將仁穆大妃幽禁於慶運宮,但沒有廢黜她。萬曆四十五年(1617)八月,恭聖王后獲得明朝承認,隨後廢母之議再起並達到高潮,李爾瞻等不僅指使百官宗室780餘人"庭請"廢黜仁穆大妃,還組織漢城民衆參與"討逆",製造輿論。 光海君只是下令貶黜仁穆大妃的尊號,稱之爲西宮,並未廢爲庶人。 隨着後金的威脅日益嚴重,波及整個朝鮮的廢母鬧劇遂告收場。

朝鮮王朝第十五任君主:李琿的生平簡介 第3張

在此期間,大北派又於萬曆四十三年(1615)製造申景禧之獄,使定遠君的兒子綾昌君李佺(朝鮮仁祖之弟)成爲又一個犧牲品。至此,光海君王位的威脅者基本被清除。

仁祖反正後,李爾瞻、鄭仁弘、韓纘男、樸鼎吉、李偉卿、柳希奮等數十名光海君的重臣先後落網並被處決,樸承宗、樸自興父子自殺,還有大批人被流放。光海君及廢妃柳氏被流放到江華島,分處不同地方;王世子李祬則流放喬桐島。仁祖還讓任昭媛陪伴光海君。 天啓三年(1623)三月二十一日,光海君被漢城府判尹李適押往江華島,一路上面色悽慘,目睹這一情景的人無不爲之動容。 兩個月後,李祬欲挖地洞逃走未遂,後被賜死,光海君遂絕嗣。 同年十月,廢妃柳氏也病死了 (一說絕食而死 )。

光海君被廢后,仁穆大妃對他仇恨難消,在廢位教書之外又開出三十六條罪狀,加上了氣死宣祖、通姦父妾等罪名 ,還在給明朝的奏文中加入"早加刑章、以謝人民"的內容,企圖請求明朝處死光海君,被領議政李元翼勸止。 後來明朝也多次過問光海君的生死,所以光海君才能保住性命。

崇禎元年(1628),光海君的妻侄柳孝立、柳鬥立等聯絡大北派餘黨,欲起事推翻仁祖,迎回光海君爲上王,擁立仁城君李珙即位,事泄被捕,而其與光海君也有祕密往來。仁祖派人前往江華島捉拿服侍光海君的人,光海君當門痛哭,一個內人當場自殺,任昭媛自殺未遂 ,不久後死於獄中。 仁城君雖被賜死,但光海君則無事。

仁祖年間內憂外患不斷,每逢變亂光海君都會被轉移安置,其中在崇禎十年(1637)丙子胡亂時,光海君被轉移到喬桐島,兵曹判書申景禛等在仁祖向清朝投降後要求京畿水使申景珍"善處"光海君,暗示將其殺害,不過申景珍沒有聽從。 丙子胡亂後,仁祖下令移配光海君於濟州島。 四年後的崇德六年(1641)七月初一,光海君死在濟州,享年六十七歲。仁祖聞訊輟朝三日,命以王子君之禮葬於楊州赤城洞。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