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大家都知道莎士比亞,但是他的真實身份卻一直存疑

大家都知道莎士比亞,但是他的真實身份卻一直存疑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莎士比亞被譽爲“人類文學奧林匹克山上的宙斯”,無數讀者被《哈姆雷特》的精彩劇情吸引,這樣聞名於世的偉大作家,他的真實身份卻撲朔迷離,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大家都知道莎士比亞,但是他的真實身份卻一直存疑

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有成就的作家,被譽爲“文學史上不可超越的豐碑”。他的作品深刻而生動地反映了英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歷史現實,宣揚新興資產階級的人性觀和人道主義觀念。劇作家本·瓊斯曾評價莎士比亞是“時代的靈魂,他不屬於一個時代,而屬於所有的世紀”。

1616年,52歲的莎士比亞在家鄉斯特拉特福去世。自此,斯特拉特福成爲人們緬懷莎士比亞的聖地。1700年,有個非常有學問的僧侶,在莎士比亞的家鄉住了很久,他想弄明白莎士比亞怎麼會有那麼大的詞彙量。有人統計過,莎士比亞戲劇裏至少有2萬個英語詞彙,因此,莎士比亞被認爲是英語詞彙量掌握最多的人。然而結果令他非常失望:在莎士比亞出生的小鎮上,他既沒有發現有什麼圖書存在,也沒發現人們所熟知的“莎士比亞”就是那個小鎮上的“莎士比亞”的證據。斯特拉特福鎮上的莎士比亞,13歲輟學,18歲結婚,21歲生子,沒有受到過完整的教育,也沒有出國遊歷的經歷,更沒有和宮廷中人保持聯絡。莎士比亞的生活經歷和莎士比亞的戲劇內容完全融合不到一起去,那樣偉大的作品應該出自一位有相似生活經歷的人之手啊,那麼13歲輟學的莎士比亞從哪裏獲得那麼多的詞彙和天文地理以及異域知識呢?於是,他對莎士比亞自學成才一說產生了懷疑,從此,“莎士比亞真僞問題”真正產生。馬克·吐溫、拜倫、狄更斯等都是懷疑論的支持者。

大家都知道莎士比亞,但是他的真實身份卻一直存疑 第2張

尋找莎士比亞,1920年,英國人托馬斯·盧尼提出真正的莎士比亞是德韋爾。德韋爾是牛津伯爵,也是伊麗莎白女王的表兄,他對宮廷生活非常熟悉,他有過遊歷經歷,他曾在意大利的帕多瓦、熱那亞、威尼斯和佛羅倫薩逗留過。而且他的身世和哈姆雷特比較相似。當時上流社會和達官貴人認爲編劇、演戲有傷風化,迫於壓力,德韋爾虛構了一個“莎士比亞”的筆名。但是不久有人質問,“國王的人”劇團一直到1614年仍然在演出莎士比亞的戲劇,可是德韋爾1604年就去世了,支持德韋爾的人雖然辯解說,德韋爾死前就已經開始了這些劇本的創作,死後再上演也沒什麼稀奇。但因爲沒有直接證據,所以德韋爾是真正的作者這一說法也難以確立。

20世紀50年代,美國文藝批評家霍夫曼提出另一種比較容易讓人接受的說法:莎劇的真正作者是與莎士比亞同年出生的劇作家克利斯多菲·馬洛。馬洛畢業於劍橋大學,着有名劇《湯姆蘭大帝》,當過英國情報局長法蘭西斯·華星漢的情報員,1593年,馬洛在倫敦郊外一家酒店被人暗殺。不過,據霍夫曼的考證,馬洛並沒死,後來他隱姓埋名,繼續寫劇本,他把寫好的作品先交給法蘭西斯的堂弟,再由他轉交給莎士比亞,用莎士比亞的名義上演。

就像懷疑論者到處找證據證明他們的懷疑一樣,堅持莎士比亞本人即是真正作者的人也在尋找證據。倫敦收藏家阿蘭·金氏於1940年在莎士比亞展覽會中買到一本1510年出版的《約克和蘭加斯達兩家的結合》,在這本書的空白處,發現附註有戲劇的臺詞草稿,經調查考據,確認附註是莎士比亞的親筆。

20世紀70年代末,英國古籍研究家羅納德·阿西福德購得1605年出版的《科尼利斯·達克達斯的年代記》一書的最後頁,發現有酷似莎士比亞筆跡的草書,寫着“與其追昔日之夢,不如握今日之寶”,旁邊還繪有自畫像。但因缺乏最後的鑑定,仍未打破莎士比亞真僞之謎。

就如魯內爾大學校長萊希所說:“關於莎士比亞的一切,也許我們永遠都不會得到一個確定的答案。”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