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美前防長著“第二次美日戰爭”:被中美聯軍擊敗

美前防長著“第二次美日戰爭”:被中美聯軍擊敗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日本安倍政府不顧鄰國反對強推解禁集體自衛權,美國表態支持在其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然而就在20多年前,美國卻把日本當成頭號假想敵,當時日本經濟軍事實力增強使美國深感不安,自衛隊內部少壯派擡頭更使美國擔心日本“軍國化”,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前防長卡斯帕·溫伯格等軍事專家甚至提出“第二次美日戰爭”的設想。

  日本成美國“嚴重威脅”

20世紀80年代,出於共同對付蘇聯的需要,美國積極支持日本發展自衛隊。但即便在政治軍事“蜜月期”內,美日還是不斷髮生貿易摩擦。同時日本經濟不斷崛起,鋼鐵、汽車、船舶等衆多產品產量均躍居世界首位,成爲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到上世紀80年代末,隨着華約集團逐漸崩潰和蘇聯自顧不暇,美國開始重新評估同日本的關係。經濟迅速發展使日本得以投入鉅額經費用於自衛隊建設,1990年日本軍費開支達到4.1688萬億日元,約合297.77億美元,相當於當時東北亞和東南亞所有國家軍費開支的總和,僅次於美國和蘇聯。西方軍事智庫1989年評估稱,如果日本對外發動戰爭,坦克年產量可達到1萬輛以上,飛機年產量也可達到1萬架以上。1990年,日本海上自衛隊已擁有60艘驅逐艦和護衛艦,超過100架P-3C反潛機。當年秋季,日本舉行海上自衛隊閱兵式,參加檢閱的艦艇包括55艘戰艦和潛艇。香港《遠東經濟評論》刊文指出,“這是自1941年偷襲珍珠港以來,日本海上力量最大規模的檢閱,能超過這種規模的唯有兩個超級大國。”里根政府時期的助理國防部長理查德·阿米蒂奇說:“到1990年,日本航空自衛隊的戰機數量已經超過美國空軍派駐日本、韓國和菲律賓的戰機數量總和,大致相當於我們用來保護美國大陸的戰術飛機總數。”美國軍政界一些人士意識到,強大起來的日本未來可能會成爲美國的勁敵,必須讓日本潛在的軍事力量得到遏制以及處於美國監管之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冷戰結束後,隨着蘇聯解體,美國朝野認爲,新生的俄羅斯舉步維艱,無法對美國構成重大威脅。而此時美日關係比二戰以來的任何時期都更不確定。美國1989年和1990年的兩次民調顯示,大多數受訪者都認爲來自日本的威脅更嚴重。而1990年的日本民調顯示,大部分日本人認爲,由於美國不滿自身經濟地位不斷下滑,華盛頓方面對日本持消極態度。日本人認爲,日本能處理好本國事務,不用每件事都同美國協商。在美日兩國的電視節目中,互相敵視的觀點時常出現。一些日本時事評論員聲稱,美國已衰落,日本應該踏上“更獨立”的道路。美國評論員則提出,美國需要對日本進行“遏制”。

美前防長著“第二次美日戰爭”:被中美聯軍擊敗

1989年2月,美國總統布什前去參加昭和天皇的葬禮後,一名美國記者問道:“當你向裕仁天皇的靈柩默哀的時候,作爲一名曾在日本兵的攻擊中死裏逃生的美國飛行員,當時的感想如何?”布什回答說:“如果說我沒有想到與飛機同歸於盡的戰友,那是謊言。”

 美國擔心再現“二二六兵變”

與日本經濟軍事實力急速增強相應的是,日本右翼勢力日益猖狂。1988年,時任長崎市市長的本島在市議會答辯時認爲,昭和天皇負有戰爭責任,結果他被視爲“國賊”,右翼團體糾集數十輛宣傳車多次對他進行騷擾。1990年,他還遭到暴徒槍擊。

更令美國擔憂的是日本自衛隊的動向。昭和天皇病逝後,自衛隊官兵中天皇的追崇者們長期壓制的情感一下子噴發出來,部分自衛隊官員企圖干涉政務的苗頭顯現。平成(日本天皇明仁的年號)初年的一場“政變風暴”隨之到來。1992年10月,千葉縣下志津衛戍區的三等陸佐柳內伸作通過日本發行量最大的期刊《週刊文春》發出“檄文”,公開討論動用自衛隊推翻宮澤喜一政府,就如同“大日本帝國皇軍”在上世紀30年代那樣行事。“檄文”列舉過去數年日本國內發生的醜聞事件,聲稱“剩下的手段只有革命或軍事政變……軍事統治是唯一途徑”。柳內伸作還援引自衛隊高級官員的話說,“在政治腐敗持續之際,(軍事統治的)時機無疑將會到來。”儘管日本防衛廳很快採取措施防止自衛隊“異動”,但華盛頓還是擔憂日本會發生類似“二二六兵變”(指1936年2月26日日本的一次失敗兵變)的事件。《紐約時報》將這起事件同1936年“二二六兵變”進行對比,《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則評論稱,日本右翼希望重新恢復帝國統治,在日本復活軍國主義。

  美前防長構想對日作戰

在日本構成越來越嚴重威脅的背景下,美國一些軍事專家和學者陸續出版了預測第二次美日戰爭的書籍。1991年,美國著名政治學家喬治·弗裏德曼與梅雷迪思·勒馬德合著《下一次美日戰爭》。該書宣稱,在冷戰結束和蘇聯解體的情況下,美日聯盟關係事實上已經終結,美國將不再需要容忍日本的經濟侵蝕,經濟摩擦將導致兩國爆發衝突。日本將挑戰美國在太平洋的霸權,美國和重新武裝起來的日本的對抗將演變成“熱戰”。

美國前國防部長卡斯帕·溫伯格1996年則在《下一場戰爭》系列中的《第二次太平洋戰爭》一書中對美日未來戰爭進行推演,他曾在里根政府擔任防長。《第二次太平洋戰爭》寫道,日本國內反美和反華情緒高漲,促使日本再度發動戰爭。一支龐大的日本艦隊駛抵沖繩以南、臺灣以東海域時一分爲三,組成三個以航母爲核心的特混艦隊。日本首相下令正式開戰,信息戰部隊迅速通過病毒破壞臺灣的電腦系統,造成臺灣陸海空交通均告癱瘓。部署在中國近海的日軍巡洋艦發射巡航導彈打頭陣,數百架戰機緊跟其後,對中國沿海實施大規模轟炸。幾小時內,日軍就以偷襲方式重創中國海空軍。美軍關島基地也受到日軍偷襲,損失慘重。不過在中美等國聯軍的反攻下,日本不得不投降。

雖然冷戰後一段時間美國以日本爲頭號假想敵,但日本右翼勢力的確未能建成二戰前那樣的“軍國日本”,美日也沒有公開撕破臉皮。上世紀90年代末期,美日關係得到改善和增強。由於中國取代日本成爲美國最大的可感知經濟威脅,美日經濟摩擦逐漸減少。中國的不斷強大使美國轉移目光,轉而扶植日本作爲其在亞太地區的“堡壘”。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