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盧旺達大屠殺通緝犯落網:震驚慘案成爲歷史?

盧旺達大屠殺通緝犯落網:震驚慘案成爲歷史?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久前,剛果(金)向盧旺達引渡被控參與1994年盧旺達大屠殺的嫌犯拉迪斯拉斯·恩塔甘齊瓦。據悉,盧旺達大屠殺時,恩塔甘齊瓦任盧旺達南方布塔雷地區某小鎮的鎮長。他被控公開煽動和直接參與屠殺、謀殺和強姦,曾被懸賞500萬美元。

那麼,盧旺達大屠殺到底是怎樣一出人家慘案?

很多讀者可能都會看過一部電影《盧旺達飯店》,影片的背景就發生在盧旺達大屠殺期間。

盧旺達,位於非洲中部大湖區,幅員狹小但人口衆多,由胡圖族和圖西族兩個大民族組成,前者佔總人口的五分之四以上,後者則佔約六分之一。實際上,這兩個民族的祖先都是同一歷史時期從東非遷居於此的移民,也有很多血緣關係。因此,歷史上的“胡圖”、“圖西”並不是按照民族概念來劃分的,而是按照一種職業:前者一般進行農耕,而後者一般養牛爲業。

一戰結束後,比利時將盧旺達“納入”自己的領土範圍,爲便於統治,比利時當局將圖西族看作自己的代理人,並賦予特權。因爲在比利時人看來,皮膚稍白的圖西人,應該更有“合作”和“有教養”。

盧旺達大屠殺通緝犯落網:震驚慘案成爲歷史?

胡圖族和圖西族的種族認同就被固定下來,加上圖西人獲得比利時的支持,在政治上獲得更大優勢,而人口最多的胡圖族卻享受不到政治紅利,這就埋下了隱患。

果然,1962年盧旺達獨立時,胡圖族一躍成爲國家的掌門人,立即鎮壓圖西族。短時間內,導致大量圖西族出走坦桑尼亞和布隆迪等鄰國。

至八十年代,圖西族助穆塞維尼成爲烏干達掌門人,流亡國外的圖西人得以越境回國打游擊。

在鄰國的調停和壓力下,盧旺達政府和圖西愛國陣線在阿魯沙簽署“和平協定”。但是,掌控政府的胡圖人卻對該“協定”感到不滿,還認爲哈比亞利馬納分明就是庇護圖西人。

1994年4月,哈比亞利馬納總統趕赴坦桑尼亞出席解決地區性衝突的會議,不料回國時,飛機突然失事,在基加利附近墜毀,兩位總統遇難。

胡圖、圖西兩族激進分子看到了“希望”,隨即煽動支持者發動針對對方的種族清洗。

胡圖族政府軍和民兵首先對圖西族動刀,先後殺害了盧旺達女總理、圖西族人烏維林吉伊姆扎納和三名部長,當地媒體和電臺瘋狂煽動。此後三個月裏,圖族士兵、民兵、平民,殺掉80--100萬圖西人,另外還有25萬至50萬盧旺達婦女和女孩遭到強姦。

不久,圖西人佔領基加利,展開大規模報復行動,許多胡圖族人和前政府軍逃亡鄰國。

屠殺發生期間,美國、比利時維和部隊和法國駐軍對此卻反應冷淡,根本沒有進行有效的阻攔。

1994年底,安理會決定設立盧旺達問題國際刑事法庭,起訴在盧旺達境內的種族滅絕和其他嚴重違反國際人道主義法行爲的責任者和應對這一期間鄰國境內種族滅絕和這類犯罪違法行爲負責的盧旺達公民。

歷經十年,盧旺達問題國際刑事法庭判處涉及大屠殺案件的六名嫌疑犯25年到終身監禁,其中唯一一位女性前部長尼拉馬蘇胡科和其兒子被判終身監禁。

截止目前爲止,逃犯還包括總統衛隊前指揮官和前國防部長等人。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