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李白一輩子爲何沒被封官重用,純粹自作自受

李白一輩子爲何沒被封官重用,純粹自作自受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白詩才蓋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斗酒百篇,揮毫間便成千古奇作,無愧於“詩仙”之稱。

開元十三年,25歲的李白出三峽順流而下,開始了求仕的生命旅程。其時“開元之治”如日中天,大唐王朝生氣勃勃,籠罩在一片金色的光輝之中。大唐皇帝李隆基昭示天下求賢若渴,李白才華橫溢,意氣風發,不必懷疑當時朝廷求賢若渴的真實性,更不必懷疑李白冠絕一世的超邁之才。

當李白站在船頭,將滿江風景納入胸襟,將天下納入胸襟,他怎麼也想不到,直到自己的生命最終時刻,他也沒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

在筆者看來,他並非沒有當官的機會,而是純粹自作自受,可能很多人認爲如此評價,似乎很不公平。

下面,就談一談,關於李白爲什麼不能當官的原因?

李白一輩子爲何沒被封官重用,純粹自作自受

網絡配圖

第一點,性格使然。

李白本是有名的孤傲之士,自言“天生我才必有用”、夢想“一鳴驚人,一飛沖天”,骨子裏對芸芸衆生趨之若鶩的求仕之路,根本看不慣甚至不屑一顧,所以他偏偏不去“趕考”,也怕麻煩,不想通過層層科舉考試按部就班地入仕,只想走一條“快捷方式”。

在唐代,一個人要出人頭地,通常有兩條途徑:如果出身於王公貴族的家庭,可以享受朝廷的特殊照顧委以官職;如果出身寒門又想上進,就只能通過正規渠道參加科舉考試了。

在封建社會,一個讀書人不參加科舉是不可想象的,而李白就是一個終身未參加科舉的詩人。

出川后的李白遍拜公侯之門,以求進身之階,實現“待吾盡節報明主,然後相攜臥白雲”的人生理想,但卻“十謁朱門九不開”,屢遭碰壁。開元十八年李白第一次入長安,託門拜府,無功而返。進身無路,報國無門,詩名、文名滿天下的李白心頭泣血,悲憤難平,長嘆“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

有人說,之所以李白不參加科舉,是因爲他的身世,一是罪人之後,二是商人之子,無法參加。篇幅有限,再次暫且不論。

 第二點,藐視皇權

天寶元年,朝廷召李白入長安,千載難逢的機遇終於來了。

李白欣喜若狂,以爲從此進身有路,報國有門:“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入長安後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禮遇,侍詔翰林院。但李白不久就失望了,在他看來,皇上欣賞的僅僅只是他的文采而已,只不過是“倡優蓄之”,侍宴、侍遊、侍浴,歌功頌德,點綴太平。換作一般有志之士,距離天子如此之近,儘管暫時沒有委以重任,儘可潛龍在淵,以待沖天之勢。

那麼,李白如何做的?杜甫《飲中八仙歌》活畫出他的神采:“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一輩子爲何沒被封官重用,純粹自作自受 第2張

網絡配圖

敢叫當今天子久等,敢叫當朝貴妃磨墨,敢叫寵臣高力士脫靴,真是不是狂人本色。

試想,你現在就任某個企業或政府單位,你敢對領導如此態度嗎?即便是你才華橫溢,勞苦功高,爲老闆賺錢的主力軍,你敢嗎?即便喝醉了,想必大多數人也不敢,但李白敢。

李白太傲了,也太狂了,不僅敢讓貴妃寵臣磨墨脫靴,還看不起那些個宦官皇親,且不論人際關係如何,甚至就連唐玄宗都不怎麼被放在眼裏,這在古代封建王朝是大忌,就算真有驚天動地的才能皇帝也不會用你,畢竟封建統治者要的是一羣奴才,而不是一個狂人。

最後,志大才疏。

自古以來,文人從政成功者不乏其人,如諸葛亮、王安石、蘇東坡等,但文人從政失敗者更是數不勝數。李白更不同於其它循規蹈矩的文人,究李白一生,時而論劍說俠,時而陶醉名勝,時而求仙訪道,時而退隱山林,縱然有“三顧頻繁天下計”的抱負,離不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初衷,但其身份卻始終是個形骸放蕩的行吟詩人。

在這裏所說的志大才疏,並非指的詩才,而是他的政治才能。

從李白的詩文中不難看出,他抱負遠大,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爲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

李白一輩子爲何沒被封官重用,純粹自作自受 第3張

網絡配圖

試想他在唐玄宗宮中擔任翰林學士兩年,難道都沒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政治才能嗎?經常伴君左右,甚至敢讓貴妃磨墨,敢叫寵臣脫靴,難道不敢吐露下自己的卓越政治才華嗎?

從他進京之後的種種表現,確實和他所說的自比諸葛相差甚遠。

所以,他一生鬱郁不得志,到底是因爲小人的讒言陷害,還自己的政治纔能有限,很值得懷疑。除非唐玄宗有眼無珠,諸葛再世,相伴兩年卻不識,失之交臂。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