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一生未嘗敗績的李牧爲何死在一個奸臣的嘴下

一生未嘗敗績的李牧爲何死在一個奸臣的嘴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老福讀戰國:昨天老福說到公元前245年,趙孝成王去世,其子趙悼襄王繼位,趙悼襄王去世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撤除帶兵在外攻打魏國的廉頗職務,並派樂乘去接收廉頗的部隊。面對這樣的昏君,廉頗很生氣,他一怒之下就造反了。趕跑了樂乘,自己投降魏國。

一生未嘗敗績的李牧爲何死在一個奸臣的嘴下

網絡配圖

對於廉頗晚年的這個“叛國”行爲,史界還是有人批評的。但廉頗若不主動出擊他的下場會怎麼樣呢?我們看他的接班人李牧就知道了。

大家都知道趙國是個出武將的地方,廉頗、趙奢都是戰國時期一流的武將,那個趙括雖然很有爭議,但絕對也算是一個難得的人才,我們知道長平之戰,趙軍完敗,但秦兵也元氣大傷,所以趙括也是有實力的。

但是這個時候趙奢和趙括父子都死了,現在廉頗也出走了,朝中只剩下了後起之秀李牧。所以趙王就重用了李牧,讓他統領趙國部隊。

李牧本是趙國北部邊境的良將,長期駐守在雁門,他的主要任務是防備匈奴。李牧一生立下的第一功,也可以說是最大的戰功,那就是打敗了強大的匈奴部隊,創造了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這是史無前例的。

至於李牧是如何打敗匈奴的,《史記》裏是這樣描述的:李牧至,如故約。匈奴數年無所得,終以爲怯。邊士曰得賞賜而不用,皆願一戰。於是乃具選車得千三百乘,選騎得萬三千匹,百金之士五萬人,彀者十萬人,悉勒習戰。大縱畜牧,人民滿野。匈奴小入,佯北不勝,以數千人委之。單于聞之,大率衆來入,李牧多爲奇陣,張左右翼擊之,大破殺匈奴十餘萬騎。滅襜襤,破東胡,降林胡,單于奔走。其後十餘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

一生未嘗敗績的李牧爲何死在一個奸臣的嘴下 第2張

網絡配圖

意思就是先向匈奴示弱,使其放鬆警惕,最後找準了機會只用一戰就把匈奴打殘了。

此戰中李牧將孫子兵法的智慧發揮到及至,他先是連敗五陣,丟棄牛羊輜重無數,將匈奴主力從他們擅長的草原引誘到漢人所擅長的長城外圍來進行決戰,並以示弱於敵的手段麻痹對手。接着火速出擊,深夜集合人馬,夜襲匈奴大營,把那些在馬上縱橫的匈奴騎士在睡夢中殺死……

趙悼襄王當了領導人以後,把老將廉頗給廢了,趙國最牛的將軍只剩下李牧一人,公元前244年,趙王派李牧去進攻燕國,李牧攻克了武遂、方城兩地。十年以後,公元前234年,秦軍向趙國發起進攻,攻克了武遂,殺死趙國將軍扈輒和十來萬部隊。

趙王又派李牧去增援邊境,李牧在宜安與秦軍遭遇,打敗了秦軍,秦將桓齮不敢回國,只能逃亡到燕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肥之戰。此後李牧還有多次反擊秦軍的戰績,全部取得勝利。

此時,秦國雖然實力超強,統一成了大勢所趨,但李牧的存在,讓秦國想一口氣吃下趙國,變得非常的困難。公元前229年,秦始皇派王翦再次進攻趙國,趙王派李牧和司馬尚率領部隊抵禦秦軍。

一生未嘗敗績的李牧爲何死在一個奸臣的嘴下 第3張

網絡配圖

雙方僵持不下,心懷統一大志的秦始皇不想把時間消耗在趙國身上,便故伎重演,派人向趙王身邊的寵臣郭開賄賂了很多金錢,讓他施行反間計,造謠說李牧、司馬尚要謀反。

郭開被收買了,昏聵的趙王聽信了郭開的話,下令撤去李牧和司馬尚的職務,跟長平之戰換廉頗一樣,在這生死存亡的時刻,趙王把趙國最後的一道防線給撤除了。而此時對於李牧來說他同樣面臨着當年廉頗最後一次被撤職的問題。

當年廉頗是一氣之下直接造反,逃出了趙國,但卻落了個叛國的罪名。所以李牧也不從趙王的命令,但他沒有造反,沒有出逃,最終被趙王暗中佈置圈套捕獲並斬殺。

李牧死後三個月,公元前228年,王翦向趙軍發起了總攻,不多久便取下邯鄲城,並抓獲趙王遷。雖然趙王遷的一個兒子逃走,但此時的趙國已經跟滅亡沒有兩樣了。

李牧戎馬一生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不管在部隊裏還是人民羣衆之中都有着崇高的威望。在對外征戰的過程中,他更是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績。尤其是趙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堪稱經典戰例。他的無辜被害,使趙國自毀長城,讓人扼腕嘆恨。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