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嬴政只寫了30個字的書信,就能讓呂不韋自盡

嬴政只寫了30個字的書信,就能讓呂不韋自盡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嬴政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這是歷史上最有殺傷力的一封信,短短30個字,就讓輔佐兩任秦國君主的丞相、當朝秦王的“仲父”二話沒說,喝下了毒藥自盡。

讓我們來看看這封信——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翻譯一下:你對秦國立有什麼功勞?秦國把你分封在河南,食邑達10萬戶。你跟秦王我有何血緣關係?卻敢稱仲父。你和家人都遷居到蜀地。

這是秦王政寫給呂不韋的信。

令人不解的是:秦王政信中只命令呂不韋遷居蜀地,他爲何卻自盡了呢?

嬴政只寫了30個字的書信,就能讓呂不韋自盡

1、秦王政突然醒悟:這個人非死不可

因爲嫪毐事發,秦王政出手,滅嫪毐三族,還把異父同母的兩個弟弟殺死,把親孃趕出咸陽,搬居雍城,嫪毐食客也被趕到蜀地。秦王政本想殺呂不韋,但因爲他在前朝立下大功,加之衆人求情就“不忍致法”,不忍心把他繩之以法。

秦王政對呂不韋網開一面,如果沒有下面這一幕,也許呂不韋能平安落地。史載,“歲餘,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請文信侯”。1年後,諸侯國爭相派賓客和使者,路上人流不斷,來拜訪呂不韋。秦國免了呂不韋相國一職,諸侯國可是惦記着這個人才哪。

萬一東方六國中的某國,打動了賦閒在家的呂不韋……後果不可想象,秦王政突然醒悟:這個人非死不可,不能僅是免職,於是就寫了那封信。在信裏對仲父兩連問,要求搬到偏遠蜀地,這只是徹底清算的開始,秦王政的組合拳即將打出。

嬴政只寫了30個字的書信,就能讓呂不韋自盡 第2張

2、呂不韋突然醒悟:自己非死不可

依呂不韋的智慧,這封短信已讓他嗅到風暴來臨前的騷動。儘管被免職賦閒,但是在諸侯國眼裏,自己就像當年邯鄲作人質的異人一樣“奇貨可居”。即使有再大定力,即使永遠不會去諸侯國任職……但是,秦王政會相信自己的承諾嗎?

作爲犯了死罪、失勢免職的臣下,又被君王懷疑投敵,任何的解釋都是蒼白的,只有以死明志。而且,呂不韋最大功勞是扶異人上位,如今異人的兒子不買這個賬,認爲並沒有對秦國立有大功,非親非故卻成了秦王仲父,這等於對呂不韋的全盤否定。

這封短信背後所暗藏的殺機已顯露無疑,呂不韋當然能解讀出來,因此“自度稍侵,恐誅”(想到危險正逼接自己,擔心被誅殺),於是喝毒藥自盡。與其早晚被審判,公佈一堆罪名而死,不如自己尋死,免得受辱,這不僅是呂不韋的無奈,更是一種必然。

嬴政只寫了30個字的書信,就能讓呂不韋自盡 第3張

3、呂不韋之死:也是“聞”者之死

對於呂不韋之死,司馬遷有過這樣一個評價:孔子之所謂“聞”者,其呂子乎?翻譯一下:孔子所說的“聞”,指的正是呂不韋這樣的人吧?如何理解司馬遷的這句話呢?

這句話出自《論語》。

子張問:讀書人如何做到通達?

孔子說:你指的通達是什麼?

子張答:對外,在諸侯國中要有名聲。對內,在卿大夫家裏也要有名聲。

孔子說:這叫聲望,不是通達。通達是立身正直而好義,審度他人話語,觀察別人表情,時時謙恭退讓,對外對內就能通達。聲望不是這樣,表面上追求仁德,實際上違背仁德,卻泰然處之,這樣的人對外對內也能取得聲望。

孔子所說的“聞”用現代語境解讀,就是指那些表面道貌岸然,滿嘴仁義道德,擺出一副高尚的樣子,實際上毫無道德底線,人品低下,爲一已私利,爲所欲爲,即使面對質疑和處罰也滿不在乎,毫無羞恥之心的人。儘管這些人也能獲得一些利益,也能取得一定知名度,但結果會是什麼?不言而喻!

那麼,司馬遷用孔子的“聞”者來形容呂不韋合適嗎?呂不韋在接到秦王政的短信後,儘管沒有任何讓你自盡的意思,卻選擇了自我了斷,是不是說明呂不韋已認識到自己人性的醜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