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王勃有哪些經歷?他是如何成爲初唐四傑之一的?

王勃有哪些經歷?他是如何成爲初唐四傑之一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有着非常高的才華,一篇《滕王閣序》寫的氣勢磅礴讓人讀來酣暢淋漓,那麼這樣一位優秀的人才,最終的結局是怎樣的呢?

唐高宗李治時期的第二位太子,李弘,因爲他的母親武則天懷孕的時候,和皇帝的關係,屬於不正當的偷情,而感業寺的伙食,明顯不能提供一個孕婦的營養,導致李弘從小體質偏弱。公元675年,李弘跟着父親唐高宗,去洛陽,參加國際會議,卻不知道什麼原因,年僅23歲,就死了,甚至沒留下一個傳宗接代的兒子,直到692年,在李弘去世17年後,由武則天做主,把弟弟的兒子,過繼給他,纔算沒斷了香火。這個繼子,後來也成了皇帝,他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王勃有哪些經歷?他是如何成爲初唐四傑之一的?

歷史上,對於李弘的記載,是偏正面的,因爲他孝順,也因爲善良,給母親情敵的女兒求情,爲犯罪的哥哥開脫,更對嚴苛的立法,進行改革,當然由於武則天的存在,處於對立面的人物,史書上的評價都不錯。

包括下一位出場的太子,武則天的第二個兒子,李賢。

李賢是20歲繼任的太子,但是今天要講的人物,是在李賢11歲時,招募的侍讀,能當王子的老師,這人來頭肯定不小,他就是在唐高宗時期,相當有名的才子,王勃,滕王閣序的作者。

王勃寫的滕王閣,在江西南昌,是李世民的弟弟,李淵一大把兒子中,排行二十二的李元嬰建造的。

這個李元嬰,九歲的時候,被分封到了山東滕州,所謂的滕王,取的就是滕州的簡稱。

李元嬰是個聰明人,和皇帝做兄弟,是份十分危險的工作,雖然榮華富貴,什麼都有,但是很容易擦槍走火,指不定哪天,就有一個謀反的帽子,壓下來,不死也脫層皮。

所以這李元嬰到了滕州,既不搞政績,也不關心民生,只搞地方建設,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這些樓裏面,就有一座,叫滕王閣,造的相當好看。

身爲皇親國戚,整天喝酒吃肉,還造這麼多大樓,有人看不過去,就向皇帝上了一份彈劾奏章,沒幾天,皇帝的判決就下來了,滕王李元嬰,被貶到了蘇州,再到南昌,最後去了四川閬中。滕王在這仨地方,都建了樓,名字一樣:滕王閣。樓建了很多,但是出名的,只有南昌的這座,就是因爲王勃的那篇《滕王閣序》。公元675年,落魄詩人王勃,從洛陽出發,去越南的河內,看望自己的父親,路過南昌,當時南昌都督,叫閻伯嶼,剛翻新了滕王閣,打算找一幫文人雅士,過來喝喝酒,談談詩詞歌賦。

王勃有哪些經歷?他是如何成爲初唐四傑之一的? 第2張

閻伯嶼有個女婿,叫吳子章,也是唐初的才子,閻都督對這個女婿,也是相當欣賞,前一天就讓吳子章準備了篇文章,準備在現場顯擺一下。

當時王勃路過南昌,都督閻伯嶼的茶話會,他也去了,會上酒過三巡,等大家喝得差不多了,閻都督就發話,讓大家爲這滕王閣,寫個序。

閻伯嶼是南昌的父母官,對於閻老大的目的,大家都清楚,也很識相,都說自己沒準備好,寫不出來,沒了對手,吳子章的亮相,以及被萬人推崇,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了,卻偏偏殺出一個王勃。

王勃,名氣大,青少年時期,就是全國偶像級的人物,心高氣傲,關鍵的一點是,他不懂人情世故,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着自己的心境,寫下了《滕王閣序》,名垂千古。

關於王勃,最早的記載,是他和沛王李賢的。

他是山西河津人,祖上好幾代,都在朝廷裏當官,曾祖父王隆,在隋朝,做過昌樂、猗氏,銅川等縣的縣令,爺爺呢,王通,搞教育的,老爹王福疇,在唐朝,做過太常博士,雍州司功參軍。

其中,爺爺王通的名氣最大,畢竟是搞教育的,學生多,桃李滿天下,比如李世民時期的杜淹、溫彥博等人,都是他的弟子。

到了王勃這一輩,出天才了,六歲,還是認字的階段,他就能寫詩了,九歲,小學生的程度,能看懂《漢書》了,而且還寫了篇文章,叫《指瑕》,意思也很好理解,就是指出,這《漢書》寫的有瑕疵的地方。

到了十歲,更不得了,儒家經典基本都看了個遍,最後實在沒書唸了,去京城長安,跟着曹元,學了三年的醫書。

十四歲,在古代,就算成年了,王勃從長安返回老家,打算做官,就向當地領導,毛遂自薦,要求參加科舉考試,最後直接上書,找當時的宰相劉祥道。乾封元年,公元666年,王勃終於如願以償,參加了當年的科舉考試,而且還考上了,成了當時最年輕的文官,朝散郎,從七品。當了官,王勃畢竟年輕,去地方做老大,生活閱歷不夠,不合適,只能待在中央,後來經人推薦,進入沛王府,成爲李賢的侍讀,也算半個老師。沛王李賢,是武則天的第二個兒子,比王勃要小几歲,正是愛玩的年紀,兩人相處的倒是很融洽,但是兩年後,出事了,而且對於王勃來說,封侯拜相的偉大夢想,到了這裏,咔,斷了。這事的起因,是沛王李賢,找他的弟弟李顯,鬥雞。

鬥雞,和鬥蛐蛐,差不多,也是兩個同類打架,戰鬥到不能動爲止,在唐朝的時候,相當流行,大詩人李白,還專門爲鬥雞這項運動,寫過一首詩:路逢鬥雞者,冠蓋何輝赫。鼻息於虹霓,行人皆怵惕。

鬥雞這行業,競爭性很強,既然是打架,也講究品種,還能決出王者,很巧,英王李顯家裏,就有一隻鬥雞,是皇宮中的隱形冠軍。

公元668年的一天,李賢從開封,也得到了一隻雞,戰鬥力爆表,李賢很高興,就決定找李顯,再比比。

(鬥雞的產地,主要在河南和山東,尤其是河南開封,品質相當好)

王勃是寫文章的,爲了給沛王打氣,慶祝旗開得勝,也爲了展現下自己的文采,就寫了一篇《檄英王雞》。

在戰場上,打仗前,爲了表示戰爭的正義性,往往會寫一篇檄文,就是罵對方,如何如何混蛋,如何如何不得民心,諸如此類,檄文中的文字,一般都很偏激,看完以後,會讓人熱血沸騰。

王勃的這篇檄文,沒有罵人,而且文章寫的不錯,網絡上還能查到,但是寫錯了地方,出現的時機也不對。

唐朝初期的王族,兄弟之間的關係,都很緊張,比如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李承乾和李泰,所以身爲皇帝的李治,對於自己的兒子,要求很嚴格,生怕出現,自相殘殺的悲劇。

王勃的《檄英王雞》,本來是應景做的,大家圖個樂呵,看完也就忘了,但是輾轉,被皇帝李治看到了,相當不高興,這不是挑撥兄弟之間的感情麼,於是,第二天,王勃被趕出了長安,侍讀的工作,丟了。

從長安出來,王勃去了四川,沒了功名利祿的牽絆,寫的詩,倒是多了幾分灑脫,江湖上,流傳的王勃作品,大部分,都是在四川創作的。

咸亨二年,公元671年,在四川待了三年的王勃,又重新回到了長安,他還想爲自己的仕途,再拼一次。

王勃站在長安城下,有點感慨,想當年,被譽爲神童,年紀輕輕就成了沛王老師,誰想因爲一篇文章,搞的人仰馬翻,不僅官丟了,剛建立的人脈,無限光明的仕途,都完了。

三年了,一切都將重新開始,王勃躊躇滿志,找個飯店住下,準備幾天後,找找之前的關係,再考一次,正巧碰上老朋友凌季友。

一番喝酒吃肉後,聊起了現在朝廷的形勢,自從上次的檄文事件,王勃在中央當官,已經徹底沒了指望,最後還是凌季友想了個辦法,他現在河南虢(讀 guo)州,主管司法,和虢州刺史,交情不錯,而且對王勃的文采,也很欣賞。

由凌季友出面,向刺史求情,給個參軍做做,問題不大,而且虢州天華地寶,藥材特別豐富,王勃不是學了三年醫藥麼,可以在那,發揮餘熱。

心灰意冷的王勃,放棄了最後的希望,跟着凌季友,去了虢州。

這虢州,在河南靈寶附近,和鼎鼎大名的弘農郡,是同一個地方,唐朝後,弘農郡分成了陝州和虢州。

在虢州,王勃又出事了,而且比上次還嚴重,因爲這一次,他殺了人,這次殺人事件,導致了兩個結果,第一個是王勃,按律被判處死刑,第二呢,他的父親王福疇,教子無方,從雍州,貶到了交趾,做縣令。

這個交趾,範圍比較廣,包括現在的廣東和越南河內的一部分,當時都是流放犯人的地方。

王勃的這起殺人事件,在史書上,記載的,並不詳細,他殺的人,叫曹達,身份是官奴,也就是由官府管轄的奴隸,因爲曹達犯了法,更因爲朋友託付,王勃把曹達,給藏起來了。

私藏罪犯,那是包庇罪,在古代,那就是同夥,如果曹達犯了死罪,王勃也跑不了。

當初只是爲了義氣,以爲藏個兩三天,也就沒事了,哪知道,時間一天天過去,風聲卻越來越緊,王勃開始慌了,最後沒辦法,找幾個僕人,商量了一下,直接把曹達給殺了。

在唐朝,破案率其實也不低,當時狄仁傑,已經在幷州當上刑警隊長了,在虢州,也有破案的高手,經過長時間的調查,把目標,鎖定了王勃。

王勃是讀書的,寫寫詩詞歌賦還行,警察的那一套,完全沒有心理準備,沒多久,這案情,就落實了。

被判了死刑,王勃也是萬念俱灰,不過很幸運,人沒死,遇上大赦了,唐高宗時期的一大福利,大赦的機會,特別多。

人是放出來了,但是做官這條路,不想走了,太可怕,一念之差,幾乎把命都給丟了。

但是王勃還是很自責,因爲他連累了自己的父親,從小接受的,都是儒家的那一套,忠、孝、理、法,現在精忠報國已經沒希望了,父母的養育之恩,不僅沒機會報,還把老爹給坑到了越南。

公元675年,王勃從洛陽出發,打算去找自己的父親,當面向他道歉,請求老爹的原諒,路過南昌,纔有了《滕王閣序》,但是到了越南,看完父親,回來的路上,卻被淹死了。

嚴格來說,也不能說淹死,因爲王勃走的水路,當時風浪很大,船翻了,但是人沒死,被救起來了,然而死裏逃生,王勃沒死在水裏,卻是受到驚嚇,身體沒緩過勁來,或許人工呼吸沒做到位,總之,救上岸的王勃,還是死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