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諸葛亮的遺令之謎:爲何諸葛亮對魏延下必殺令?

諸葛亮的遺令之謎:爲何諸葛亮對魏延下必殺令?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魏延的”謀反“的起因完全是因爲,諸葛亮留下的一條遺令:魏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

這條遺令就留下的很多問題。諸葛亮爲什麼會下這種命令呢,要拋棄魏延?以至於著名學者呂思勉猜測說,三國志魏延轉的這條遺令完全是捏造出來的,是楊儀、姜維、費禕,這些人 ”假傳丞相遺命“ 這樣就麻煩了。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無非有4種解釋:

一 諸葛亮料定魏延必反

二 呂思勉先生猜測的 假傳遺命說

三 張作耀先生的陰謀論 就是諸葛亮就是要除掉魏延

四 諸葛亮確實下達了這個命令

以上,第一種說法,完全可以pass,三國演義小說家言:沒有任何參考簡直。

第二種說法,雖然是猜測,和三國志的記載相沖突,但是三國志中還是有一些記載從邏輯上是講不通的。猜測符合邏輯,還是可以考慮的。

諸葛亮的遺令之謎:爲何諸葛亮對魏延下必殺令?

第三種說法陰謀論,但是陰謀論要有實際性的目的。諸葛亮一個要死了的人,爲什麼要除掉魏延?如果他想除掉魏延,完全可以在他大權在握的任何時候來捏造罪名來除掉魏延。現在,要死了的人,沒有意義了。

還有一個就是必須研究的第四種說法了,就是諸葛亮確實下達了這個命令,魏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君便自發,那麼我們就要想想原因了。

也就是說,比較可信的是三國志的正文記載和呂思勉先生的猜測。一個意思是,諸葛亮下了這道命令,一個是諸葛亮沒有下達這個名令,那我們一個一個來看。

如果諸葛亮下達了這個命令,我們就要問5個小問題了:1.爲什麼要撤軍?2.爲什麼諸葛亮不把兵權交給魏延?3爲什麼要把軍權交給楊儀?4.諸葛亮爲什麼會對楊儀等人說魏延不聽命令,你們自己走? 還有5.諸葛亮下達遺令的時候,爲什麼不召魏延來?

謎題1 爲什麼撤軍?

三個原因 :一 北伐的戰略思想是以攻爲守

關於諸葛亮北伐的原因,王夫之、易中天等人已經指出了,從諸葛亮的軍事行動上和內部政治上看,諸葛亮北伐的戰略思想就是“以攻爲守,穩中求勝”比較典型的案例就是,先前劉備的夷陵之戰,和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

是的,劉備的夷陵之戰不屬於北伐戰爭,但是從吳蜀當時的政治勢力的對比來看,蜀軍最不保守的估計一下,兵力不會超過8w,而孫權這邊呢 ?可以調動到夷陵前線的就有7w。這還不是吳的全部兵力,因爲合肥之戰的時候,孫權可以調動的前線部隊就是10w。所以劉備發動的這次戰爭,無論從兵力上,糧草軍械的補給上,還要將領人才上,劉備都是處於劣勢。而劉備義無反顧的發動這場戰爭的主要原因就是,荊州是戰略要地,還有就是曹操集團。劉曄的說法,就是蜀漢的整個戰略思想就是以攻爲守,以弱爲強,以戰爭來顯示自己的勢力的同時尋找機會積極進取。

到了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情況是一樣的。無論是兵力上,補給上,還是人才上,都是處於劣勢的。所以諸葛亮纔不採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而是穩中求勝,攻取隴右的策略。整個過程中順風順水,一路凱歌。可是在最最最關鍵的時刻,諸葛亮用了一個馬謖,功虧一簣。而在我看來,諸葛亮最有可能達成興復漢室的理想最有希望的就是這第一次北伐,而街亭之戰的失敗,使諸葛亮興復漢室的目標永遠無法實現。

二 戰況無進展

公元234年2月出兵,對陣到8月。武功縣五丈原,曹魏司馬懿部都是採取堅守不出的策略,光耗不打,這樣蜀軍也是沒有任何辦法。如果想要攻克長安,必須拔除司馬懿,郭淮這些釘子,而現在光大眼瞪小眼沒有任何意義。

三 元帥新喪,三軍震動

諸葛亮去世,蜀漢陣營沒有合適任選來繼承兵權繼續北伐,而諸葛亮的去世對蜀軍的士氣是一個沉重打擊,對魏軍的士氣就是興奮劑了。所以現在無論是天時地利人和都不理想,所以乾脆撤軍,無人可繼承軍權北伐?選魏延不行嗎?所以就有了下一謎題。

謎題2 爲什麼諸葛亮不把兵權交給魏延?

兩個原因: 一 戰略思想有分歧

通常比較通俗的說法是“諸葛亮和魏延在軍事路線上有分歧”。我覺得 把軍事路線換成戰略思想更爲確切。

魏延不明白諸葛亮的戰略思想,而諸葛亮也不能不可以給魏延說穿,說不清,魏延也聽不懂。魏延就像韓信,他只算軍事帳不算政治賬,而諸葛亮作爲政治家,首先要考慮政治賬。所以諸葛亮要揣着明白裝糊塗,一方面奉行,以攻爲守的戰略思想。一方面不能給這些手下的將領說清楚所以纔有公蓋有不得已焉者,特未可以一一與魏延輩耳語也的說法。

二 魏延自命不凡

魏延這個人的性格像關羽,誰都不放在眼裏。把兵權交給魏延的話,諸葛亮不放心,萬一再來一個“襄樊之戰”怎麼辦?所以諸葛亮不把軍權交給魏延,而是從剩下的姜維、楊儀、費禕中挑選了楊儀來接管兵權來部署撤軍。那麼就有了第三個問題:爲什麼要把兵權交給楊儀?

謎題3 爲什麼要把兵權交給楊儀?

兩個原因:一 身份和政治背景

蜀漢政治是由三股勢力組成的。原土著益州集團,後劉焉東州集團,新劉備荊州集團。而劉備諸葛亮作爲政權的領導人,他們腦袋裏有一個根深蒂固不可變更的一個政治思想就是後來者居上,意思就是我們荊州集團一定要手握大權不可以讓蜀人手握大權,而現在的人選中我們來看看 姜維是天水降將,這個選擇不合適,而屬於荊州集團的可靠人選只有魏延和楊儀 ,有人說不對吧,費禕呢?費禕是荊州江夏鄳縣人啊!不是荊州集團的嗎 ?不是,費禕和李嚴一樣,在劉備入蜀之前,已經從他們的故鄉荊州轉到了益州一段時間了,所以費禕是屬於東州集團的。那麼這樣可以選擇的就只有魏延和楊儀了。

二 戰略思想的分裂

謎題2已經交代過了,魏延不明白諸葛亮的戰略思想,加之魏延的性格諸葛亮只能把軍權交給一個書呆子楊儀,而這個書呆子楊儀在軍隊部署 和糧草供給的問題上都處理的不錯,所以把軍權交給楊儀讓楊儀來執行最後的撤軍,是唯一合適的人選。

那緊接着就有下面一個問題了:諸葛亮爲什麼會對楊儀等人說魏延不聽命令,你們自己走?

諸葛亮的遺令之謎:爲何諸葛亮對魏延下必殺令? 第2張

謎題4 諸葛亮爲什麼會對楊儀等人說魏延不聽命令 你們自己走?

這道命令是諸葛亮在魏延不服從命令之前下的,結果魏延果然不服從命令,也就是說諸葛亮在下達命令的時候,就已經料定魏延不會服從命令。那諸葛亮以何而料呢?

一 諸葛亮沒有采納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魏延嘆恨己才用之不盡,我也不討論這個計謀靠不靠譜,反正諸葛亮不納其計,魏延是有意見的,諸葛亮和魏延之間關係出現裂痕,魏延憋屈。

二 街亭之戰的乖謬,在街亭部署的問題上,蜀漢軍營的將領建議諸葛亮用魏延或者吳懿,諸葛亮不聽不用不採納堅持要用馬謖,結果馬謖打了個大敗仗,導致北伐心血毀於一旦 。這時候魏延心理會怎麼看諸葛亮,大家想想就能懂了,魏延嘴上不說心裏嘟噥啊,魏延很憋屈。

三 魏延不明白諸葛亮的戰略思想,魏延這個堅定的抗曹派一定不會放棄北伐,諸葛亮在世魏延一直覺得自己不得志,結果諸葛亮要死了下個命令就說要撤軍,魏延會是神馬反應,大家也能想的出。魏延極度憋屈。

那麼就有了第5個比較微妙的問題了:諸葛亮下達遺令的時候爲什麼不召魏延來?

謎題5 諸葛亮下達遺令的時候 爲什麼不召魏延來?

諸葛亮爲什麼只找楊儀這些人來開最後的軍事會議,而獨獨不召魏延?根據史書的記載,魏延在前線,軍營距離諸葛亮的中軍大帳不過十里 起上一匹馬,10分鐘跑個來回不成問題啊,那爲什麼不召呢?

很簡單,好好想想以上4個謎題就能懂了:諸葛亮不希望看到主帥不和

事實上諸葛亮招不招魏延來開這個會議,結果都是一樣的:魏延絕對不會服從命令。

不召的情景就是大家可以安安靜靜的開完這個會議,沒有爭議正常部署撤軍。

如果諸葛亮招了魏延呢?想想後來史書上魏延接到諸葛亮的遺令是個什麼反應?魏延勃然大怒表示 老子不服。

如果諸葛亮在召開會議的時候,魏延在場的話,諸葛亮剛說完退兵二字 估計魏延就會拔出刀來,大喊老子不服,"老子建議你分兵出子午你不採納,你怕我會把一萬兵力打水漂 ,結果街亭之戰 ,大家都主張用我,你特麼還是不用,你不用好你特麼用了個馬謖,結果損失了兩萬人馬怎麼算 ,現在你要死了 你就命令撤軍什麼意思,什麼意思,誠心和我過不去?!!!"

so諸葛亮沒有辦法,不是不想招魏延,是不能招魏延。

那麼剩下最後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呂思勉先生猜測的假傳遺命論是否可靠。我的看法是,不可靠。

一 三國志記錄在案,不可輕易推翻

二 楊儀對魏延的態度。魏延和楊儀的關係很不好,楊儀也十分痛恨魏延,如果楊儀要捏造遺命,還要給魏延穿小鞋,那他完全可以把君便自發搞成君便弒之,而君便自發這種命令不符合楊儀對魏延的態度。

三 諸葛亮密表蔣琬繼任。諸葛亮在去世以前,寫了一張表文祕密上書給劉禪,讓蔣琬接任自己的職務,也就是說諸葛亮還沒有糟糕到沒有時間來做遺命安排。這些表文命令不一定是他生命的最後幾個時辰幾分鐘搞出來的,也許在他自己感覺自己命不久矣的幾天前半個月幾個星期前,就已經對以後的蜀漢軍事政治開始做安排了。

所以說呂思勉先生的這個猜測也只能是猜測

現在回過頭來看整個事件。諸葛亮的死,就間接的爲,魏延的死埋下了伏筆這裏面還有個插曲。就是三國志魏延轉的正文,還記載了魏延確實做了一個頭上張出角的夢,這是三國志正文記載的,並不是羅貫中搞出來的。那麼我們也可以說諸葛亮的死魏延的死,都是因爲“殘酷的天命”。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