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曇花一現的道舉,爲何會被很快的取消呢?

曇花一現的道舉,爲何會被很快的取消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0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起中國古代的科舉制,一般咱腦海裏想到的——這是儒家的事,好像有志於科舉的讀書人,那都是聖賢傳人、孔孟門生。

嘿,其實,這個答案還真不一定對。起碼在一些特殊的時期,科舉可不光是儒家的事。

一、科舉制小起底

曇花一現的道舉,爲何會被很快的取消呢?

熟悉歷史的朋友,一定知道,這科舉制是咱中華文明的發明專利,它這一路走來,其實也挺不容易: 選拔人才這事,本身就是非常複雜的一項系統工程,從先秦時代的“鄉舉裏選”到漢代的“察舉制徵辟制”,再到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直到南北朝時期,開科考試纔開始冒頭,而真正確立科舉取試,則是隋唐。

曇花一現的道舉,爲何會被很快的取消呢? 第2張

我們今天看開科考試好像很簡單,彷彿它就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但其實它的最終成形,可是經歷了上千年的探索。

二、唐代科舉

但不管怎麼說,到了大唐朝,咱的人才取試製度終於算是定了!不過,相比於後來明清,大唐朝的科舉,那可真叫一個包羅萬象,僅是其中的常科就有:秀才科、明經科、進士科、俊士科、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一史科、三史科、道舉科、童子科等50多種。

這不同的科目,不但考試時的側重點不同,而且連學習方向都不一樣。比如明法科重點考察法律、法規,明算科側重點在於數學計算,一史科、三史科着重考驗歷史功底。怎麼樣,這分科有沒有像咱們今天考研的各種專業分類?光看學科分類,大唐朝的科舉很明顯更注重專才的培養。有50多種科目可供選擇,莘莘學子儘可以發揮優勢、選擇長板。

三、明經與道舉

而這其中,比較值得議論的是其中的道舉!雖然咱都知道,唐朝的老李家篤信道教,但這個道舉和道教真的有關係嗎?嘿,真的有關係!

說道舉,得先說一下明經。所謂明經,就是明習經學的意思。考這科目,需要考生對儒家經典(尤其是十三經)熟悉再熟悉,說白了,這很大程度考驗的是——記憶力。正因爲對記憶力要求很高,年齡越大,記憶力越衰退,一個人要是過了30還沒通過明經取試,這輩子估計也就這樣了,所以纔有“五十少進士,三十老明經”的說法。而很多牛掰人物,二十歲之前就能通過明經考試,比如元稹,14歲就已經明經及第。

咱前面說了明經的重點參考是儒家經典,比如《禮記》、《春秋左傳》、《毛詩》、《周禮》、《儀禮》、 《周易》、《尚書》、《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敬》,這本來也沒道傢什麼事。

不過沒關係,因爲唐朝的老李家崇信道教。其實樹立宗教信仰這事吧,不光是老李家迷信,這也跟李唐王朝的政治穩定有很大關係——老李家的道家始祖,你們一般人有嗎?

老李家從開國皇帝唐高祖開始,就對道教情有獨鍾,武德8年,唐高祖還特別下旨,給三教重排次序:道家第一,儒家第二,佛家第三。道家地位已然至高無上,但此時的它,還不能進入教科書。

很快,大唐王朝的權柄交接到了唐高宗手裏,高宗皇帝李治雖然昏庸無能,在崇道這條國策上,那執行的是非常徹底,甚至在他手裏,老子當了皇帝——太上玄元皇帝,後世太上老君的說法,就是從此肇始的。

在這,得說一下他媳婦武則天了,她一看老公皇帝還有這愛好,迎合的本事也來了:“上元元年(674年)十二月……天后上意見十二條,請王公百僚皆習《老子》”。這下好玩了,當官的都學了《老子》。很自然的,公元675年,唐高宗又“(詔令)士子加試《老子》”,考明經的不但要學《老子》,而且《老子》在經學中的地位還特別高——屬於上經!

到此,道家經典已經成功登陸科考教科書!

而道學獨立的趨勢,到了唐玄宗時期,更加明顯!李隆基對道教的推崇,比他祖爺爺和爺爺更上層樓,不但親自注解《道德經》,而且還在開元29年(741年)頒佈了《令兩京諸路安置玄元皇帝廟詔》。這詔書更有意思了,不但各省都要給太上老君立廟,而且還要在老君廟裏開設崇玄學堂,學有所成的還能推薦進京考試。

嘿,這標誌着:從此以後,道舉正式和明經“分家單過”了,它成了一門獨立的科舉門類!當然它的考試內容也更加豐富了,除了《老子》,又增加了《莊子》、《列子》、《文子》、《庚桑子》。

再後來,因爲《老子》又名《道德真經》,所以把《莊子》改名叫《南華真經》(莊子號南華真人)、《列子》改名叫《沖虛真經》(列子號沖虛真人)、《文子》改名叫《通玄真經》(文子號通玄真人)、《庚桑子》改名叫《洞虛真經》(庚桑子號洞虛真人)。儒家不是有十三經嗎?這下,道家也湊齊了五經。

四、士子與道舉

傳統士子的目光大都盯着明經和進士,而道舉異軍突起,就爲廣大考生們的選擇,多開了一條道路出來。那年月,也正因爲道舉,很多名流加入了對道學研究的大軍。

比如白居易,雖然通過了難度更高的進士及第,但是老白的道學研究,可也沒拉下,他就曾經寫過《讀老子》、《讀莊子》、《逸老》、《讀道德經》等詩。在《村居寄張殷衡》中,白居易還寫道:“金氏村中一病夫,生涯漫落性靈迂。唯看老子五千字,不蹋長安十二衝。”

錢起在《送李棲桐道舉擢第還鄉省侍》也寫道:“幾年深道要,一舉過賢關。名與玄珠出,鄉宜晝錦還。”

說起與道舉的淵源,還得着重說一下李商隱。弱冠少年時代的李商隱對自己的天賦並沒有什麼清醒的認識,尤其是父親去世之後,急於改變現狀的他,在14歲前後,就前往當時的道教勝地玉陽山學習道學,也是在這裏,他結識了初戀宋華陽。

雖然李商隱最終是進士及第,道學學習並沒有爲他後來的仕途提供太多的幫助。但,令後人看起來朦朦朧朧的《無題》系列,據說記錄的就是他與宋華陽青澀的愛戀。這或許,便是道舉的無心插柳。而通過道舉走上人生巔峯的,其實也不少,比如元載、姚子彥、獨孤及、馮子華等人。

五、道舉的沒落

始於盛唐的道舉,最終還是走向了沒落。從開元29年(741年)設立道舉,到五代李嗣源(930年)時期正式廢止,道舉一共存續了189年。

而被廢止的原因,或許是它無爲之治的理念與五代的亂世之治,格格不入。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