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李世民御駕親征高句麗的原因是什麼?

李世民御駕親征高句麗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2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世民御駕親征高句麗的原因是什麼?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毫無疑問,衛國公李靖是唐朝最偉大的軍事家和戰略家,他在中國軍事史上具有極爲重大的影響力。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夠平定四方成就“天可汗”的威名,李靖在此過程中起到了中流砥柱般的作用。李靖的一生是輝煌的,取得了中國軍迷們極爲神往的成就,被網友們尊稱爲“軍神”。他平定蕭銑、鎮撫嶺南、消滅輔公祏、滅國東突厥、擊破吐谷渾,爲唐朝的建立和興盛立下了不朽的功勳。然而在李世民御駕親征高句麗之戰中,他卻沒能參與,而是以英國公李勣爲前線統帥,這讓李靖的崇拜者們感到引爲憾事。

爲什麼李世民在此戰中沒能用最強的李靖,而改用次之的李勣呢?歷史上的說法很多,最流行的一種說法便是李靖病重無法指揮軍隊作戰。在我看來這只是託詞而已,李世民對李靖的安排是關係整個大唐全局的,並非只是生病不參戰如此簡單。其實在出徵之前李世民就找過李靖請他出山參戰,他說“公南平吳會,北清沙漠,西定慕容,唯東有高麗未服,公意如何?”李靖的回答是,“臣往者憑藉天威,薄展微效,今殘年朽骨,唯擬此行。陛下不棄,老臣病期瘳矣。”因此主流說法認爲李靖以病重推辭,所以沒能去成。

而這種說法還衍生出另一種推測,認爲李世民猜忌李靖,以此試探李靖態度。這種推測又和李靖晚年闔門自守不理朝政的行爲結合,認爲李世民猜忌李靖到了極深的程度,李靖爲了自保才稱病遠離朝堂。在我看來這是一廂情願的陰謀論,完全沒有實際證據支撐。這種說法唯一的證據便是鹽澤道總管高甑生誣陷李靖謀反的案子。李世民下令徹查此案,最後將誣告的高甑生流放邊疆。陰謀論認爲是李世民猜忌李靖所致,才迫使李靖在此案後隱居。實際上這事根李世民關係不大,有證據指向幕後主謀是兵部尚書侯君集。

李世民御駕親征高句麗的原因是什麼?

雖然李靖從遠征吐谷渾之後便闔門自守遠離朝堂,但李世民對李靖的加官進爵並沒有停止。李世民不但將李靖封爲衛國公,還將其列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不僅如此,李靖夫人去世後,李世民還下詔以漢代衛青、霍去病的舊例爲李夫人修建墳塋,仿照突厥境內鐵山、吐谷渾境內的積石山的形狀,以此表彰李靖特殊的戰績。尤其是李夫人墳塋的修建,成爲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殊榮。而且李世民還時常派人或親自登門向李靖請教軍國大事,著名的“李衛公問對”的說法就是由此展開的。可見李世民是將李靖引爲心腹的,猜忌之說完全是無稽之談。

從兩唐書裏面的史料來看,李靖隱居的原因並非李世民猜忌,而是迴避朝中風起雲涌的太子之爭。當時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各聚集了一批大臣爭權奪利,後面又是有着隴西貴族集團和山東世家門閥的後臺,政治上鬥得非常厲害。李靖作爲唐朝軍隊的擎天支柱自然是這兩派拉攏的對象,而李靖則不願意參與其中,只能選擇迴避。傳說中侯君集奉命向李靖請教兵法,李靖藉故推辭的事情,其實就是避免接入到太子之爭中。因爲侯君集是太子李承乾派系的核心重臣,又是朝廷的兵部和吏部尚書,李靖不得不小心處理。

後來太子李承乾謀反案發,侯君集一黨被誅殺,李承乾被貶爲庶人,發配黔州。由此可見李靖拒絕與侯君集等人來往,是多麼明智的選擇。而對於這樣的大臣,李世民又有什麼理由猜忌呢?

可要說李靖真的病重到無法出征,那李世民的態度又耐人尋味。李世民以司馬懿老而彌堅的故事勉勵李靖,“昔司馬仲達非不老病,竟能自強,立勳魏室。”李靖無法推辭,只能選擇隨駕出征。兩唐書說大軍走到相州的時候,李靖病重不能前行,只能留下來養病。這一段記載又引起爭議,主要是李世民以司馬懿比李靖,又成爲猜忌之說的證據。

實際上這種說法也是陰謀論,想當然而已。司馬懿奸臣老賊之說興起於明清時期流行《三國演義》之時,唐朝時根本沒這種說法,李世民又怎麼會以此來刺激李靖?而李靖也不像是真的有病,反而倒像是李世民暗中安排。因爲李世民去請李靖出山時用的是探病的名義,不但帶着各種禮物,還請了御醫。李靖真的病重,御醫不可能發現不了,李靖也不可能帶病堅持從長安走到相州去。歷史學者們猜測是李靖到了相州才病重,所以不得不離開東征的大軍。我覺得可能性存在,但結合其它的因素,我認爲這是託詞。

李世民東征高句麗的安排其實很不符合常理,之前我就說過他是爲新太子李治調整朝廷布置,重新掌握軍權的一種手段。而這個過程中不合常理之處,正是爲了調整朝政大局需要,而非攻打高句麗需要。比如李世民東征軍的集結之地爲洛陽而非長安,這就不太符合唐朝出征的一貫做法。李世民只帶了自己的玄武門禁衛前往洛陽,長安南衙十二衛禁軍基本沒動。而東征軍的組成大多是來自於駐守在山東、河北、山西等地的軍隊,關中軍隊沒有大動。而李世民又讓程咬金鎮守長安,把太子李治派去定州,這就更奇怪了。

把程咬金留在長安倒是合理,他既是老臣,又與隴西貴族集團關係密切,能夠鎮得住關中之地。可新太子李治去定州就奇怪了,因爲這不符合皇帝御駕親征,太子監國朝政的政治傳統。這個傳統從漢朝開始就有了,唐朝也是遵循的。唐高祖李淵外出巡遊、避暑度假、打仗,都是把太子李建成留在長安鎮守監國。這既是對儲君的信任,也是對國家的考驗。李治上位爲太子,李世民悉心教導,還請了李勣、長孫無忌和房玄齡當老師,這說明他對李治是寄予厚望的。可是他離開長安打仗,卻把李治弄去定州,這豈不是有放棄長安的意思?

結合廢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互斗的情況,我認爲這是李世民防止天下大亂做的佈置。參與太子之爭的幕後黑手之一便是隴西貴族門閥,而關中正是他們的額大本營。李承乾集團的核心杜荷便是杜如晦之子,也是隴西門閥中長安城南杜氏的核心子弟。李世民借出徵高句麗之機重新掌控朝政,調整兵權,必然會鎮壓和打擊隴西貴族集團的利益。這些貴族集團必然會反抗,甚至像對付隋煬帝楊廣那樣推動叛亂髮生。李世民派李治去定州,就是讓其遠離危險之地,讓程咬金對隴西貴族可能的叛亂做好鎮壓的準備。

一旦關中叛亂爆發,關東中原之地必然有山東世家的門閥趁機作亂,這就成了隋煬帝末期的亂世景象。爲了避免這種景象發生,李世民把李靖留在相州,這是爲平亂提前佈置。相州是北進河北,南下江南,西進中原,東入山東的樞紐之地。以李靖的能力,坐鎮相州威懾中原,四方的趁亂起事的門閥勢力不敢輕舉妄動。他在關東和關中的程咬金呼應配合,能夠保持大後方的穩定。李世民的這一佈置比楊廣高明不少,即便出征高句麗不利,也不會出現隋末亂世的那種情景。從這個角度看,李靖在相州可以說比在遼東和長安都更合適。

因此我認爲李世民沒有派李靖爲東征高句麗的主帥,不是因爲猜忌,也不是因爲李靖有病,而是因爲重整朝綱的需要。這個政治大事比東征高句麗還重要,涉及到李治能否坐穩太子位和唐朝的根本問題,李世民不得不慎重對待。而當時的李靖身體也遠沒有到不能打仗的時候,他作爲主帥不用提刀子上陣,前敵指揮還是完全勝任的。從李靖到生命來看,他顯然超常的堅挺。在唐太宗親征高句麗之後,李靖又活了五年纔去世,而他的去世只比李世民早一週。這五年時間兩人又經過無數次反思對高句麗的戰爭,爲後來李治派李勣平遼做了大量的準備。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