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康熙爲什麼罵八阿哥是辛者庫人所生?

康熙爲什麼罵八阿哥是辛者庫人所生?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康熙爲什麼罵八阿哥是辛者庫人所生?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康熙爲什麼罵八阿哥是辛者庫人所生?

康熙皇帝的良妃,在影視劇中,一直被說成是“辛者庫賤奴”。這也不是編劇瞎杜撰的,《清皇室四譜》中,確實有寫着,良妃“本辛者庫罪籍”。

爲此,良妃總是被當作清宮中逆襲翻盤的典型代表。而康熙皇帝也被塑造成了情聖:爲了愛情,可以不計較世俗的眼光,不愧是順治皇帝的兒子。

但是,康熙皇帝卻在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的上諭中,大罵八爺胤禩是“辛者庫賤婦所生”。

允禩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

——《清實錄·康熙朝實錄·卷之二百六十一》

一邊將良妃納入後宮生兒子,一邊又嫌棄人家出身低,康熙對良妃的態度,到底哪一種纔是真的呢?

良妃,內管領阿布鼐(nài)的女兒。

《清皇室四譜》、《清列代后妃傳稿》、《星源集慶》,均記載着良妃姓“衛”,但《八旗滿洲氏族通譜》中記載,良妃家姓“覺禪”,正黃旗包衣。所以,良妃並不是漢人。

《星源集慶》中並沒有說良妃是罪籍。《清列代后妃傳稿》中明確指出,良妃是“滿洲正黃旗包衣人”。《清皇室四譜》中之所以說良妃“本辛者庫罪籍”,估計是被《清實錄》中康熙皇帝的那句“允禩系辛者庫賤婦所生”給搞迷糊了。

根據字面上的含義,“辛者庫”往往被理解成是關押犯罪官員妻子、子女的某個“庫”。但《清會典》中有說明,“凡管領下,俱爲辛者庫人”、“辛者庫人,即內管領下食月米人”。

凡管領下,俱爲辛者庫人。其無地者,十歲以上爲一口,月給糧三斗六升。十歲以下爲半口,月給糧一斗八升。

——《嘉慶朝欽定大清會典·卷七十六》

《八旗滿洲氏族通譜》中所記載的良妃祖輩、以及兄弟,均沒有犯過什麼罪。良妃的曾祖父瑚柱,天聰時期歸順皇太極,擔任過膳房總領;良妃的祖父都楞額,擔任過內管領;良妃的兄弟噶達渾,還擔任過內務府總管。

覺禪氏:瑚柱,正黃旗包衣人,世居佛阿拉地方,天聰時來歸,原任膳房總領。其子都楞額,原任內管領。孫都爾柏、阿布鼐,俱原任內管領;他布鼐原任膳房總領。曾孫勒栢理原任主事,塔漢、阿林俱原任內管領;噶哈禪原任御前二等侍衛;陶格原任郎中;噶達渾原任內務府總管;旒武原任司庫。

——《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四十九》

雍正四年(1723年)十月十六日的上諭中也有說,良妃的兄弟、胤禩的舅舅噶達渾,原本是包衣佐領下,後來他們家族被雍正皇帝擡旗。噶達渾還是在雍正皇帝的手上,被任命爲內務府總管的。

雍正四年十月十六日,正藍旗滿洲都統公殷德等,將阿其那之母舅噶達渾之族人擬入包衣佐領具奏。奉上諭:噶達渾原系包衣佐領下微賤奴才,朕施恩由包衣佐領下撤出,移於旗下,用至內務府總管,此恩伊等豈不知之?

——《世宗憲皇帝上諭八旗》

而《清實錄》中也記載着,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二月初五,剛即位不久的雍正皇帝,確實有任命時任盛京佐領的噶達鴻,爲內務府總管。

升盛京佐領噶達鴻,爲內務府總管。

——《清實錄·雍正朝實錄·卷之二》

編入辛者庫的包衣,還是出了不少名人的。例如嘉慶皇帝的嫡妻孝淑皇后喜塔臘氏的叔祖父來保,原本就屬辛者庫,康熙六年(1741年)五月,由正白旗內務府擡入正白旗滿洲,後來一直當到大學士。

諭內閣。來保原在辛者庫,朕即位後,撥入佐領下,授爲內務府總管。

——《清實錄·雍正朝實錄·卷之三十八》

其實反過來想想就是了,如果良妃真的是有罪官員的女兒,怎麼會有機會見到康熙皇帝。即便是那些在宮裏當值的宮女,什麼大晚上偷偷溜到花園裏,被同樣半夜三更睡不着覺出來散步消食的皇帝偶遇,再來一出灰姑娘丟的水晶鞋被王子撿到的戲碼,只能出現在電視劇裏,宮禁森嚴的皇宮,是絕對不容許這種事情發生的。別說宮女了,就是正經的後宮主位,也不敢大晚上出來瞎晃悠。

所以,良妃是通過每年一屆的內務府三旗包衣選秀,被選中後入宮的。這種情況下,被康熙皇帝看上,那就再正常不過了。

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初十,良妃生皇8子胤禩(實際上是第16子)。看史料中的記載,良妃並沒有因爲生下皇子,而立即得到任何冊封。一直到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九月十六日,康熙皇帝在詔封32週歲的佟氏(即慤惠皇貴妃,孝懿皇后的妹妹)爲貴妃時,纔將胤禩的母親封爲良嬪。同時,17週歲的瓜爾佳氏,被封爲“和嬪”。

諭禮部,朕恭奉聖母皇太后慈諭,稽古帝王,宮闈之制,必備妃嬪,以襄內政。今冊封佟氏爲貴妃,衛氏爲良嬪,瓜爾佳氏爲和嬪,爾部即選擇吉日具奏。

——《清實錄·康熙朝實錄·卷之二百一》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十二月十七日,舉行了貴妃佟氏、良嬪、和嬪的冊封禮。搞笑的是,良嬪的冊文,居然與和嬪是一樣的。

遣內閣學士席哈納,持節冊封衛氏爲良嬪,冊文同。

——《清實錄·康熙朝實錄·卷之二百二》

很多人覺得,良妃生下兒子後,過了19年才被封爲“嬪”,是不是康熙嫌她出身太低的表現?那也不一定。像前面提到的和嬪瓜爾佳氏,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二月被冊封爲和妃時,距離她封嬪的時間,也已經是18年後了。

說起來,清朝一開始的後宮封妃制度,並不是特別完善。

看《清皇室四譜》就可以發現,例如順治皇帝的後宮,大體還是沿用了入關之前的做法,除了中宮皇后、以及順治一直想立爲皇后的董鄂妃之外,很多女人只是“庶妃”,連正式的封號都沒有。

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初八,也只是冊立了中宮皇后赫舍里氏。像惠妃、榮妃等人,即便生了孩子,也只是“庶妃”,沒有封號。一直到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二十二日,藉着冊封遏必隆的女兒鈕祜祿氏爲繼後(即孝昭皇后)的機會,康熙皇帝才冊封了貴妃佟氏,還一併冊封了榮嬪、惠嬪、宜嬪等7位嬪。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二十五日,康熙皇帝對後宮進行大封,除了貴妃佟氏被封爲皇貴妃、鈕祜祿氏被封爲貴妃(即溫僖貴妃)之外,也纔有了惠、宜、德、榮這四大妃。

而康熙皇帝這個人,一直將自己塑造成是一個不沉溺女色、不被家務事耽誤的好皇帝。比起他那個想一出是一出、並且要貫徹到底的老爹順治皇帝,康熙在兒女私情上,明顯要剋制得多。除了不掩飾對嫡妻赫舍裏皇后、以及繼後鈕祜祿皇后的思念之外,康熙極少在公開場合流露出對嬪妃們的偏愛。

康熙皇帝對良妃所生的胤禩這個兒子,還是挺重視的。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八月,康熙皇帝巡幸塞外,除了讓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老七(皇六子胤祚早夭)隨行,當時才6週歲的老八胤禩也被一併帶上了。

上巡幸塞外。命皇太子允礽、皇長子允禔、皇三子允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允祺、皇七子允祐、皇八子允禩,隨駕。是日啓行。

——《清實錄·康熙朝實錄·卷之一百三十一》

連着好幾年,康熙皇帝有事出門,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老七、老八這7個兒子,都是隨身攜帶的標配。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初二,17週歲的胤禩被封爲多羅貝勒。同時,26週歲的老大胤褆被封爲直郡王,21週歲的老三胤祉被封爲誠郡王;20週歲的老四胤禛與18週歲的老五胤祺、老七胤祐都被封爲多羅貝勒。在受封的這些皇子中,胤禩是年齡最小的。

這段時間,算是他們兄弟幾個比較幸福的時光了,皇子們年紀都還小,康熙皇帝也正值壯年,所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可是,隨着皇子們羽翼漸豐,逐漸變老的康熙皇帝就開始擔心,兒子們的權力會蓋過他。

這或許是古代帝王的通病:一邊希望兒子有能力保住祖宗基業,一邊又擔心兒子太過優秀,提前搶了老子的風頭。

俟回京昭告於天地、宗廟,將允礽廢斥。朕前命直郡王允禔善護朕躬,並無欲立允禔爲皇太子之意。允禔秉性躁急愚頑,豈可立爲皇太子。

——《清實錄·康熙朝實錄·卷之二百三十四》

歷史上的太子胤礽,可不是《雍正王朝》中所演繹的那個整天不幹正事,沒事還去睡皇帝老子小老婆的紈絝子弟。相反,胤礽這個儲君,其實挺不錯的。

可康熙皇帝卻說,胤礽哪哪都不好,他包容胤礽的那些缺點“20年”,不能再忍了。

今觀允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衆,暴戾淫亂,難出諸口,朕包容二十年矣,乃其惡愈張。

——《清實錄·康熙朝實錄·卷之二百三十四》

這次廢太子,還意外地拔出蘿蔔帶出了泥。

大阿哥胤褆告訴康熙皇帝,說之前有個叫張明德的看相的,曾經說八阿哥胤禩有當皇帝的面相,並且鼓動康熙皇帝殺了廢太子胤礽。

真不知道胤褆是想幫胤禩呢,還是想坑胤禩。而九阿哥、十四阿哥又出來替胤禩說情,讓康熙發現,原來張明德給胤禩算命這件事,這幾位阿哥都知道啊,但都替老八胤禩瞞着,沒有向他這個皇帝老爹彙報。總之,康熙皇帝對胤禩產生了警惕心,並在十月初二這天,將胤禩革去貝勒銜。

上諭諸皇子、議政大臣、大學士、九卿、學士、侍衛等曰:貝勒允禩,聞張明德如許妄言,竟不奏聞,允禩革去貝勒,爲閒散宗室。

——《清實錄·康熙朝實錄·卷之二百三十五》

不過,到了十一月二十八日,康熙皇帝又復封胤禩爲多羅貝勒。

庚子。復封允禩爲多羅貝勒。

——《清實錄·康熙朝實錄·卷之二百三十五》

然後到了第二年,即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初九,康熙皇帝復立胤礽爲皇太子。

康熙皇帝原本想借廢太子來鞏固自己的政權,結果發現,胤禩在大臣中的威望,比廢太子還要高。其他幾個兒子,也都不讓他省心,早就偷偷站好了隊。所以,權衡再三,康熙皇帝覺得,還是讓胤礽當太子比較保險。

藉着復立太子的名義,康熙皇帝又將這些兒子們進行了大封。老三胤祉、老四胤禛、老五胤祺都被封爲親王。老七胤祐、老十胤?被封爲郡王。老九胤禟、老十二胤祹被封爲貝子。連之前替胤禩求情而差點被盛怒中的康熙拿刀砍的老十四胤禵,也被封爲貝子。不過,老八胤禩還是多羅貝勒,並沒有得到晉封。

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黜、又在6個月後被複立的餘波中,良妃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一月二十日去世。

胤禩雖然是良妃生的,但他剛出生那會兒,估計良妃的位分還不是嬪,所以,胤禩是由惠妃葉赫那拉氏撫養。

惠妃對胤禩這個養子,應該還算不錯。康熙皇帝有留下遺言,在他死後,那些年紀較大、有成年兒子的嬪妃,可以出宮住到兒子的府邸去養老。當時,惠妃所生的大阿哥胤褆被禁錮,惠妃便被胤禩接到到宮外的家中居住。

慧妃(應該是惠妃)母妃,乃大阿哥之生母,允禩之慈母也。允禩少時,即爲慧妃母妃所撫養。朕因大阿哥獲罪禁錮,其諸子又少不知事,意欲奉養於允禩之邸。因遣人詢問慧妃母妃,慧妃母妃欣然允從。

——《清實錄·雍正朝實錄·卷之四十》

《康熙朝實錄》是雍正年間編撰的,其中居然沒有記錄良妃去世的時間。而《康熙起居注》中有記載,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二月十九日,即良妃去世1個月後,康熙皇帝有到良妃的靈前祭酒。目前史料中看到的良妃祭文有2篇:初次祭文、二次祭文。不管怎麼說,康熙對良妃,也沒有厭惡到不想提及的地步。

根據《上諭八旗》中的記載,雍正皇帝說過,良妃是因爲自己不肯吃藥、胤禩又對良妃不上心,才過早去世的。

再允禩母妃病篤時,遺允禩之言曰:爾皇父以我出自微賤,常指我以責汝,我惟願我身何以得死。我在一日,爲汝一日之累。因而不肯服藥。允禩亦不盡心醫治。

——《世宗憲皇帝上諭八旗》

從良妃的遺言中看出,康熙皇帝雖然復立胤禩爲多羅貝勒,但內心早就對胤禩很感冒了,他的這種不滿情緒,也毫不掩飾地在良妃面前表現了出來,並時不時地拿良妃是辛者庫人來說事。而良妃便故意不喝藥,心想早點去世,就可以不連累兒子。

良妃去世2年後,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皇帝又因爲胤禩在祭奠完良妃後,沒有親自去給康熙請安,而是派人給康熙進獻了一隻死鷹,氣得康熙在上諭中大罵八阿哥“乃辛者庫賤婦所出”。

諭諸皇子:允禩因伊母二週年往祭,事畢理應趨赴行在。乃允禩於朕駐蹕遙亭之次日,以將斃鷹二架,遣太監一名、親隨人一名,來請朕安。言伊在湯泉等候回京,並不請旨,藐視朕躬。朕因憤怒,心悸幾危。允禩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

——《清實錄·康熙朝實錄·卷之二百六十一》

按照現代人的觀點,康熙皇帝既然都和良妃生兒子了,就要講究平等,怎麼還可以嫌棄人家出身低呢?

在清朝那些旗人貴族們的眼中,旗人包衣本就是他們家的奴才。如禮親王昭槤在其所寫的《嘯亭雜錄》中就有提及,宮裏的宮女,都選自內務府包衣下賤之女,字裏行間滿是他們從骨子裏散發出來的“優越感”。

後宮使令者,皆系內務府包衣下賤之女,亦於二十五歲放出,從無久居禁內者,誠盛德事也。

——《嘯亭雜錄·卷十》

清朝的奏摺中,也多的是滿漢大臣自己稱自己是“奴才”。

即便妻子的出身不差,古代夫妻之間,地位本就是不平等的,只要看清代那噌噌噌往上漲的貞節牌坊數量就知道了,男人死了老婆可以續娶,女人別說是死了丈夫,哪怕是死了未婚夫,都要終生守節,連皇室貴族女子都不能例外。

而康熙皇帝一直都是個將公事、私事分得很清的人。說得好聽點,他這是理性,說得不好聽點,就是薄情了。例如,康熙的第一任皇后赫舍里氏,是讓康熙“懷念到哭泣”的女人。胤礽作爲赫舍里氏留下的唯一血脈,在其小的時候,康熙確實是花大力氣在栽培他,可是,當發現胤礽、以及胤礽背後的外戚勢力日漸壯大之後,康熙便毫不心軟地剪除了太子一派的核心人物索額圖,直到後來廢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像康熙這樣的皇帝,即便再喜歡一個女人,也做不到“拱手河山討她歡”的地步。

皇太極、順治之所以留下了癡情皇帝的美名,完全是因爲他們的寵妃、以及寵妃所生的兒子,都比他們早離世。而乾隆皇帝的那2個嫡子,如果以皇太子的身份,順利活到成年的話,沒準也會落得和太子胤礽一樣的下場。

皇宮裏哪有什麼親情可言,皇子小的時候,或許還有父子之情,長大了,就只剩君臣之儀。至於那些後宮女人,要麼在最得寵的時候離開,要麼就爭取活得比皇帝長壽。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