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魯肅與陸遜都是東吳的謀士,兩人誰更厲害呢?

魯肅與陸遜都是東吳的謀士,兩人誰更厲害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東吳的政壇上,陸遜屬於後輩,他沒有張昭那樣的老臣資格,甚至在資歷上也與魯肅差得很遠,他是呂蒙向孫權推薦的一位年輕將領;陸遜沒有周瑜那樣的與東吳孫氏家族那樣的緊密關係,周瑜與孫策師出同門,都是李先隆的學生;周瑜娶了江東美女小喬,而孫策娶了大喬,他們是連襟;周瑜與孫策年輕時就相見如故,兩人惺惺相惜,親密如兄弟。孫策臨終前把孫權託付給張昭與周瑜,讓孫權在外事上遇不決之事時與周瑜商量。而陸遜乃一介書生出身,其政治軍事方面的資歷當然無法與周瑜相比,不過,周瑜和陸遜都是東吳的名將,周瑜在諸葛亮的協助下,當曹軍南下時,指揮了吳蜀聯軍,以赤壁與曹軍決戰,以少勝多,取得了輝煌勝利;而陸遜卻在東吳遇到蜀軍強兵壓境時的危機時刻,臨危受命,以他的政治謀略和軍事韜略,擊敗了關羽和劉備,讓東吳轉危爲安。陸遜的智謀在三國的謀士中,是不可忽視的,是很值得注意的。

魯肅與陸遜都是東吳的謀士,兩人誰更厲害呢?

陸遜出身於世家大族,他祖父陸纖官至城門校尉,他父親陸駿當過九江都尉,陸遜屬於將門之子,他從小耳聞目染軍事知識,而且他年少時便很好學,年輕時就很有學識,頗有韜略,所以,陸遜很年輕時就開始當官,他曾任海昌屯田都尉,領縣事。有一次,該縣遇旱災,陸遜便開倉濟民,而平時他作爲父母官,能督興農桑,遇賊反,能降服賊寇,因此,陸遜被升爲定威校尉。

陸遜作爲將門之子,且年紀輕輕爲官便頗有政績,同時,他又學識淵博、精通謀略,因而,他很快引起了吳主孫權的注意,後來,想必是孫權對陸遜的考察很滿意,所以,孫權讓孫策的女兒嫁給了陸遜,陸遜成了孫家地位顯赫的乘龍快婿,從此官運亨通,意氣風發。

當然,陸遜雖爲孫家的乘龍快婿,但他文武全才,胸有韜略,是有真正本事的,他與紈絝子弟不同,也與仗勢欺人的皇家貴戚大不一樣。陸遜是高超智謀和軍事大才的,他是東吳政壇的新星,也是當時東吳軍界最有兵家韜略的將領。

在陸遜的政治軍事生涯中,而最能體現他的智謀和韜略的是兩個大事例:其一是獻“驕兵之計”助呂蒙大勝關羽。建安二十四年,呂蒙面對着視東吳兵將爲鼠輩的關羽領兵來犯時,假裝生病,着力欺瞞關羽,而陸遜巧妙地獻上了“驕兵之計”,讓吳軍以隱蔽的方式奪取了荊州,迫使智勇雙全、歷來輕視東吳的關羽狼狽地敗走麥城,陸遜成了智勝關羽的東吳大將。其二是火燒連營,大敗劉備大軍。蜀漢章武元年(221年),東吳面對着前來複仇的劉備大軍,陸遜臨危受命當上了都督,他巧用計謀,麻痹敵軍,使劉備輕敵,而後妙用火攻,火燒連營七百里,大敗劉備大軍,迫使劉備敗走白帝城,陸遜給了蜀軍以慘重的打擊。

顯然,“驕兵之計”和火燒連營充分體現了陸遜作爲軍事謀略家富有超常的智謀。

陸遜向呂蒙獻“驕兵之計”是有其特殊背景的,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八月,鎮守荊州的關羽迎來了一生戰爭生涯的頂峯,他率領荊州蜀軍,迎戰曹魏的大將於禁,關羽巧用智謀,水淹魏國七軍,生擒了大將於禁,並乘勝追擊,圍攻敗退於樊城的曹仁,一時,關將軍的威名震懾北方,蜀軍勢不可擋。

曹軍雖然在戰場上敗給了關羽,但在外交上他們卻在進攻,曹操採納司馬懿的計策,緊緊抓住劉備借荊州而不歸還東吳的事件大做文章,他派使者至東吳,力勸東吳起兵襲擊關羽的後方,並向東吳許諾,事成之後,便將江南封給孫權。當時,如何對待曹軍使者的勸說,孫權召集文武大臣商議,東吳大將呂蒙認爲,關羽擊敗了于禁,兼併江南的野心一定會隨之加強,將來他一定是東吳的大患。因此,呂蒙向孫權建議,接受曹軍使者的勸說,趁此機會把關羽滅了,以除後患。孫權覺得有道理,立即採納了呂蒙的建議。

建安二十四年閏十月,呂蒙開始實施他的殲滅關羽的計策,爲了助長關羽的驕傲情緒,呂蒙詐病,離開軍隊,聲稱是回到建業養病,以此來迷惑關羽。

就在呂蒙回建業的路上,年輕將領陸遜拜訪了呂蒙,他對呂蒙說:“關羽正緊鄰東吳,而將軍卻遠離軍隊,難道不擔憂關羽侵襲東吳?”呂蒙說:“你說得有道理,但本將病得很重,不得不回建業養病。”陸遜說:“關羽驕氣十足,盛氣凌人,今有大功,將更爲驕傲,而驕傲必然鬆懈,他只圖向北進軍,並未對東吳生疑,今他聞您病了,更不會有防備。將軍應出其不意,突襲關羽,必能將其擒拿。在下此次見將軍,爲的是建議將軍對此盡心籌劃。”呂蒙聽了陸遜的話,心裏很驚訝,他感到這位年輕將領竟然想的與他一樣,但爲了保守機密,呂蒙不做表態,他平靜地說:“關羽素來勇猛,很難與之爲敵,他鎮守荊州,恩德信義大行於百姓,且今有大功,勢頭更猛,不可輕易惹他。”(參看《三國志•吳書•陸遜傳》)

陸遜在呂蒙回建業的半路來訪,並提出了很有見識的建議,這讓呂蒙發現了陸遜是個很有智謀的人才,是可以委以重任的。此時,呂蒙裝病回建業,正需要有人代替他鎮守陸口,以指揮吳軍防備關羽,見陸遜是可用人才,呂蒙便向吳主孫權推薦陸遜來替他指揮軍隊。

呂蒙對孫權說:“陸遜思慮深遠,才智過人,堪當重任,觀其籌謀規劃,頗有智謀,可委以重任。而且,今他未有大名聲,必不爲關羽所慮,少得諸多煩事。若能重用陸遜,當令他深藏韜略,關注形勢,而後必能克敵。”(參看《三國志•吳書•陸遜傳》)孫權批准了呂蒙的提議,拜陸遜爲偏將軍右部督,代替呂蒙執掌吳軍的主力部隊。

陸遜到了陸口,開始實施他的“驕兵之計”。他立即寫信給關羽,抓住關羽驕傲的特點,大肆奉承關羽,並大談吳蜀聯盟的重要性,向關羽積極示好。

陸遜在信中極力讚揚關羽,他寫道:“關將軍善於擇機而動,善於依法治軍,稍有舉動,便能打敗於禁大軍,大獲全勝,真是偉大!”繼而,陸遜將話題轉向吳蜀聯盟上,他認爲曹軍雖被打敗,但有可能再次來犯,吳蜀聯盟勢在必行。之後,他向關羽大肆表示自己的謙卑態度,他表示:“小將愚鈍,新近奉命防守西陲,十分仰慕將軍光輝形象,願虛心討教!”接着,陸遜又繼續吹捧關羽,他說:“于禁被擒,將軍威名譽滿天下,廣受讚譽,將軍有此功勳,足以揚名後世,將軍之功,令昔日晉文公之城濮之戰、淮陰王之破趙大戰皆相形見拙。”(參看《三國志•吳書•陸遜傳》)

說出了一系列讚語之後,陸遜巧妙地將關羽的注意力引向曹軍,以減弱關羽對東吳的注意力。他說,曹操生性狡猾,見於禁兵敗,必是不甘認輸的,勢必增兵來犯。陸遜勸關羽戰勝于禁之後,不能輕敵,務必周密籌劃,積極應敵,以爭全勝。陸遜表示,他乃是一介書生,愚鈍無知,能與關羽聯盟,感受關羽的恩德,實在非常快樂的事。陸遜的這一招事非常厲害,他緊緊抓住了關羽驕傲自大、目中無人的根本弱點,以謙促驕,以柔克剛,讓關羽狂妄而失去理智。陸遜以這一招對付關羽,可謂是擊中要害。

首先,陸遜充分利用關羽對他不瞭解的特殊狀況,再三表示自己愚鈍、無知、毫無經驗,表示對關羽的敬重和仰慕,將自己的足智多謀、胸藏韜略的特點徹底的掩蓋起來,極力麻痹關羽。關羽在明處,而他在暗處,他佔據積極主動的優勢。

其次,陸遜在書信中反覆吹捧關羽,表示讚賞他的能力,頌揚他的功德,極力表達對關羽的仰慕之情,讓剛剛水淹于禁七軍的關羽原本就驕傲的心性更爲傲氣十足了。狂妄無比的關羽,本來就一直視東吳衆文武爲鼠輩,此次謙卑的無名將領替代了呂蒙執掌東吳軍隊的主力,更讓關羽更加輕視東吳了,從而也對東吳喪失了警惕性。再次,陸遜巧妙地讓關羽輕視東吳,而極力把關羽的注意力引向曹軍,讓關羽確信,于禁雖敗,曹操不會認輸,曹軍一定會再來,對蜀軍和荊州的最大威脅是曹軍,巧妙地引關羽將矛頭對付曹軍。

果然,身經百戰、自認爲文武全才的關羽中了初出茅廬的東吳右都督的“驕兵之計”。關羽傲氣倍增,輕視東吳,輕視陸遜,完全喪失對東吳大軍的警惕。結果,關羽把守在後方防備吳軍的蜀軍全都調到北方,進入魏蜀爭戰的前線,參與攻擊曹軍。此時,蜀軍追擊曹軍的戰事進展得很順利,或許是曹軍與吳軍暗中默契配合,故意後撤,引蜀軍北上,讓關羽露出後方空虛,這讓東吳軍隊有機可乘。

果然,關羽的後方真的出現大問題了。蜀軍鎮守江陵、公安的將領靡芳、士仁因供應軍資不及時,關羽表示要嚴懲他們,而這兩位將領害怕被關羽嚴懲,頓生異心,已無心守城。東吳軍隊探知了軍情,乘蜀軍主力北上、守城將領軍心不穩之機,開始隱蔽地實施襲擊蜀軍的計劃。

陸遜見進攻荊州的時機已成熟,立即上報孫權,請求開始行動。孫權批准了陸遜的計策,並下令讓呂蒙與陸遜同時領兵,分兩路進攻荊州。呂蒙率軍攻打公安、江陵;陸遜領兵直指荊州。蜀軍後方空虛,荊州留下的少量守軍不堪吳軍一擊,陸遜率領東吳軍隊主力,很快就攻下荊州、南郡。孫權見陸遜攻下他夢寐已久想奪回的荊州,十分高興,他立即任命陸遜爲宜都太守,拜撫邊將軍,封華亭侯。之後,陸遜又乘勢攻下宜都、房陵、南鄉等,各地守城的太守,或逃或被擒,陸遜指揮東吳大軍所向披靡,勢如破竹,迅速佔領了秭歸、枝江、夷道,守住了峽口。如此一來,關羽退回荊州的南向通道便被陸遜所率領的軍隊牢牢地堵住了。仍在與曹軍對壘的關羽,得知後方多城被吳軍奪去、退路已被堵的情況後,大罵鼠輩不仁,勿忙從樊城撤軍,試圖挽回敗局。可是,就在此時,鎮守公安、江陵的糜芳、士仁已將兩城獻給吳軍,關羽率領的蜀軍,想進已無力攻,想退已無路可走,蜀軍走投無路,軍心大亂。關羽迫不得已,只好領兵退守麥城,在東吳大軍的凌厲攻擊下,關羽身邊的兵將越來越少,也無力守住麥城,他只好率着少數騎兵從麥城突圍,可是,逃到半路,便被吳將潘璋部屬馬忠擒獲了。可憐的關羽,曾經英勇無比、威震天下,如今卻被他一直視爲“鼠輩”的吳軍的一位無名小將活捉了,最後,並關羽被孫權下令斬首。書生出身的陸遜,被拜爲右都督之後,以他的“驕兵之計”的奇謀妙略,麻痹了關羽,成功奪取荊州,徹底打敗荊州蜀軍,獲得了巨大勝利。戰爭一結束,陸遜便被孫權拜爲右護軍、鎮西將軍,進封婁侯,鎮撫荊州。陸遜打敗關羽,全靠的是他的智謀與韜略,而關羽就卻是在他驕傲和輕敵的心態上。

此外,體現陸遜精彩謀略的另一個戰例是陸遜對劉備大軍實施了“火燒連營”的妙策。

關羽被東吳殺害之後,與關羽結拜時起誓“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劉備執意爲關羽復仇。蜀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劉備不顧諸葛亮、趙雲等羣臣的勸諫,決意出兵伐吳,命駐閬中的張飛率部前往江州與劉備的主力會合,可是,張飛卻因急着爲二哥關羽報仇,脾氣暴躁,暴打部將,在途中爲部將所殺,劉備得知之後,更是氣紅了眼。七月,劉備令丞相諸葛亮留守成都,令上將趙雲在江州爲後軍督,他自己親率蜀國大軍,帶着復仇的憤怒,快速向江東推進。

魯肅與陸遜都是東吳的謀士,兩人誰更厲害呢? 第2張

火燒連營

蜀軍氣勢兇猛,劉備復仇心切,東吳面臨大軍壓境的危機,孫權深知很難擋住蜀軍的進攻,他力圖與劉備講和,而竭力想復仇的劉備斷然拒絕了孫權的建議。孫權見蜀軍氣勢如虹,急忙轉而向曹魏示好,表示願意與曹操結盟。曹操趁此時機,接受孫權的建議,他封孫權爲吳王,以此來離間孫權、劉備,並勸孫權儘快與蜀軍決戰。

孫權任命陸遜爲大都督,統率東吳五萬大軍,抗拒蜀軍。面對着劉備的復仇大軍,陸遜採用了韜晦之計,他堅守不出,任憑蜀軍大肆挑戰,就是不迎戰。吳軍閉關堅守,任敵謾罵。陸遜下令誰敢違令出戰,立即斬首。

蜀軍久攻不下,劉備報仇心切,心急如焚,他派吳班、陳式率領水軍深入夷陵,封鎖長江兩岸,而他自己卻親率諸將由山路進發,進至夷陵一帶,坐鎮猇亭指揮。劉備下令蜀軍安營紮寨,準備進攻。蜀軍從巫峽至夷陵沿路紮下了幾十個大營,劉備排兵佈陣,他命黃權爲鎮北將軍,率江北諸軍進抵夷陵以北,與江北吳軍相拒,同時也監視魏軍動向,防備曹軍來襲;他命侍中馬良率兵進駐武陵郡,以策應反吳投蜀的少數民族首領沙摩柯部,威脅吳軍側翼。

布好陣勢,劉備令兵將頻繁向吳軍挑戰,極力謾罵挑釁,東吳衆將氣憤難忍,爭相欲迎擊迎戰。陸遜定力極強,堅守不出,他對衆將說:“劉備舉軍東下,銳氣正盛,且居高守險,很難攻取。”(參看《資治通鑑卷第六十九》)諸將不解,以爲陸遜畏敵,不敢應戰,心中憤怒。一些老將更是不服管束,強求出戰,陸遜動用軍法,及時制止。陸遜勸衆將說:“劉備乃天下名士,連曹操都有所憚懼,今在其境內,乃東吳強硬對手,各位老將身受國恩,本應團結和睦,共同對付劉備,以上報國恩,而今則不相和順,令人失望。本將雖爲書生,但受命於主,讓各位委屈歸本將指揮,皆因吳主知本將有些優點,知本將忍辱負重,請各位老將軍能支持。”(參看《三國志•吳書•陸遜傳》)

其實,陸遜堅守不出,乃是以守爲攻,以逸待勞,避敵鋒芒,伺機出擊。陸遜知道,劉備報仇心切,他統領大軍急促趕來,同仇敵愾,士氣正旺,全軍處於“一鼓作氣”階段,此時絕對不可與之爭鋒,所以,他嚴令堅守,以避敵之鋒芒。陸遜的計策是待蜀軍接連挑戰之後,疲憊勞累,銳氣消去,再伺機進擊,依此方有機會擊敗劉備。

再說劉備將大隊人馬伏于山谷之中,他令吳班在平地紮營,以誘吳軍出戰。陸遜識破劉備計策,知蜀軍有埋伏,仍堅守不戰。劉備無奈,只好領着伏兵從山谷中出來。陸遜得到報告,對衆將說:“之所以不讓諸君去攻擊吳班,乃知此事蹊蹺,不能貿然出擊。”(參看《三國志·吳書·陸遜傳》)蜀軍屢次挑戰,吳軍依然堅守不出,兩軍相持半年之久,轉眼到了盛夏時分,此時峽谷天氣酷烈,而蜀軍又無法急戰速勝,時間長了,蜀軍開始感到睏乏,士氣逐漸低落。

就在此時,蜀軍水師也移師陸上,想合兵一處,圍攻吳軍。但卻失去原來水陸兩軍相爲犄角之勢的互相策應的格局。蜀軍在陸上,進攻缺乏勢頭,撤退又不甘,遂在山谷平地上延綿數百里連營結寨,成了毫無照應的長線紮營陣勢,這也給後勤補給帶來巨大的困難。至六月,天氣更熱,蜀軍顯得更疲憊,陸遜知道蜀軍的氣勢已大大減弱,他感到反擊的時機已成熟,於是,他上書孫權:“夷陵乃軍事要地,系吳國重要關隘,雖易得,亦易失。而一旦此地失守,損失便不止一地,連荊州亦是堪憂。”陸遜認爲,劉備違背天意,不固守陣地,貿然進攻,深入吳軍腹地,乃自尋死路,蜀軍敗局已定。

陸遜自信地向孫權表示:“臣雖非大材,但憑主上威靈,以順討逆,破敵即在近期。昔劉備領軍征戰,多敗少勝,以此論之,不足爲慮也。臣曾擔憂蜀軍水陸並進,吳軍有兩面受敵之慮,今彼水軍舍船登陸,於陸上成營,已失去犄角之勢,觀其宿營,難有大變。我主可高枕無憂也。”(參看《三國志·吳書·陸遜傳》)

衆將表示,與敵已相持半年之久,當時未能乘劉備初至,乘機攻擊,今險要之地已被蜀軍佔領,於吳軍進攻大爲不利。陸遜說:“劉備乃狡詐之人,且他經歷事多,蜀軍初期集結,慮事周全,不可冒然攻之。今駐兵已久,未能佔優勢,彼兵力疲乏,志氣消沉,已無計可施,擒拿此寇,正在今日。”陸遜下令先進攻蜀軍一營寨,雙方交戰,吳軍未能獲勝。衆將皆有怨氣。此時,陸遜胸有成竹地表示:“本將已有破敵之策。” (參看《三國志·吳書·陸遜傳》)衆將皆不信,以爲陸遜是在自我吹噓。

其實,陸遜見蜀軍酷暑期間於谷底七百里連營,士卒於炎熱氣溫中已疲憊不堪,銳氣盡失。他決定用火攻來擊破蜀軍營寨。陸遜命水軍封鎖長江,命孫桓扼守夷道,將蜀軍分割於大江的東西兩邊。緊接着,他令吳軍潛入敵營,持續放火,酷熱中,火勢迅速在蜀軍營寨中蔓延,連燒蜀軍四十多個營寨,蜀軍死傷慘重,蜀將或被殺或投降,絲毫無抵擋之力。劉備領着敗軍,退至馬鞍山,依險據守。陸遜集中兵力,四面圍攻,蜀軍在吳軍的凌厲攻勢之下,土崩瓦解,迅速潰敗。劉備趁夜色突出重圍,狼狽逃走,吳軍大獲全勝。

經此一戰,蜀軍慘敗,吳軍衆將不得不折服陸遜的才略。劉備敗逃之後,陸遜並沒有乘勝追擊,他下令停止追擊,衆將感到不解,但陸遜此舉乃頗有戰略眼光,他知道脣亡齒寒的道理,北邊的魏軍正對江南虎視眈眈,吳軍若與蜀軍兩敗俱傷,曹軍便可漁翁得利,陸遜必須防着。顯然,陸遜在劉備率軍凌厲攻擊之時,堅持忍耐固守,極力以靜制動,以逸待勞,而後以火攻來火燒連營,這是當時唯一可行的打敗蜀軍的最佳策略。當時,東吳衆將未能瞭解陸遜的用意,想拼死廝殺,若未能阻止衆將出戰,吳軍必敗於劉備之手。而陸遜深通兵家韜略,能後發制人,以智謀取勝,這是智帥陸遜與衆勇將的區別。顯然,陸遜以智取勝,擊敗了連曹操都感到棘手的劉皇叔,確實是很有過人之處的。火燒連營之後,陸遜被孫權拜爲輔國將軍,領荊州牧,並改封爲江陵候,這令人讚歎,江東果然人才輩出。

總之,陸遜與三國時其他的謀略家相比,其用智用謀方面是毫無遜色的,陸遜完全算得上是三國時期傑出的謀略家之一,陸遜的軍事韜略,很值得後人探索與借鑑。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