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元朝被朱元璋推翻後,爲何北元反而並沒有衰落呢?

元朝被朱元璋推翻後,爲何北元反而並沒有衰落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從元朝被朱元璋推翻之後,蒙古人回到草原上和明朝相抗衡,可以說在明朝近三百年的時間裏面很少有安寧的時候,雖然其間有隆慶議和。大家都是你來我往的,蒙古完全沒有實力推翻明朝,但是明朝也無法徹底消滅蒙古,且隨着中後期明朝國力的逐漸衰弱,甚至出現明朝處於被動挨打的處境。

元朝被朱元璋推翻後,爲何北元反而並沒有衰落呢?

所以我們可以想象爲什麼明朝如此防範蒙古,就是因爲在當時明朝周邊的環境,只有蒙古能造成相當大的威脅,其中最出名且代價最大的當屬土木堡之變。雖然最後明朝被崛起的女真奪了江山,但是這其中就是弩爾哈齊的功勞,女真如果無法被一股強大的力量凝聚起來,就無法形成威脅,這個我們可以從明朝東北地區的女真歷史看出,當他們各自爲政的時候,朝鮮都可以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

元朝被朱元璋推翻後,爲何北元反而並沒有衰落呢? 第2張

我們再次回到蒙古,在明朝近90年的時間裏和蒙古交戰,蒙古主動出擊是明朝的次數是明朝攻擊蒙古的三倍,如果這個數據不能說明問題的話,我們可以看看明朝中後期國力式微,蒙古人的戰鬥次數反而大增,近一百八十年的時間內大小進攻了九百多次,而明朝反攻的次數僅爲八十二次。

夫自我太祖皇帝汛掃之後, 胡裔半留中國, 入遁沙漠者無幾。太宗文皇帝又復申北伐之威, 三犁其庭, 於是窮荒餘魄僅存喙息

從此可以看出在洪武和永樂兩朝,大明對蒙古的態度基本是強硬的軍事回擊,特別是永樂皇帝的五徵漠北,三犁其庭,雖然對蒙古造成的傷害不是很大但是最起碼對外是比較積極的。

這個我們可以從洪武和永樂兩個皇帝來分析,首先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得到了天下,但是元順帝的名號還在,甚至號稱北元要復興元朝。中國自古就講究正統,朱元璋也不例外,於是便主動出擊來粉碎敵人的陰謀

自脫古思帖木兒後,大臣紛拏,蓋五傳至坤帖木兒,鹹未幾被弒,不復知帝號矣

於是在朱棣靖難之役後當上皇帝,出於對自己正統身份的考慮(我們都知道他是篡位的)而主動不僅出擊蒙古人並且還御駕親征,效果非常顯著,蒙古人出擊的次數居然才三四次。

當然朱棣也不是一味的軍事打擊,而是選擇拉攏部分部落的政策,比如嚴厲打擊韃靼而拉攏瓦剌,把瓦剌的馬哈木封爲順寧王,太平爲賢義王,禿孛羅爲安樂王。

永樂七年,明朝使者郭驥被蒙古人本雅失裏殺害,朱棣讓丘福率大軍征討,但是卻被蒙古人殲滅,可見此時的蒙古實力還是不弱的。於是朱棣就決定親征東蒙古。次親征效果很明顯,韃靼的阿魯臺不得不俯首稱臣。

但是這又出現一個問題,韃靼被明朝打擊之後實力大減,導致瓦剌開始坐大,於是朱棣就轉變策略扶持韃靼來打擊瓦剌,冊封阿魯臺爲和寧王,之後又以瓦剌目中無人爲理由出師,瓦剌不敵受到重創,之後永樂一鼓作氣殺了馬哈木,部衆驚恐不安。

東西蒙古是此起彼伏的關係,這就意味着韃靼部再次發展,於是朱棣又再次打擊韃靼,於永樂二十年到二十二年這三年間三次大規模出兵,每次動員都有幾十萬人馬。

軍馬儲蓄十喪八九,災眚迭作,內外俱疲。

這三次大規模的出兵不說消滅韃靼,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韃靼的發展,導致瓦剌再次有擡頭的趨勢。

而朱棣再也無法打一捧一了,因爲在永樂二十二年的第三次親征時,他已經病逝在途中。

等到了朱棣去世,保障朱棣後勤的朱高熾上位。因爲朱棣那時候已經耗費不少國力,

帝凡五出塞,士卒飢凍,饋運不繼,死亡十二三

現在他要做的事情就是休養生息,並且之後的明宣宗朱瞻基也是如此的想法,明朝開始從對外變成守成。其實這個狀態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不可能連着幾個皇帝都要開疆拓土,當然個別朝代除外。當時大明周邊幾乎沒有其他的威脅勢力,發展好國內纔是最重要的事情。

朱高熾認爲要好好發展國內,就必須要穩定住蒙古,主動與他們修好。

民力罷矣,慎毋貪功生事。夷虔至下,順則撫之,逆則御之,驅之而已,毋爲首禍。違命獲功,吾所不賞

而他的兒子朱瞻基繼位後也繼承了這一政策,儘管當時有大臣建議趁着韃靼被瓦剌打敗,完全可以一鼓作氣先把哇啦消滅了再說。但是朱瞻基認爲現在國內形式不好,沒有必要費時費力費錢跑大老遠去打蒙古,於是就放棄了這一機會。

於是不再被大明出擊的蒙古也開始發展迅速,特別是瓦剌部在打敗了韃靼部阿魯臺之後實力大增,在正統三年,阿臺、朵兒只伯被脫脫不花殺死,於是北元就開始被也先父子帶入強盛時期。

於是,就爲後面的土木堡之變埋下隱患(雖然最大的隱患恰好就是明英宗自己)

宣德十年,朱瞻基去世,當時只有九歲的朱祁鎮繼位。這時候朝廷發現邊鎮士兵因爲長期無所事事變得十分懶散,長此以往對大明百害無一利,於是出臺一個政策鼓勵士兵鎮番殺賊

凡斬獲首級並陣亡及被傷者,官銀二兩,絹二匹。旗軍舍人銀二兩,布二匹,仍賜死者祭及優恤米。都指揮十石,指揮八石,千戶六石,百戶四石,旗軍舍人二石。

他們甚至鼓勵戴罪的官員,只要你們斬首敵人三級就可以抵死罪,二級就可以免去流放之罪,並且官復原職。

於是一時間大明就出現源源不斷的喜報,今天斬首多少敵人,明天繳獲多少資源。還別說這個起到了挺不錯的作用,但是作用是有限的,瓦剌部逐漸強大,形成一股十分有威脅的勢力。

並且隨着張太后等人的去世,朝廷的大權逐漸被宦官所取代,爲首的就是明英宗青梅竹馬的太監王振,於是大明從一個穩步前進的有志青年突然就變成時刻擺爛的街溜子。

於是瓦剌趁機對哈密地區發動攻擊,以此來試探明朝的態度,哈密的忠順王多次給朝廷求助但是朝廷都只是口頭安危並沒有採取行動,於是也先更囂張了。正統十年也先抓走了忠順王的妻兒老小,讓倒瓦答失裏親自到瓦剌來見面。再次給朝廷求助,朝廷只是讓他們不要打了好好相處。忠順王整個人都麻了,既然你不幫我而我又打不過他,那就直接加入好了,於是正統十三年直接帶人投靠了瓦剌,於是哈密就成了瓦剌的掌中之物。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沙州等衛所,當時瓦剌五次三番進犯,衛所官員向朝請示不如搬到肅州去,區也被朱祁鎮大罵一頓說你要搬就搬啊,這麼多人你怎麼搬!你與其退讓不如自立自強!

也先一看好傢伙,這皇帝是我兄弟吧?就進一步要求要和赤斤和沙州兩個蒙古衛結親,但是他們不願意啊,就趕緊求朝廷幫個忙,但是朱祁鎮表示

結親之事,聽從所願。

之後多次被逼,他們雖然不願意但是朝廷完全放任,於是乾脆就歸附瓦剌。如此一番下來,哈密、赤斤、沙州和罕東四個屏蔽西垂的衛所都失去作用了。當然兀良哈三衛也不可避免地被瓦剌所控制。

因爲朝廷內部的混亂造成邊防逐漸鬆懈下來,王振更是把明朝的北防重心南移造成瓦剌坐大,而隨着而來的就是蒙古和明朝之間的矛盾。明英宗這時候卻完全不顧羣臣的阻攔被王振帶着去親征。

後果我們都知道,就是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變成階下囚,朝廷大約二十萬兵力喪失。

等到明英宗好不容易活着回來了,也把弟弟給篡位了,改元天順。這時候因爲蒙古內部的戰爭導致實力的削弱,於是蒙古和明朝的關係也趨於緩和。

當時于謙臨危受命,創建了對付蒙古的團營制度,成功抵禦了蒙古人的進攻。但是卻因爲明英宗朱祁鎮的上位,于謙被殺,團營制度也被廢除,明朝對蒙古的態度變爲更加徹底的消極姿態。

這就是明朝和蒙古的大致歷史,至於爲什麼女真沒有形成威脅,我們接下來可以看看女真各部的歷史發展,因爲太過分散完全是朝鮮都可以隨便打的存在,怎麼可能可以和蒙古一樣和明朝有來有往,如果不是出了弩爾哈齊這樣的人物......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