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代善實力是高於皇太極的,爲何卻沒能成爲皇帝?

代善實力是高於皇太極的,爲何卻沒能成爲皇帝?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努爾哈赤在晚年對於立太子的事一直沒有做出決定,直到臨終也依然沒有留下任何詔書確立此事。這毫無疑問導致了貝勒之間的帝位之爭。當然,這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參與的。那究竟是哪些人有這個資格?

在之前曾講過,努爾哈赤在位期間曾設立了四大貝勒,分別爲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和四貝勒皇太極,能競爭帝位的自然是這四位貝勒。按理說,這四位貝勒必然是都有獲得帝位的資格,且皇太極身位於四大貝勒的末端,本身年齡又是最小,其機會也是最低的。可最後帝位卻偏偏被他所獲得,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大貝勒代善

其實,皇太極之所以能獲得帝位說是天時地利人和也不爲過。二貝勒阿敏,因他的父親犯罪被囚禁,自己也曾經犯錯,便失去了資格。三貝勒莽古爾泰雖然戰功赫赫,但有勇無謀,軍力也薄弱,況且相傳他曾弒母,這也使得他失去了與皇太極爭奪皇位的資格。要知道在那時候爭的可是帝位,這弒母的名頭一出來,自然難以服衆。而最後,能與皇太極一爭高低的自然也是隻有大貝勒代善。當時的代善實力是高於皇太極的,他性善寬柔,軍功赫赫,勢大且得人心。連努爾哈赤都說過他最有機會繼承自己的位置。然而,結果卻是皇太極登上了帝位,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這裏就有一個故事就是關於這之間的原由:相傳曾經小福晉德因澤向努爾哈赤舉報,說大福晉曾經備佳餚給大貝勒和四貝勒送去,這大貝勒是欣然接受,而四貝勒皇太極則是沒有接受。這在我們現在看來,本是無關痛癢的事情,但是在那時候來說。小福晉這一舉報,自然被視作賄賂。

當然,除了此事她還提及大福晉經常派人拜訪大貝勒,還經常深夜出宮。雖沒說是怎麼回事,但身爲大福晉卻與大貝勒走得這麼近,其中的貓膩自然不言而喻。努爾哈赤知道後自然是十分的生氣,但是卻不願被外人知道,便找機會處置了大福晉。但紙是包不住火的,後來這事自然就傳到了滿洲貴族耳中,這對大貝勒的聲望無疑是致命的打擊。最後也失去了爭奪帝位的權利。

這裏有人就曾經懷疑說小福晉是受皇太極的指使才這麼做的。他通過大福晉和大貝勒之間說不清的關係,一方面打壓制裁大福晉,另一方面使大貝勒聲名狼藉,同時也可以以此震懾莽古爾泰和阿敏,最終奪得帝位。當然,真實與否,我們無從考證,但皇太極在廟堂之外受推舉,順利繼承帝位卻是不爭的事實。也許有人認爲,既然皇太極順利上位了,那這帝位之爭也該落幕了纔對。其實相反,帝位之爭真正殘酷的地方纔剛剛開始!

自古都說帝王之爭免了的便是兄弟相殘,皇太極爲了鞏固自己的權力,自然也就將屠刀伸向了自己的兄弟。而二貝勒阿敏自然成爲他的第一個目標,畢竟阿敏是四位貝勒中唯一一個不是皇太極的親兄弟,其次他曾表示皇太極上位後他便會離開,以及1627年的時候在攻打朝鮮首都之時他主張攻佔首爾一帶與皇太極的意願相違背。這一系列舉動在皇太極眼中無不是對他的背叛,以及其野心的顯現。終於在1629年,皇太極命阿敏駐守京東永平等四座孤城,最終以阿敏兵敗等原因,定罪並監禁於他。至此,皇太極拔除了自己其中一個心腹大患。

代善實力是高於皇太極的,爲何卻沒能成爲皇帝?

莽古爾泰

之所以說是其中一個,自然是還有一個人在皇太極眼中也是他的心腹大患。那人就是三貝勒莽古爾泰。之前說莽古爾泰弒母才失去了競爭帝位的資格,但據說他的這個行爲是爲了討好努爾哈赤。這在皇太極眼中無疑是圖謀皇位的舉動,上位之後必然是免不了想辦法除去這心腹大患。莽古爾泰雖有勇無謀,但其作戰實力以及赫赫戰功卻是擺在那裏。這讓皇太極也是沒有辦法。然而,1631年的大淩河之戰,卻給了皇太極機會。這是怎麼回事呢?

當時皇太極對大淩河城是進行了四面圍攻,而莽古爾泰帶兵在南面攻城,不料被炮火打得兵力大損。當時,他請求皇太極調整兵力,卻遭到了皇太極的拒絕。一氣之下,他直接質問皇太極爲什麼爲難他,要借刀殺他。這話一出來,就不得了了!不僅如此,還欲對皇太極拔刀相向。這是徹底給了皇太極打壓他的機會。首先,當面質疑君主,有頂撞的意思這是大忌,其次又欲拔刀,更是大罪。皇太極當時就質問他,這是打算做什麼?

事後,莽古爾泰雖有請罪之心,但皇太極本就想除掉這個大患,自然是不可能原諒他。也藉此將對他的打壓,放到了明面上來。第二年便傳來莽古爾泰病死的消息,這莽古爾泰是否是病死的,我們不得而知,但皇太極的另一個心腹大患被拔出卻也是事實。據記載,當時皇太極還將莽古爾泰的親屬及其手下官兵屠殺殆盡,其手段之狠辣,讓人望而生寒。

到了這裏,相信各位應該有發現,大貝勒代善並沒有被皇太極除去,這又是爲何呢?其實也簡單,畢竟皇太極要除去的是對自己帝位有威脅的人,而這代善早已對皇太極俯首順從,自然也便保住了性命。

代善實力是高於皇太極的,爲何卻沒能成爲皇帝? 第2張

帝位之爭,骨肉相殘,雖殘酷,卻是真實。其中的善惡,並不是我們後人能評價的。它只是烙印於歷史長河中的其中一個印記。皇太極在帝位爭奪中,無論他做了什麼,最後的結果是他成爲了一位君主。成王敗寇,就是那個時代的生存法則。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