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諸葛亮爲何沒將兵法傳給兒子諸葛瞻?

諸葛亮爲何沒將兵法傳給兒子諸葛瞻?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諸葛亮爲何沒將兵法傳給兒子諸葛瞻?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要說對三國時期誰對蜀漢貢獻最大,當屬諸葛亮無疑。蜀漢的創始人劉備在沒有碰到諸葛亮之間,儘管帶着關羽、張飛、趙雲三人南征北戰幾十年,但實際上徒勞無功,蹉跎半生還是沒人沒地。

當劉備得到諸葛亮加盟之後,諸葛亮給了劉備奮鬥的方向,並且幫劉備出謀劃策,僅僅十餘年時間就幫劉備創立蜀漢政權。劉備死後其實諸葛亮可以取代蜀漢,但他並沒有這麼做,反而嘔心瀝血輔佐劉禪,把自己畢生獻給了蜀漢政權,也打出了蜀漢的威名。

近日有網友提出疑問,在那個家天下時代裏,子承父業是很平常的事,諸葛亮有親兒子諸葛瞻,爲什麼不把衣鉢傳給他,反而傳給剛投降不久的姜維呢?其實這是諸葛亮的無奈,也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諸葛瞻條件不合適

在諸葛瞻之前,其實諸葛亮是沒有子嗣的,曾經還把兄長諸葛瑾的次子諸葛喬過繼到自己名下,成爲名義上的兒子。諸葛喬這個人歷史上並沒有記載太多,只知道劉備攻略益州的時候剛出仕,諸葛亮並打算把他培養成一個軍師,而是期望他能夠成爲將軍,於是諸放到軍隊裏面鍛鍊。曾經劉備想把諸葛喬放在後方,但諸葛亮堅決讓諸葛喬從一線做起。諸葛喬參加了不少戰役,後來在一次運輸糧草中染病身亡,諸葛喬之後諸葛亮才生下諸葛瞻。

諸葛瞻對於諸葛亮來說實際上是老來得子,那個時候的諸葛亮位高權重,諸葛瞻從小表現得非常聰慧,蜀中上下對諸葛瞻寄予厚望,但這也是諸葛亮最擔憂的地方。他曾經給兄長諸葛瑾寫信透露,儘管諸葛瞻很聰慧,但因爲成長環境原因,他這輩子不會經歷太多挫折,這可能會限制他成長。

諸葛亮爲何沒將兵法傳給兒子諸葛瞻?

後來諸葛亮領導蜀漢北伐,長期駐守在漢中、祁山地區,諸葛瞻實際上是由母親黃月英養大。諸葛亮病逝時諸葛瞻還很年幼,而且還遠在成都。這個年紀和距離,註定了諸葛亮不可能把兵法、衣鉢傳給他。

再者,諸葛瞻後續的成績來看,他也不適合繼承諸葛亮的衣鉢。他在無數榮耀中長大,二十歲就進入了蜀漢朝堂,二十七歲就成爲了軍師將軍,三十三歲就成爲了蜀漢軍隊的二把手,遷升速度非常恐怖。在曹魏伐蜀時諸葛瞻駐守綿竹,這裏是成都最後一塊屏障,而諸葛瞻卻沒有搭載成銅牆鐵壁,竟然被鄧艾翻山越嶺的5000殘兵攻破,自己和兒子諸葛尚戰死沙場。從這個角度來看,諸葛亮的擔憂是對的。

蜀漢朝堂需要穩定

另外一個,考慮到蜀漢朝堂的穩定,諸葛亮也不能隨便傳授兵法、權力。蜀漢雖然是一個政權,但內部實際上還是''東州派''、''益州派''、''荊州派''形成的聯盟。劉備依靠荊州派起家,當蜀漢還掌控荊州的時候,蜀漢實際上是荊州派主導朝政。但丟失了荊州再加上夷陵之戰的慘敗,對荊州派的影響力日趨日下,而作爲益州本土士族的''益州派''和''東洲派''也得到了崛起的機會,派遣了本族大量青年才俊到朝廷做官,也把持了部分朝政。

諸葛亮可以掌權蜀漢十幾年時間,是因爲他超高的手段平衡了各個派系的關係,然後再把他們綁上同一輛戰車上。但諸葛亮死後,蜀漢朝廷內所有人並沒有他的影響力和手段,朝廷重新分化是必然現象。

假如諸葛亮把兵法、權力交接給其中一個派系,甚至傳給自己的兒子,那將會造成其他人不滿,嚴重的話可能會造成蜀漢內亂,甚至解體。爲保持政壇平衡,諸葛亮只能交給一個可以掌控的,同時還不屬於三大派系中人。放眼當時蜀漢的少壯派將領,除了王平、姜維這兩人之外,諸葛亮已經沒有別的選擇。

只有姜維才能扛起北伐大旗

姜維本人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他自幼聰慧,年少就得到了''麒麟兒''的稱呼。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期曾經派遣大將趙雲攻略隴西三郡,前兩個郡城被趙雲輕而易舉攻破,但姜維駐守的天水郡卻讓趙雲栽了個跟頭。當時姜維看穿了趙雲遠征疲憊的事態,事先安撫城內重將,隨後挑選3000名士兵在城後埋伏。趙雲本以爲天水無人,攻城正歡時姜維突然帶着伏兵殺出,此時城內守軍一起反擊,直接打退趙雲。後來是諸葛亮設計離間天水太守和姜維的關係,趙雲纔可以拿下天水。

當所有人認爲姜維非死不可時諸葛亮卻留下姜維,因爲諸葛亮看出姜維的赤膽忠心和野心。像姜維這樣的人,只要有能人願意教他,那他的成長空間是很大的,潛力也是很足的。當他有了能力,自然而然會去獲取更大的權力。那身爲一個掌權的將軍,獲取權力最好的方法那就是發動戰爭了。

所以當諸葛亮把兵法傳給姜維之後,姜維就成了蜀漢朝廷的重點培育對象,也是潛在的軍隊統帥。姜維通過十幾年學習、領悟、當蔣琬離世後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時代,身爲蜀漢大將軍的他再次扛起了北伐大旗。北伐十年時間打過不少勝仗,成爲了繼諸葛亮之後在一個曹魏的心腹大患。而原本已經瀕臨滅亡的蜀漢也以爲姜維北伐,國內再次擰成一股繩子,又爲蜀漢續了十幾年壽命。

小結

那個時代作爲作爲相互間的敵對勢力,各方都以擊殺、全殲對方爲己任,甚至爲了達成目的,屠城、殺俘的例子很常見。彼時的諸葛亮和姜維算得上是敵對勢力,所以很多人都要擊殺姜維。

但諸葛亮從大局考慮,敵人的人才只要轉變得當就是我方的人才,用理念和仁義以及前景吸引姜維,變相挽救了蜀漢後繼無人的窘境,也爲蜀漢成功續命。就這份能力、這份胸懷而言,是當世少有的。諸葛亮之所以能夠名流千古,從這件事上就能看出其他人和他的差距。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