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明朝時期,倭寇究竟是怎樣產生的?

明朝時期,倭寇究竟是怎樣產生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時期,倭寇究竟是怎樣產生的?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元朝末年、明朝初期,倭寇逐漸在我國沿海地區猖獗,他們不僅進行走私貿易,而且還不斷劫掠沿海地區的商船,更甚至還會登上海岸搶劫沿海的百姓,在當時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那麼,在元朝末年,以及整個大明朝,倭寇是如何產生、如何反戰,又如何氾濫、如何解決的呢?今天,咱們就來了解一下。

一、“倭寇”從何而來——政治影響

公元13世紀-16世紀時期,在朝鮮半島、我國沿海、南洋等地區,出現了大批日本海盜,他們組成龐大的集團進行劫掠活動。

當時,日本又叫做“倭國”,所以對於屢屢侵犯倭國沿海周邊的日本人統稱爲“倭寇”。不過,所謂的“倭寇”,其來源並不僅僅限於日本,而是多方面的。

1、來自日本本土的倭寇

13世紀時,倭寇纔剛剛出現,當時他們僅僅侷限於九州一帶,大多是民主、莊官,還有一些失業人羣,人數並不算多。

明朝年間,日本國內爆發了嚴重的“政治運動”,也就是所謂的“南北分裂時期”,局勢動盪不安,各大勢力不斷角逐。

在這場政治角逐中,勝利者佔據了日本本土大量的土地,失敗者只能另謀出路,倭寇的數量不斷擴大。

明朝時期,倭寇究竟是怎樣產生的?

當時,一些豢養諸多武士的小領主,便將目光瞄準到了海外。起初,他們僅僅是在海上行動,對一些海外貿易的商人實施搶劫。

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爲了獲得更多的資源,這些統治者便會縱容自己的手下,到其它國家的沿海地區做一些搶劫百姓的活動。

與此同時,在日本的政治運動、軍閥混戰當中,受到傷害的不僅僅是各大軍閥,還有日本諸多的老百姓。

亂世之中,老百姓不僅喪失了農業活動的環境,而且還要承受巨大的賦稅徭役。迫於無奈下,這些老百姓也逐漸加入了倭寇的隊伍,成爲了倭寇的主要兵源之一。

2、一些趨利商人的“僞裝”

從時間上來看,倭寇並非起源於明朝,在元末時期就有了。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一部分、來自元末明初的內地人,就僞裝成了倭寇。

比如,元朝末年,一些地方割據勢力,爲了能獲得更多的戰略物資,他們會與日本本土的倭寇進行聯合,然後合作搶劫海上的商船。

元朝消亡、朱元璋統一天下之後,曾經與陳友諒、張士誠等人有瓜葛的利益團體,爲了避免受到朱元璋的懲罰,他們被迫逃向了海外。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羣人便在海外立足,不但發展海洋勢力,後來他們爲了獲得更大的利益,便於倭寇合作,逐漸成爲了他們的一份子。

另外,明朝中後期,因爲政治的腐敗,許多沿海的百姓無法忍受官員的壓迫,也紛紛逃向海外,加入了倭寇大軍,成爲了倭患的力量來源之一。

總而言之,“倭寇”雖然是對古代日本賊寇的統稱,但隨着時代的發展,造成“倭患”氾濫的不再只是倭寇了,還有一部分明朝的利益集團。

二、倭寇氾濫的動力——利益驅動

俗話說得好:“人爲財死,鳥爲食亡”,在歷史的場合中,倭寇從出現到不斷壯大,除了政治因素之外,利益也是他們逐漸壯大的原因之一。

1、倭國政府的背後支持

“倭寇”雖然表面上是'“賊”與“匪”,但是其背後的操控者卻另有其人,甚至可以說倭患的背後站着倭國的政府集團。

衆所周知,日本土地狹小、多山地、少平原,所以他們的自然資源非常匱乏。戰爭拼的就是資源消耗,倭國各大領主爲了能夠取得勝利,只能通過海上劫掠,來獲得維持戰爭的錢糧與經費。

回首明朝時期的倭患,從規模、行動、紀律上來看,他們的一舉一動根本就不像是簡單的賊寇,背後明顯有着政府的支持。

也正因爲如此,朱元璋執政時期,曾嚴厲斥責日本的使者,讓他們停止對大明沿海百姓的侵犯,否則就會發兵攻打。

不過,日本的各大統治者不僅沒有聽,反而還變本加厲,大肆劫掠沿海的百姓。在此情況下,朱元璋便想進軍日本,但卻被劉伯溫等人阻止了。

因爲,元朝時期,忽必烈也曾攻打過日本,不僅沒有取得任何的效果,還因爲海洋的隔絕而損耗過大、勞民傷財。

經過了種種考量,爲了杜絕倭患,朱元璋下令“封鎖沿海”,與此同時,他還將日本列入了大明朝的“不徵之國”的名單。

這一現象一直持續到明成祖朱棣時期,永樂年間,大明朝的海洋力量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倭患也消停了許多,沿海百姓得到了少有的安寧。

只是,到了明朝中後期,因爲海洋力量再度削弱,倭患又再度興起,而且愈演愈烈,遠超朱元璋時期的危害。

明朝時期,倭寇究竟是怎樣產生的? 第2張

2、資本主義萌芽開始發展

十四、五世紀,正是全世界資本主義蓬勃發展的時期,而在當時明朝的經濟發展更是處於全世界領先水平,資本主義萌芽更是欣欣向榮。

同一時期的日本,其國民經濟發展非常的落後,在與明朝的貿易中經常處於“貿易逆差”狀態,所以爲了改變這樣的窘境,他們只能選擇劫掠,而且還得到了政府的默許。

與此同時,因爲封建王朝時期,明朝統治者一直受“重農抑商”思想的影響,屢次實行“海禁”的政策,壓制了許多商人的發展。

在此情況下,這羣商人便將目光轉移到了海上,他們通過與倭寇勾結,進行各種走私活動,加劇了倭患的嚴重性。

後來,在種種原因的交織之下,一些商人爲了獲得更大的利益,不惜冒着生命危險加入了倭寇大軍的行列,實施海洋劫掠行動。

總的來說,無論是日本的本土倭寇,還是來自大明朝的商人,他們加入“劫掠大軍”都是因爲利益的驅使,這也是所謂的“倭患”壯大的原因之一。

倭患的泛濫成災——沒有天敵

洪武時期,朱元璋不斷加強海防力量,倭患沒有進一步擴大。永樂年間,因爲我國海洋業很發達,並於遼東望海堝全殲來侵之倭,沿海一帶獲得了久違的平靜。

只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明朝的海防力量不斷減弱,倭患日益嚴重,逐漸氾濫成災,而主要的原因便是倭寇沒有“對手”,亦或者說是“天敵”。

1、大明朝廷海防力量殘敗不堪

明朝中後期,倭患已經氾濫成災,早已經成爲了沿海百姓的大患,嚴重影響明朝內部的穩定。然而,即使如此,大明朝廷卻沒有派兵剿滅,究其原因就是海防實力薄弱。

當時的大明王朝,早已經腐敗不堪,地方官員不斷貪污腐敗。原本,永樂年間建立了完善的海防體系,但因爲戰船缺少經費、士兵戰力不堪,戰鬥力早已嚴重下降。

在此情況下,大明朝的海防力量根本就不是倭寇的對手,所以在抗倭戰鬥中根本無法發揮應該有的作用,只能處於被動防守的態勢,比如戚繼光抗倭便是如此。

當然,內部原因除了大明朝廷之外,還有一些被利益薰心的商人。“倭寇”雖然有倭寇之名,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倭寇,還有一些大明商人。

這羣人爲了獲取財富,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來支持倭患,這也是明朝倭寇屢禁不止、屢剿不得的重要原因之一。

2、“倭寇”背後站着的是倭國政府

正如上述所言,明朝時期的倭寇並不是普通的“賊匪”,他們的形成是“有意而爲”,內部有着嚴格的組織架構。

根據一些史料的記載,在劫掠船隻的時候後,他們會準備得非常充分,戰前信息、劫掠官船、戰後撤退等都是井然有序、訓練有素。

與此同時,倭寇每一次作案的地方都不同,每每得手之後他們便會迅速逃離戰場,根本無法有效地解決。就這樣,在沒有天敵的情況下,倭患氾濫成災。

比如,倭患最嚴重的時候當屬嘉靖年間,那是日本已經進入了戰國時代,明朝官場也非常的腐敗。

在日本諸多諸侯的支持下,日本非常的猖獗,勾結中國海盜王直等,不斷在江浙、福建一帶大肆劫掠。

嘉靖皇帝雖然多次委派官吏經營海防,但是卻因官場的腐敗而難見成效,倭寇成爲了大明朝中後期的一大禍患。

值得一提的是,嘉靖皇帝時期,著名將領戚繼光,俞大猷等人的出現,給大明朝的沿海帶來了一段時間的安定,倭患始平。

從這點來看,倭寇之所以氾濫成災,不是因爲古代倭國的政局混亂,而是因爲大明朝廷的不作爲。

正如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所說的那樣:“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自己不作爲,最後只能剩下兩個字“嗚呼”。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