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趙雲、張苞相繼離去,爲何諸葛亮的反應不一樣呢?

趙雲、張苞相繼離去,爲何諸葛亮的反應不一樣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演義是主要描述蜀漢歷史的一本小說,在書中最好看的部分應該就是赤壁大戰之後,劉備趁機佔據了荊州,又吞併了劉璋的益州,拿下了漢中張魯的地盤,與前來挑戰蜀國的曹操的部隊對壘,並且戰勝曹操。當時諸葛亮、馬良是頂尖的文臣,在武將之中又有五虎上將關張趙馬黃,這些人在配上幾十萬雄兵,在當時的三足鼎立的狀態下,蜀國一度非常的強勢,形勢一片大好。

但是好景不長,當關羽失去荊州,自己也難逃一死之後,使得蜀國失去了和曹魏對抗的東線以及有力的地形,同時在關羽死後不久,張飛和劉備也相繼去世,蜀漢被困在益州,大有再無回天之力的勢頭。之後諸葛亮帶兵打仗,又遇到了趙雲、張苞的相繼離去,但是諸葛亮對於二人的去世態度是不一樣的,到底是爲什麼呢?難道是因爲諸葛亮在心中已經爲趙雲和張苞排了座次嗎?我們就來說一說這其中的原因。

國運衰弱,對於失去一等人才悲痛萬分

由於蜀漢的頂級武將人才迅速的流失殆盡,在之後諸葛亮的北伐中作爲魏延、王平這些第二階梯的武將開始填補主力,但是作爲諸葛亮的宏大目標,興復漢室來說這些武將,確確實實是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的。蜀國的國力兵力以及人才跟不上這樣目標的需求,就是在如此困頓的情況下,趙雲、關興,也相繼去世,這讓諸葛亮在重點培養的對象還沒有成才的情況下,又失去了根紅苗正的好苗子。剩餘的將領張苞,是被諸葛亮寄予厚望的重點培養對象,是蜀漢遊五虎上將傳下來的新生代中唯一一個還可以獨當一面的棟樑式的人才。

趙雲、張苞相繼離去,爲何諸葛亮的反應不一樣呢?

張苞不僅僅是張飛的兒子,同時他也是劉禪的親戚,他的兩個姐妹先後都是皇后,在政治上軍事上都是一個非常傑出的人物。我們要說的是,對於劉關張去世之後,五虎上將只剩下年邁的趙雲和新生代的張苞二人最爲矚目,但是諸葛亮對於二人的態度卻是天壤之別,在諸葛亮聽到趙雲的死訊的時候,諸葛亮只是顯得非常的感傷,但是並沒有出現悲痛欲絕的情緒,並且在當時是他開始北伐的前夕,趙雲的去世並沒有讓他停止北伐。

作爲張苞來說,張苞雖然說是張飛的兒子,他的作戰風格非常像張飛,有很濃重的父親的風采,前途無量的年代,隨着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和魏國軍隊作戰的時候,不小心中了陷阱了,他的頭部受傷非常嚴重,在被人送回成都養傷之後,過了幾天就傳出了他的死訊,聽說張苞死亡之後,諸葛亮非常悲痛,放聲大哭,甚至口吐鮮血當場暈倒。在衆人救護之下才醒過來,醒來之後也並不能繼續對於北伐戰爭進行領導,所以第二次北伐就因此失敗,相比於趙雲的死亡,諸葛亮對於張苞的死亡態度是更加哀痛,而且二者的悲痛程度明顯不是一個重量級。

《三國志》:雲遂隨從,爲先主主騎。

二人年齡差距較大,失去晚輩更令人痛心

首先是死亡的年齡不一樣,趙雲在第二次北伐前夕死亡,當時已經是非常年邁的了,隨時都有可能去世,據三國演義記載,當時諸葛亮和幾位將領正在他府中商議事情,突然狂風吹斷大樹,諸葛亮就認爲這是大將死亡的預兆。之後由於趙雲的兒子披麻戴孝前來參見諸葛亮,他就知道去世的是誰了,對於趙雲的死亡,也許諸葛亮是心裏有所準備,或者是心中已經猜到的。

趙雲、張苞相繼離去,爲何諸葛亮的反應不一樣呢? 第2張

但是對於張苞的死來說那就不一樣了,張苞在第二次北伐的時候,追擊敵人卻落入了陷阱,連馬帶人一塊兒跌入山的深淵之中,在被人救起之後,發現張苞的傷勢是非常嚴重的,不過還有呼吸,送到成都被人救治的時候,才知道張苞主要是受的內傷,內臟都已經受損,他的內臟的功能就不太好了都,就算是神醫也很難治癒,但是這對於一個栽培多年的人才寄予厚望的後輩,突然的死亡讓諸葛亮的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同時張苞作爲張飛的兒子,是和諸葛亮有很深的情緣所在的,在精神受到極大的創傷之後,諸葛亮一病不起只能宣佈退兵,諸葛亮也許在當時所哭,是因爲張苞的犧牲,也是因爲大將損傷、北伐中斷,這些年來的準備都付之一炬從而顯現出的痛心,兩種痛苦交加於心,也許這是讓諸葛亮對於張苞死亡的態度,相對趙雲死亡來說表現的更加強烈的其中一個原因吧。

《全晉文》至於建鼎足之勢,未能忘已,所謂命世大才。

使命不同,張苞對於北伐更爲關鍵

再者就是兩個人的功能是不一樣的,因爲趙雲雖然說在三國演義之中是非常勇猛的一個猛將,但是在三國現實中趙雲始終是一個禁衛軍將軍,他是一個保衛皇室的將軍。當年在三國演義中所說的七進七出,救回後主劉禪,這已經是趙雲在三國演義之中所立的最大的功勞,他也因此得了而最爲著名。劉備對於趙雲的定位,確確實實也就是保鏢級別的。趙雲很少能看到他帶兵打仗的經歷,作爲一個戰爭時候需求很大的主將,或者說是大將來說,趙雲的才華顯然是不匹配的。

大將只有在一次次的指揮作戰,一次次的衝鋒陷陣,才能積累到戰爭的經驗,積攢戰爭帶來的知識和心得,作爲並不經常打仗的趙雲來說,這些經歷相比於張苞他還是缺失了很多,就算常山趙子龍一身是膽,他也沒有這個機會上場。當時碰見馬超攔住劉備的時候,劉備也沒有用趙雲,而是從很遠的地方調來了張飛來和馬超進行對抗,當諸葛亮六出岐山的時候,也許趙雲是可以有鍛鍊的機會的,但是當時的趙雲已經非常的年邁,失去了青春時最好的年華,只能幹一些保衛皇室的工作。

但是張苞不一樣,張苞首先是正當年輕力壯時,他有更多的歷練的機會,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以及更充沛的頭腦,同時呢,他又是大將軍張飛的兒子,對於作戰來說經常受到父親的薰陶和渲染,他也遺傳了大將軍張飛的基因,在前幾次的戰役之中都顯示出來非常勇猛的才能,但是就是因爲這樣一個非常難得幾十萬人中才出一個的人才,卻英年早逝,諸葛亮怎能不痛心呢?

《晉書》:驍勇奪權略,攻必取,戰必勝,關、張之流。

結語

當時的蜀國,優秀的將領都是絕代的,對於後繼無人的境況,也就意味着北伐的大業再也沒有人能堅持下去了,再加上蜀國的國力貧弱,相對當時人才更加繁盛的魏國和吳國蜀國是非常脆弱的了,尤其是諸葛亮所培養的人才之中蔣琬、費禕這些人都是守國有方,但是開土無方的人,並沒有什麼雄才大略,對於稀有的關興、張苞這樣的人才能征善戰,精通兵法,無疑是當時將領中的翹楚,也是振興蜀漢的希望,但是這些人卻在戰爭之中很早就去世,在諸葛亮的心裏當然是悲從中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