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古代的銀子長什麼樣?和影視中完全不同

古代的銀子長什麼樣?和影視中完全不同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日常不可或缺的錢幣經歷了無數種演變,才變成我們如今通用的人民幣。人民幣輕便易攜帶,數額的計算也非常簡單,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無數的便利。而在舊時人民幣還未出現時,銀兩纔是人們稱量貨幣的主要形式。

銀兩又叫紋銀,始於兩漢,盛於明清,到了清朝還出現了實、虛銀兩之分。我們經常在電視劇裏看到的白花花的銀兩,其實不是古代銀子真正的樣子。實際上,古代民間常見的銀子不僅不光亮,而且佈滿牙印,顏色多呈灰黑色,扔到地上也許你都沒法將它認出來。這又是爲什麼呢?首先得從它的幣值說起。

我們腦海中對銀子的固定印象一般都是船型的銀錠,也就是銀元寶,然而在古代,平民百姓是幾乎不可能用銀元寶進行交易的。銀子在舊時是價值非常大的貨幣,比如唐朝貞觀年間,一兩白銀就相當於如今的幾千元;清朝道光初年,一兩銀子可以換一千文錢,鴉片戰爭時漲到了一千六七百文,咸豐時期已經達到兩千三百文之高,銀元寶更是價值高得可怕。所以一般電視劇中出現的白白胖胖光潔發亮的元寶幾乎都是官銀,在市面上很少流通。

古代的銀子長什麼樣?和影視中完全不同

那麼普通老百姓的交易用的除了銅板,就是碎銀居多了,碎銀不像如今的人民幣有固定的幣值,在市場上流通時如果要找零就必須將其打碎。於是從宋代開始,大概在公元1004-1007年之間,人們就開始使用一種名叫“戥子”的工具,這種工具可以精確地進行稱量,交易的時候稱量出與貨物相等價值的銀子,就可以將其剪成合適的碎塊。

剪成碎塊了,銀子自然就不復當時鑄造出來時候的形狀,反而變得像一顆顆碎石頭。加之交易的過程中銀和空氣以及人體接觸,與空氣和汗液中的硫化物發生反應,銀就會變黑。天長日久,銀子自然就變得黑不溜秋的了。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純銀的硬度是不高的,古代鑄造銀子時有些黑心商人爲了牟利,會在銀中摻入鐵塊。這樣銀兩的價格會大大降低,在外表是看不出來的,但硬度會改變。如今我們可以通過水印、花紋等方法識別出假錢幣,但古代就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那就是用牙咬。古人在用銀子交易時,爲了辨別真僞常常咬一咬手中的銀子,咬得動的就是真銀。這樣流通得多了,銀子自然就會坑坑窪窪、佈滿牙印了。

古代的銀子長什麼樣?和影視中完全不同 第2張

這麼幾道程序下來,銀子在流通過程中慢慢發黑、被剪碎、被牙咬,絕大部分就演變成了黑漆漆面目全非的模樣。要說它像銀子,倒不如說更像一塊塊黑石頭,放在現在是絕對沒幾個人能認出來的。至於電視劇中經常出現的吃一頓飯就扔給店家一大塊銀元寶的情況,更是少之又少,幾乎不可能會發生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