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劉演被殺後,劉秀是如何逃過一劫的呢?

劉演被殺後,劉秀是如何逃過一劫的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秀先祖劉發是漢景帝劉啓第六子,景帝朝劉發是佔地最大的諸侯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漢武帝繼位後,爲了削弱地方諸侯王的勢力,推行“推恩令”,經過代代分割,到了劉秀父親劉欽時,只得到了縣令的職位,縣令官職不大但也能養家餬口。然而好景不長,劉秀九歲那年父親劉欽去世,他只能投靠叔父劉良。

劉演被殺後,劉秀是如何逃過一劫的呢?

劉秀十四歲那年,王莽黃袍加身,篡漢稱假皇帝,自此劉漢江山宣告滅亡,朝廷也停止了給劉氏宗族子弟發工資,這樣一來劉秀便淪爲了放牛娃,不過,這樣一位放牛娃,最後卻成功逆襲,成爲了東漢開國皇帝,爲劉氏江山延續了近200年的國運,劉秀能夠逆襲成功,隱忍低調的性格是他的一大助力。

長兄劉演被殺

新朝在王莽的統治下,老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農民起義紛紛爆發。

南陽豪族李通認爲,天下大亂,新朝命不久矣,他認爲在衆多南陽劉氏宗室子弟中,唯有劉秀兄弟寬厚仁愛,於是李通便派人找劉秀,希望與之共謀推翻王莽統治。公元22年,李通、劉秀等人從宛城來到舂陵找劉演,決定起義後,劉演召集宗室子弟在南陽舂陵起兵。

由於漢軍是由地方豪強、劉氏宗親組成,人數不足萬人,此時駐守南陽的莽軍卻多達十餘萬之衆,漢軍根本不是莽軍的對手。爲了加強反莽力量,漢軍與農民起義軍綠林軍結成聯盟,聯軍與莽軍激戰數次,聯軍連破莽軍,隊伍瞬間擴大至十幾萬人。

此時大家提議從劉氏皇族後裔中選舉一位皇帝,大部分綠林軍推薦容易控制的劉玄,而漢軍和少部分綠林軍卻支持劉秀長兄劉演,劉演兄弟雖然有首舉義旗之功,但是畢竟漢軍的實力遠不如綠林軍,劉演兄弟也只能妥協。

不久昆陽之戰爆發,劉秀以不足兩萬人馬大敗莽軍主力四十二萬。就在此時劉演也拿下了南陽首府宛城,讓更史皇帝劉玄有了落腳地。

從此以後,劉秀兄弟名震天下,他們的威望讓劉玄夜不能寐,劉玄打算除掉劉氏兄弟。首當其衝的是劉演,他冤死在劉玄的刀下,那麼劉秀又該如何躲過這一劫。

韜光養晦,隱忍不發

當劉秀聽聞大哥去世的消息時,他還在攻打父城縣,劉秀悲痛欲絕,殺兄之仇他不能不報,但是以他目前的勢力根本不是綠林軍的對手。

劉秀深知他將會是劉玄的下一個目標,爲了不讓劉玄猜忌,他立即趕往宛城向劉玄謝罪,並跟劉演的舊部保持距離,劉秀向劉玄懺悔說自己兄長以下犯上,死有餘辜,而自己也有罪過,此時劉秀對自己以往的功績一字不提。

劉秀的謙恭讓劉玄非常驚訝,反而覺得有些慚愧。劉玄將劉秀封爲武信侯,升任破虎大將軍,其實這是明升暗降,劉秀被奪走兵權,劉秀回到宛城以後繼續裝孫子。

劉演被殺後,劉秀是如何逃過一劫的呢? 第2張

劉秀來到宛城後,日子並不好過,他常常想起大哥、二姐的死,奈何自己沒有能力。

連當年跟隨劉秀兄弟起兵的宗室子弟都見風使舵,見大勢已去,紛紛歸附劉玄。無可奈何的劉秀也只能一個人在夜裏常常偷偷哭泣。

公元23年,更史皇帝劉玄派出兩路軍隊分別進攻長安和洛陽,拿下洛陽後,劉玄準備遷都洛陽。

在去往洛陽前,劉玄準備把洛陽的宮殿裝修一番,於是他封劉秀爲行司隸校尉,讓他負責裝修工作,裝修工作沒有兵權,而且行司隸校尉只是個代理官職。但是劉秀並沒有覺得委屈,領導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

劉秀深知天下百姓思漢,他來到洛陽以後,不僅盡職盡責修繕宮殿,還對當時的制度進行了改正,一切按照漢代的規章制度來實行,比如工作秩序、俸祿以及官吏的服飾和部署等。

長安一帶的官員也思戀漢朝,當他們聽聞劉玄遷都洛陽之事後,紛紛趕來洛陽一睹皇帝的風采,卻讓他們大爲失望,起義軍將領不戴冠帽,用幘(巾帕)包頭,而且還有的還穿戴女子的服飾。

長安官員見後無不笑之,在漢代只有地位非常低下的人才佩戴幘,而且古人有個共識,他們認爲服飾怪異必將天下大亂。當長安的遺老們見到劉秀一行人時,發現劉秀團隊按照漢代的舊制穿衣戴帽,一位老臣垂淚嘆息:我終於如願以償地見到了漢官威儀。

從此以後,人心漸漸傾向劉秀,他們在劉秀身上看到了一種王者的風範。劉秀穿漢衣,行漢禮,一心向漢,並不是做給長安遺老們看,更是爲了讓劉玄看到自己的歸順之心,從而避免自己步長兄劉演的後塵。不過,一味地歸順並不能保劉秀平安,只有脫離劉玄的控制,纔是長久之道,沒過多久,劉秀終於碰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逃脫劫難,單飛成功

王莽敗亡以後,黃河以北的州郡並沒有完全歸順更史政權,他們都在觀望,而此時北方的赤眉軍日益壯大,劉玄即位以後,迫在眉睫需要建立地方政府。

劉玄先前派人到河北招撫卻不是很順利,此時劉賜提出,河北各郡縣軍力雄厚,如果不能招撫河北,更始政權的前途堪憂,只有劉秀才能完成這個使命。但是一些綠林軍的將軍堅決反對劉秀出巡河北,因爲劉秀太優秀了。劉玄左右爲難,不知所措。

對於劉秀來說,這可是取得獨立發展的機會,河北地區軍力雄厚,當時割據河北,除了手握重兵的河北三王以外,還有傭兵多達百萬的農民起義軍,如果降服河北,劉秀東山再起便指日可待,當初民間流傳一首歌謠,得河北者得天下,那麼劉秀要如何才能拿到這份差事呢?

在這關鍵時刻,劉秀手下一名名叫馮異的謀士站了出來。

馮異是劉秀手下的一名主簿,是一位文武雙全的人才,他通讀《左氏春秋》、《孫子兵法》,而且能征慣戰。

當年劉秀率軍攻打父城,父城守將馮異非常賞識劉秀的爲人,他勸誡父城縣令說,現在天下起義軍遍佈全國,各路將領燒殺辱掠,唯有劉秀寬厚仁慈,於是父城縣令還有幾位潁川名士跟着馮異一起投靠劉秀。

馮異向劉秀獻出一項妙計,拉攏劉玄寵信左丞相曹竟,劉秀在馮異的建議下花重金收買曹竟,在曹竟的幫助下劉秀得到了這份美差事。

公元23年,劉玄任命劉秀爲代理大司馬,不配兵馬,不給輜重,讓他單車空節赴河北。經過了多年的隱忍,劉秀終於逃脫了更始皇帝劉玄的控制,來到了河北大地,開始了自己建功立業的征程。

縱觀劉秀的起兵之路,一路上充滿了荊棘,面對大哥的無故被殺,在自己的仇人面前,劉秀韜光養晦,隱忍不發,韜光養晦,在九死一生之際,終於覓得良機,出巡河北,單飛成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