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揭祕:古代房地產是怎麼交易的呢?

揭祕:古代房地產是怎麼交易的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現如今房地產幾乎成了我們每天必聊的話題,配套、商業、學區、交通、板塊等等,上至七老八十,下到十來歲的孩童,幾乎全民張口就能聊這些東西,而且頭頭是道。

那麼古代有沒有如此成規模的關注房產的情況呢?你別說,還真的有。但凡是太平盛世,房地產這個行業,就是經久不衰的行業。

換句話說,之所以大家對房地產有信心,主要原因是大家對咱們的太平盛世有信心。那麼古代房地產是怎麼交易的呢?是不是也有付首付這一說呢?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一、最早的房地產交易,要追溯到西周時期。

這就比較久遠了,兩千多年前的西周,就發生過地產交易。在一件青銅器上,我們發現了這麼一個故事。

一個叫矩伯的人,曾經將自己的1300畝土地,分成兩次抵押給了一個叫裘衛的人。那麼他抵押換來了啥呢?包括兩塊玉、一件鹿皮披肩、一條圍裙,這些東西加起來價值一百串貝殼。這在當時可算得上是巨資了,那時候貝殼的購買力相當強悍。

現在你知道某房產中介爲啥叫這麼個名字了吧?這還沒完,過了幾十年,周厲王爲了擴建自己的王宮,從一個叫鬲從的人手裏,買了一部分土地。

周天子向你買土地,按理說你感到榮幸纔對,周厲王也是這麼想的,所以當時就沒給錢。鬲從是個愣頭青,他可不管你是不是周天子,不給錢會不會賴賬?

估摸着周厲王當時手頭的確有點緊,他依舊沒有給錢,但是發毒誓:如果我賴賬的話,我將來就會被流放。

那時候人都比較實在,有這種誓言做擔保,鬲從纔算是勉強答應了周厲王。這場房地產交易也就這麼達成了,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喲。

揭祕:古代房地產是怎麼交易的呢?

二、古代是沒有職業房地產商的。

很多人問職業房地產商是不是最近二三十年纔出現在我國的?其實並不是這樣,早在民國時期就已經有了職業搞房地產的商人,比如說上海那些老洋房,有很多就是職業開發商搞起來的。

但是在古代,就沒有什麼職業房地產商這一說了,至少隋唐以前是這樣。隋唐以前,一般都是老百姓們搞自建房。是業主直接找施工隊來建房子,這中間沒有開發商。

所以說第一代業主,基本都是自己建造房子。可是那些外來者想要到城裏搞一套房子,可就不容易了!因爲他們在城裏沒有土地。

因此,外來務工人員,只能選擇租房子住,或者購買人家的二手房。現在我們就搞明白了,在隋唐以前,一般都是倒賣二手房,正兒八經賣新樓盤的,那是不存在的。而且這些二手房也都是自建房,不存在樓盤這一說。

不過隋唐時期,倒是有一個叫竇乂的大富商,他倒是搞過商鋪買賣。在長安南邊有一塊十多畝大小的地,這地方魚龍混雜,幾乎成了倒垃圾的地盤。

沒有人會看中這種地,結果竇乂卻偏偏看中了。他從主人家手裏花了3萬錢買下了這塊地,隨後便在這裏搭建了六七座小房子,讓人在這裏只做煎餅、糰子等吃的。

這是要幹啥?原來這塊地地勢低窪,需要填平才能建造商鋪。所以他想了個辦法,在窪地的地方插上小旗子,讓長安的孩子們用石頭來砸小旗子,砸中小旗子的,就有煎餅和糰子吃。

沒多久這塊地就被這幫孩子們給填平了,竇乂便在這塊地上建造了20間門面房。此前扔石頭吸引了長安的大量人氣,所以這些鋪子壓根就不愁租,竇乂每天光靠這些鋪子,就能收好幾千錢的租金。

這裏也只是講到了竇乂開發商鋪出租,並沒有真正涉及到住宅類的開發。所以說,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古代沒有職業開發商。

三、古代對房產開發有各種限制。

開發商這麼賺錢的一個職業,爲啥古代沒有出現呢?第一個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道德上限制了不少有錢人。

古代是重農抑商的,論等級,是士農工商,最低級別的纔是商人。如果你建房子拿出去賣,以此賺取差價的話,在古代那是要被人瞧不起的!

除此之外,歷代官府,是嚴格限制將土地大片賣給商人的!你手裏拿不到足夠的土地,又不能建太高的樓,咋能掙到錢呢?

比如說在唐朝,平民家庭,每三口可以擁有一畝地的宅基地。而賤民則是每五口人,才能擁有一畝地的宅基地。商人家庭屬於賤民階層,所以他們家有五口人的話,就只能買賣一畝地的宅基地,這麼點大的地盤咋開發呢?

還有就是流動資金的問題。要想搞房地產開發,普通商人那點錢,壓根就搞不起來。就現代爲了搶奪地皮,還必須要向銀行貸款,更別說古代了。

四、古代人買房,難度大嗎?

我們現在都知道,一言不合就要貸款上百萬,分30年還清,這輩子基本交代在一套房子上了。那麼古代會不會也出現類似的情況呢?

其實古代和現代一樣,但凡一線城市市中心的房子,那絕對都是搶手貨,別說一般老百姓了,就算是一般的清官,他們也是不可能買得起的!

比如說唐朝著名大詩人白居易,他就買不起長安城的房子。這哥們考上進士以後,入朝爲官,雖然品級不高,但是好歹也有了一份不錯的收入,每個月能拿1.6萬錢,算是高薪了。

可是白居易卻在長安足足租了10年的房子,爲啥?因爲買不起啊!而且他租的地方還不是在市中心,而是在郊區,因爲這裏房租便宜。

每天上班他就騎一匹馬去單位,拋去開銷,白居易每個月還能攢下8千5百錢。可是就這麼一直存了10年,白居易都沒能在長安郊區買一套房子。

最後沒辦法了,就到靠近長安的渭南縣買了一套房子。平時上下班就住在長安租的房子裏,到了節假日就去渭南縣自己買的房子里居住。

大家有沒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如今在上海上班的小夥伴,是不是有很多在崑山、太倉之類的城市買房?這跟白居易就有點類似了!

宋朝的大才子蘇軾,其實也爲了房子發愁過。他曾經在晚年寫了這麼一句詩:

我老未有宅,諸子以爲言。

啥意思?也就是說,蘇軾說自己年紀這麼大了,都沒能買一套房子,所以幾個兒子都在埋怨他。由此可見,蘇大才子也有爲房子煩惱的時候。尤其是他兒子在開封結婚的時候,居然沒有新房,蘇軾只好從朋友那兒借了一套房子給孩子結婚。

蘇軾當時在開封的確買不起房子,開封畢竟是一線大城市,而蘇軾又是個清官,壓根就供不起月供。因此蘇軾只好跑到小地方買了幾處宅子,抗抗通脹嘛!

蘇軾的弟弟蘇轍更可怕,他這輩子沒考慮過小房子換大房子的做法,而是努力奮鬥到了70歲,這纔買上了人生的第一套房,還不是在開封,而是在許昌。

總結:諸位房奴們放心,古代也有房奴!

伴隨着時間的推移,不動產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越來越高。所以逐漸就出現了房奴。比如說在宋朝,就有這麼一個房奴的悲慘故事。

講述的是一個房奴每個月的所有工資和借來的錢,都砸在了房子裏。所以老婆身上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而且家裏連被子都是租的人家的。房奴混成這個德行,可就太慘了。

在我看來,人還是得量力而行。在生活的城市,擁有自己的房子,自然是一樁美事。可是如果沒有也不用心急,完全可以租房嘛!實在不行也可以買一套小的,以後再考慮以小換大。一步一個腳印纔是正確的方式,而不是整天惆悵。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