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戰國六國中最愚蠢的君主是誰?最後下場如何?

戰國六國中最愚蠢的君主是誰?最後下場如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電視劇《大秦賦》的評分和口碑,雖然呈現高開低走的趨勢,但因爲是《大秦帝國》的終結篇,還是引人注目的。我們喜歡看秦國故事,就是願意感受老秦人堅忍不拔的毅力,從一個邊陲之地的小國,逐漸成長壯大。即便撞得頭破血流,遍體鱗傷,他們也要衝破函谷關,完成華夏一統的偉業

秦朝能夠一統九州,實在是不容易的。畢竟,春秋戰國的割據局面已經存在了幾百年,無論是哪個國家強大,都會成爲衆矢之的。所以,悠悠歲月中,興起過許多國家,也衰敗了許多國家。即便在統一戰爭時,依然有趙國、楚國能與秦國抗衡。

戰國六國中最愚蠢的君主是誰?最後下場如何?

其中又以趙國最強,肩負着山東六國抵抗秦軍的重任。可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強大的趙國竟然是第二個被滅的國家。邯鄲被王翦大軍佔領,趙王遷也被俘,隨後被秦始皇流放到房陵。房陵位於湖北省西北部,秦朝在此首設房陵縣,隸屬於漢中郡。

秦國和趙國其實是同宗同源的,秦始皇本人也是趙國女子所生。所以,趙王遷的下場並不算太可悲。然而,畢竟曾是諸侯王,淪落爲階下囚的反差,讓趙王遷感傷不已。他思念故鄉,寫下了這首讓人落淚流涕的《山水》:

房山爲宮兮,沮水爲漿;不聞調琴奏瑟兮,惟聞流水之湯湯!水之無情兮,猶能自致於漢江;嗟餘萬乘之主兮,徒夢懷乎故鄉!夫誰使餘及此兮?乃讒言之孔張!良臣淹沒兮,社稷淪亡;餘聽不聰兮!敢怨秦王?

這首詩顯然帶有離騷風格的楚辭體,它的首句是在描述房陵的地理環境。“房山爲宮”,並不是真正的宮殿,而是因爲“縱橫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在當時,這樣的條件,當然比不過趙國宮廷的優越,偶爾遊覽賞心悅目,長期居住卻是最好的囚籠。

所以,第二句“不聞調琴奏瑟兮,惟聞流水之湯湯”就寫出了巨大的反差。當年趙王遷享受歌舞之悅,如今卻只能聽到流水潺潺的聲音,當日花團錦簇,如衆星捧月,現在卻是階下囚,別人躲之唯恐不及。

趙王繼續感嘆,流水經過這個險地,尚且最終能匯入漢江。很明顯,他的意思是自己卻困於此地,有生之年只怕也走不出去了。

在戰國時期,最具威力的軍事武器莫過於戰車,所以很多時候以戰車數量來衡量國家軍事實力的強弱。趙國也曾經“萬乘之國”,屬於戰國時最頂級的豪門,卻最終落得滅國的下場。這是誰的過錯呢?趙王遷馬上給出了答案:乃讒言之孔張!

戰國六國中最愚蠢的君主是誰?最後下場如何? 第2張

顯然,趙王遷是怪小人進讒言才丟掉國家的。這話說假也不假,公元前229年,秦將王翦大舉攻趙,趙王將駐守在代地的李牧調回,以司馬尚爲副將阻擊秦國。李牧能征善戰,兩軍膠着不下。可是,王翦採用了離間計,賄賂了趙王遷的寵臣郭開,散佈李牧謀反的流言。趙王遷果然中計,自毀長城,殺死了李牧,罷免司馬尚,並且將兵權交給了趙蔥、顏聚。這一手神來之筆,讓秦軍滅趙鋪平了道路。三個月後,邯鄲城就破了。

到了這個時候,趙王遷還沒意識到,郭開的讒言不是亡國的主因,而是他的昏庸無能。就是他自己忠奸不明,黑白不分,走上了自取滅亡之路。他感嘆“良臣淹沒”導致“社稷淪亡”,實際上應該負有最大的責任。

趙王遷並不蠢,他還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在監視中。所以最後一句,他不敢怨秦王。也許就因爲如此,這首詩才能流傳下來,成爲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哀詩,也讓趙王遷的一點痕跡,被後人所知。當然,就他本人而言,寧願一輩子也沒有機會寫如此悲痛的詩歌。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