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 原本的六國國君是什麼下場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 原本的六國國君是什麼下場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始皇滅六國後,嬴政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秦始皇嬴政是歷史上的傳奇人物,爲國家大一統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一生褒貶不一,但其一統六國的功勳被人們普遍認可。我們都瞭解秦國按照遠交近攻的策略,逐個拿下了六國,那這六國國君的命運是怎樣的呢?主動投降的君王會有不一樣的結局嗎?拼死抵抗的君王又受到了多麼殘忍的處置呢?大家跟隨筆者一同看看吧。

在這之前希望各位看官長按點贊2秒並關注一下,動一動您發財的小手給我一個支持,也方便您接收最新內容。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 原本的六國國君是什麼下場

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嬴政,第一個實現中國大一統的風雲人物,其功勳之大,難以概括齊全。他在趙國的都城邯鄲出生,沒過多久就回到了秦國,公元前247年,也就是13歲時當上了秦王。剛上位時,朝中大臣欺負他年幼,瓜分了他不少的權力。直到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先後平定了長信侯之黨的叛亂,除掉了掌握大權的呂不韋,重用李斯、王翦等人,將權力牢牢地抓到了自己的手中。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嬴政率領着讓其他六國聞風喪膽的秦國士兵征戰沙場,根據難易程度,遠近程度等多種因素,依次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成功實現了中國的大一統,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多民族國家,也就是秦朝。

嬴政一統六國後,想要給自己一個能夠概括功勳的稱號,以前單字的一個“皇”、“帝”沒有辦法讓嬴政滿意。他認爲自己是“德兼三皇,功過五帝”,所以決定將二字合用,稱爲“皇帝”。因爲他是歷史上第一個稱“皇帝”的人,所以他也叫自己爲“始皇帝”。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 原本的六國國君是什麼下場 第2張

除了稱號改變外,秦始皇嬴政更是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方面進行了革新。政治上,他爲了加強中央集權,中央上實行三公九卿,分管國家重要事務,地方上將容易形成藩鎮割據的分封制廢除,改之爲郡縣制,以加強對地方的管控。經濟文化上,他爲了全國人民能夠順利的交流並進行貨物交易,他確立了一統的貨幣,規範了度量衡,規定了書同文,車同軌。軍事上,爲了保障秦朝安全,他帶領士兵先北對抗匈奴,向南征討百越,還修築了長達萬里的長城和連通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大運河。

談及秦始皇的功勳,沒有人不對其稱讚,但是,提起其缺點,人們也是滔滔不絕。秦始皇年紀大了以後,就開始到處尋求長生不老的靈藥,一心想着延壽,無心朝政,不再愛民,處處苛捐雜稅,大大增加了百姓的生活負擔。此外,他爲了加強自己對百姓的統治,採用了愚民政策,坑殺了大量儒士,焚燒了無盡的書籍。這些舉措也讓他盡失民心,動搖了秦朝的根基。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進行東巡時,因年歲較高,在邢臺沙丘駕崩。秦始皇一生有功有過,世人對其也是褒貶不一。但是,秦始皇一統六國一定是他無可厚非的功勳。那麼他是如何一統六國的呢?

秦始皇一統六國

秦國在戰國時期並非強國,地理位置偏僻,經濟發展落後,文化也未取得長足的發展。商人們因爲這裏的路難走,百姓貧窮,都不願意來此做生意,其他國的讀書人也都認爲秦國粗魯無禮,不願前來。儘管秦獻公採取以戰養戰政策,但是由於長年打仗和國內的各種私鬥,國家依舊貧窮。秦孝公即位後,實行了商鞅變法,秦國改變了積貧積弱的局面,經濟實力逐漸提高,收復失地後,在七雄爭霸中也展露頭角。秦國強大後,嬴政採用了遠交近攻,分別攻破的戰略方針。

嬴政第一個攻打對象是韓國。韓國離秦國很近,且位於秦國東出函谷關的要道上。攻打韓國不用長途跋涉,能夠節省很多人力物力財力。再加上韓國實力最弱,取勝的可能性很大。公元前230年,秦軍攻下韓都新鄭,拿下韓王,滅掉韓國。韓國之後是趙國,趙國在經歷長平之戰後,國力衰退,再加上李牧的去世,趙國對秦國的攻擊毫無還手之力。最終秦國派王翦率領二十萬大軍滅掉了趙國。秦國的下一個目標是實力強大的楚國,但是滅楚之前,還需清理一下沿途中的國家,魏國。

魏國是戰國七雄中首個稱霸的國家,但是君王昏庸無能,國內戰爭不斷。公元前225年,秦國王賁率領部隊攻打魏國,儘管魏王有心投降,仍被王賁殺害,魏國就此滅亡。打下魏,就要攻打楚國了,楚國有兵有錢,實力雄厚,積極迎戰。但是嬴政爲了攻打楚國特派出六十萬大軍,這麼大的陣仗楚國也難以招架。公元前223年,秦國攻破楚國都城壽春,俘虜了楚王,楚國滅亡。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 原本的六國國君是什麼下場 第3張

燕國是一個很弱的國家,因爲怕隨時被滅國,特想了一計,即荊軻刺秦王,但沒有成功,反而讓嬴政不得不加速滅了燕。公元前222年,燕王被俘虜,燕國滅亡。最後一個大國是齊國,齊國本來實力與秦相當,但是國君懦弱,在秦國滅其他國家時,沒有任何作爲,最終看着秦國一點點地變強大。公元前221年,秦國王賁帶領大軍,奔赴千里,攻下齊國首都臨淄,流放齊王,直至餓死。

六國國君的結局

六國國君本可通力合作,通過連橫合縱的辦法對抗秦國,但都因性格懦弱,並秉持着“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原則,被秦國逐一擊破。國家滅亡後,國君的下場更爲悲涼,不是被流放就是被殺害,難逃一死。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 原本的六國國君是什麼下場 第4張

韓王出城投降,先是被秦王軟禁,但君王不死,原韓國貴族總是起義,最後嬴政下令處死了被軟禁的韓王。趙國的情況較複雜,秦國先是俘虜了趙遷,後趙嘉在北地被扶持爲趙代王,後秦將王賁再次虜獲趙嘉,並將其流放至天水,天水苦寒,趙嘉不久後就離世了。魏王據守大梁城失敗後投降,被軟禁在咸陽周邊,幾年後因病離世。楚王負芻被俘後,又扶持了昌平君羋啓爲君,繼續與秦國作戰,最終兵敗身亡。燕國刺殺秦王未成,特奉上太子丹的人頭,希望獲取秦國原諒,但仍被滅國。燕王喜被活捉,並押至咸陽,軟禁一生。齊王在兵臨城下之時,身着白衣,帶着國璽投降,後被秦始皇安置於共地,最後被餓死。戰國時代也因六國國君的蒼涼離去,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