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明朝皇陵能夠保存完好 清朝皇陵爲何嚴重被盜

明朝皇陵能夠保存完好 清朝皇陵爲何嚴重被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明清皇陵,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中國古代一直有着“厚葬”的傳統。在這種傳統的影響下,古代達官顯貴們的墓葬中往往有數量相當可觀的陪葬品,但要論墓葬中財富最爲巨大的則莫過於帝王們的陵寢。也正是因歷朝帝王陵中所藏財富最多,所以針對帝王陵寢的盜掘也自然是少不了的。我們所熟知的漢、唐這樣的大一統王朝的帝王陵大多在古代便已被多次盜掘,如漢武帝茂陵光是被大規模盜挖便有漢代的赤眉軍、董卓和唐代黃巢三次。

但在歷代帝王陵的保存上,有一個現象非常耐人尋味。這就是明清兩朝中,清朝的皇陵被盜掘破壞的非常嚴重,而明代的帝王陵則保存較爲完好。那麼,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明朝皇陵能夠保存完好 清朝皇陵爲何嚴重被盜

上圖_ 朱元璋的明孝陵

在就原因進行分析前,要先就明清兩朝的皇家陵寢做一個說明。

明朝除去朱元璋父母和祖先的皇陵、祖陵和嘉靖皇帝生父興獻王的顯陵外,明皇陵的主要部分是由明太祖朱元璋明孝陵、太子朱標明東陵和北京的明十三陵組成。明陵主要部分中只有崇禎皇帝的思陵受到過盜掘,其餘則保存較爲完好(崇陵被盜的原因後文會講)。

而與明陵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清代帝王陵寢。清陵除了關外諸陵外,主要部分是清東陵和清西陵,其中清東陵葬五帝十五後,清西陵葬四帝三後。東陵除了順治皇帝的孝陵外,包括康熙、乾隆和慈禧太后在內的諸多帝后陵寢近乎全部被盜,西陵光緒皇帝的崇陵和諸多妃子墓也都被盜。

明清兩朝的皇家陵寢就其保存情況而言之所以出現如此大的差異,筆者認爲主要是因爲以下四點:

明朝皇陵能夠保存完好 清朝皇陵爲何嚴重被盜 第2張

上圖_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曆)的陵墓

一、建築水平與佈局設計

明陵地宮的建築水平要高於清陵。就地宮深度而言,明陵的地宮較深。如明神宗萬曆皇帝的定陵地宮在地下27米。並且明陵地宮雖然也是處在中軸線上,但是地宮入口的設計卻是曲曲折折的,理論上入口可能出現在圓形封土寶牆的任意一個點,這樣就給尋找地宮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像建國後嘗試對明成祖長陵進行挖掘,前後忙活很久,結果連地宮入口都沒找到。後來發掘定陵,也是強行從中軸線開始挖,數月之後才進入地宮。明陵發掘難度由此可見一般。

明朝皇陵能夠保存完好 清朝皇陵爲何嚴重被盜 第3張

上圖_ 明定陵出土的絲綢

清陵與明陵相比,地宮深度較淺,只有九米左右,挖掘起來難度低。並且最爲致命的是,清陵地宮及入口墓道的設計是全部處於一條中軸線上,直來直往,地面建築方城明樓過後啞巴院中的影壁下便是地宮入口。孫殿英對清陵進行盜掘時,正是因掌握了這一點,得以快速的盜挖了慈禧的定東陵、乾隆的裕陵和衆多妃子墓。

前文提及明十三陵中崇禎皇帝的思陵曾被盜掘,這是因崇禎在位時未找到“吉壤”(即所謂風水寶地)而沒有及時修陵。所以等到李自成攻佔北京,崇禎殉國後沒有帝王陵寢供其安葬,故李自成將其葬在了崇禎寵妃田貴妃的墓中。因而崇禎的陵寢按規制來說是妃子墓,在建築和設計上遠不及帝陵,後來遭到盜掘也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明朝皇陵能夠保存完好 清朝皇陵爲何嚴重被盜 第4張

上圖_ 崇禎帝煤山自盡

二、地理位置

自古以來盜墓都不是什麼上的了檯面的事情,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因此對於盜掘者來說,倘若帝后陵寢附件人多眼雜是很難動手的,一有個風吹草動就很容易被發現。明孝陵和明東陵都位於南京紫金山,明十三陵則位於北京昌平近郊。

由此可以看出,明陵就地理位置而言都是緊挨着南北兩京,這樣不管是明朝統治時期還是清朝或民國時期,都很難在政府眼皮底下去進行盜掘。

清陵與明陵截然相反,清東陵位於河北遵化的馬蘭峪,清西陵則位於河北保定。馬蘭峪遠離大城市,是一個封閉的小地方,人口較少。正是基於此,孫殿英才可以藉口“軍事演習”而對此地進行快速的封鎖,他盜墓的消息也是因此過了很久才傳出來。西陵雖然位置也是較爲偏遠,但緊挨着保定,所以雖遭盜掘,但整體情況較東陵好一些。

明朝皇陵能夠保存完好 清朝皇陵爲何嚴重被盜 第5張

上圖_ 清東陵的容妃(香妃)陵墓

三、明陵保護程度

明清兩代的皇家陵寢在各自王朝的統治時期肯定是受到嚴格保護的,如明朝時單是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就有孝陵衛五千多軍士負責保衛,還設神宮監負責日常維護。清朝對於東西兩陵也是如此,如東陵設東陵總管大臣,由馬蘭鎮總兵擔任,下轄八營近三千士兵,西陵總管大臣則由泰寧鎮總兵擔任。然而對於帝王陵寢的保護而言,關鍵在於王朝覆滅後是如何進行的。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佔領北京,崇禎皇帝殉國。雖然此時北京丟掉了,但是作爲明朝兩京之一和祖宗根本之地的南京以及大半個中國還處於明朝的控制之下,因此這個時候南京的太祖明孝陵和明東陵仍是被保護的。李自成佔領北京一共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便快速撤離,所以這一段時間雖然明十三陵的地面建築受到了一些破壞,但十三陵沒有出現太嚴重的盜掘。

明朝皇陵能夠保存完好 清朝皇陵爲何嚴重被盜 第6張

上圖_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

而清軍進關佔領北京後爲了拉攏人心,一度打出過“爲爾等報君父之仇”的口號,甚至多爾袞還以順治皇帝的名義下詔爲崇禎皇帝發喪,詔曰:“令官民人等爲崇禎帝服喪三日,著禮部太常寺備帝禮具葬”。

在這種情況下,明陵是受到清朝嚴格保護的,如後來清廷專門設護陵太監、守陵民戶並撥給土地負責明陵的管理和維護,還屢令地方官員稽查陵區建築、樹木等。南京明孝陵也是同樣受到重視,如康熙南巡時多次到南京進行祭祀和下詔維護。又如順治三年(1646年),明十三陵附近的農民王科等人盜掘鄭貴妃墓,事發後被官府斬首棄市,已示嚴懲。所以總的來看,明陵在清朝統治時期是受到較好保護的。

明朝皇陵能夠保存完好 清朝皇陵爲何嚴重被盜 第7張

上圖_ 守衛皇陵的侍衛

四、清陵的保護程度

清朝滅亡和明朝滅亡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明朝覆滅後,由於清軍快速進關並統一南北,所以並沒有出現遍地軍閥、分裂割據的局面,而是全國逐漸一統,重新恢復了秩序,明陵及時受到了後面清朝的保護。但清朝滅亡後的局面則並非如此。清帝退位後,民國缺乏強力的中央政府,國內局勢動盪混亂,尤其是北洋政府統治時期,到處都是軍閥割據、混戰。

雖然清帝退位時,同民國政府協定的退位詔書中有“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其宗廟、陵寢,永遠奉祀”的內容,並保留了護陵大臣,駐紮部分八旗兵、綠營守護。但隨着局勢的混亂,陵寢的保護也越來越難。除了所謂護陵大臣經常不到崗之外,部分護陵的士兵還監守自盜。而清東陵正好就緊挨着軍閥孫殿英在薊縣馬伸橋的地盤。

那麼再考量前文提到的明陵與清陵地理位置和建築水平及佈局設計上的差異,孫氏作爲一個軍閥肯定不會跑到北京近郊不屬於自己地盤且盜掘難度極大的明十三陵惹麻煩,所以他直接出兵趕走了所有守陵人員,封鎖陵區,清東陵也因此倒了大黴。包括後來清東陵和清西陵的多次被盜,也都又和抗日戰爭期間的混亂有關。

明朝皇陵能夠保存完好 清朝皇陵爲何嚴重被盜 第8張
明朝皇陵能夠保存完好 清朝皇陵爲何嚴重被盜 第9張

上圖_ 東陵(遵化東陵)一般指清東陵

清朝覆滅後,民國初年的民族主義和社會上的反清情緒也造成了清陵保護程度較低。如孫殿英在盜掘東陵後,爲了洗白自己,厚着臉說自己祖上是遭滿清屠殺所以要報復,他還有“孫中山和馮玉祥等人是革滿清的命,(他)能力有限,只能革死人的命,對得起祖宗和漢族”等種種言論。而這些言論在當時還有很多人覺着在理。反過來明陵被保護的較好也和這一點有關係,因爲明朝作爲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在清朝太平天國起義時便受到洪秀全等人的保護。

而清朝滅亡後,革命黨人多次到明孝陵進行祭祀,對明陵很是重視,因此明陵在民族主義的影響下反而又多了一層“護身符”。

綜上所述,因爲在建築水平和佈局設計上的差異,包括陵區位置以及王朝滅亡後受到的保護程度不同使得明陵受到了較好的保護,而清陵則被盜掘嚴重。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