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乾隆真的愛民如子嗎?他又是如何對待僑民的?

乾隆真的愛民如子嗎?他又是如何對待僑民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乾隆,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辣手治匠,嚴以懲民!

話說乾隆六年(1741年)七月二十七日,京師爆發了一起羣體性事件:

《乾隆六年戶部寶泉局工匠罷工鬥爭史料》,記載了乾隆六年京師寶泉局所屬四廠鑄錢工匠反對覈減、侵扣工價的鬥爭情況。

原來,寶泉局鼓鑄錢文四廠匠役工價,向例按季發給。當年七月發工資時,照戶部覈減數,每卯給發工價銀二十二兩六錢一分,較從前每卯少銀四兩有奇。各匠因工價不敷應用,遂停爐不行鼓鑄。經寶泉局監督及各廠大使安置匠役,並嚴飭爐頭照常辦理,西、北、南三廠工匠按數支領工價後,纔開爐鑄錢。

乾隆真的愛民如子嗎?他又是如何對待僑民的?

八月初七日,北廠匠役突然又停爐,聲言要算本年秋季新賬,並要找算兩年舊賬,每爐每卯俱要工錢二十八串。雖經寶泉局監督指示開導,衆匠役仍然喧鬧,定要算賬之後開爐。十八日,西廠匠役也忽然上房吶喊,拋擲磚瓦,要求照北廠那樣重與爐頭找算舊賬。隨即南廠、東廠亦皆停爐觀望,要算舊賬,找給工價。

該事件處理過程差不多是這樣的:

臣一面傳集弁兵,繞廠看守,隨親身前往,諭令下堆,委明白人見臣講話。工匠等初猶伏身土堆,作下來之狀,後竟齊聲喊叫,拋擲磚瓦。臣思此輩動輒上堆喊鬧,雖屬向有之惡習,將來該管大臣查明爲首者,自必重加懲治。但喊鬧之際,不可不使其知所畏懼,因曉諭若再如此刁劣,即釋放鳥槍,而工匠等仍不下堆。臣隨令施放空槍數聲,工匠等恃其人數衆多,雖仍喊叫,然不敢拋擲磚瓦,稍知畏懼。臣令署步軍總尉伸布,率領本處弁兵,圍廠彈壓。

乾隆真的愛民如子嗎?他又是如何對待僑民的? 第2張

工匠們手無寸鐵以磚石相抗,辦理大臣對空鳴槍嚇住之後圍廠彈壓。事就是這麼個事,事後經辦大臣把過程彙報上去

結果十全老漢(那時候他還很年輕就是了)批示如下····

硃批:辦理殊怯矣!此等刁民,即槍傷一二何妨?彼見空槍,所以益無忌憚也!(“你TM爲什麼不朝人開槍!打了又如何!”)

這對子民的一番拳拳熱愛之意,讓我不禁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乾隆真的愛民如子嗎?他又是如何對待僑民的? 第3張

驅逐漢民,恢復“滿”洲!

有清一代在紅毛子搞事情之前對東三省絕大部分時期採取封禁政策這事諸君都知道,我就不贅述了。這政策雖然康熙年就開始了,但是大清諸君都知道的,政策扔出來不代表就能讓下面人徹底落實。

所以偷渡大軍是前仆後繼源源不絕,乾隆之前呢,不管是掏銀子賄賂、冒生命危險偷渡、找關係弄票,只要你到了東三省,那你就算贏了。

滿洲貴族驅逐進入封堆,開墾官荒的流民,始於乾隆年間。從雍正四年(1726年)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的三十餘年中,進入阿勒楚喀、拉林地方的流民有242戶。清廷限其一年“盡行驅逐”。(趕不走你算十全老漢輸····)

道光年間,流民越墾者日多......(雖然最後他的確輸了)

乾隆真的愛民如子嗎?他又是如何對待僑民的? 第4張

愛僑如子,概不聞問!

明朝末期荷蘭屢次在軍事和貿易上敗給明朝,可在滿清入主中原以後,荷蘭便改變了這種頹勢,因爲明朝強大的海上軍事力量和海上貿易能力隨着滿清的摧殘而蕩然無存,而滿清統治者還一再把海外的漢人當成它們的一大威脅。

所以當1740年10月,荷蘭殖民當局在爪哇巴達維亞城(今雅加達)屠殺華僑上萬名(僥倖逃出者僅150人),鮮血把河面都染紅(史稱“紅溪慘案”)之時,乾隆不但不實施報復措施,反而認爲:“內地違旨不聽召回,甘心久住之輩,在天朝本應正法之人,其在外洋生事被害,孽由自取。”

中國華僑與當地人民世世代代用汗水澆灌了南洋的土地,也間接促進了沿海地區商業的發展,到頭來橫遭西方殖民強盜的殺戮,清政府卻認爲是替他們除了一“害”。

乾隆真的愛民如子嗎?他又是如何對待僑民的? 第5張

荷蘭殖民當局當時擔心中國政府報復,派人曲爲解說,謂事出萬不得已,以致累及無辜,荷蘭國王已經責其太過,並將鎮守噶喇吧番目更換。

乾隆答曰:“天朝棄民,不惜背祖宗廬墓,出洋謀利,朝廷概不聞問。”

“紅溪慘案”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清廷在南洋的的隱患,對上萬名華人華僑喪失生命“概不聞問”,可謂荒謬至極。乾隆的這種態度與其父祖完全一樣,視移民海外爲叛逆行爲,防內甚於防外,長期堅持不變。

西方國家千方百計鼓勵人民出海冒險,大力支持海外貿易,其商人有國家政府爲後盾,氣焰很盛。而華商華僑出海貿易、定居,始終處於內外夾攻,腹背受敵的境地。(“丁戊奇荒”之時南洋華僑多向北方災區捐款。李鴻章稱“收繳轉運均極迅速”,“實爲賑案中未有之盛舉”。)

不知道被扒了墳的乾隆知道了會作何感想?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