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古代醫療不發達,如果人們牙疼怎麼辦?

古代醫療不發達,如果人們牙疼怎麼辦?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那就是“牙疼”。常言道,“牙疼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在現代,如果牙疼的話,有可能是牙齦發炎或者長智齒,只要等到炎症消除之後,找一家可靠的牙科診所把壞了的牙齒拔掉,在種上一顆新牙即可。

那麼在遙遠的古代呢?一個古人要是得了牙病又能夠怎麼辦呢,要知道那時候的醫療技術可沒有現在這麼昌明?其實啊,古人針對牙痛的情況,很早就有法子來對付了。

在中醫“聖經”《黃帝內經》中就有專門的記載,“大腸手陽明之脈,起於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胃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之交頞中,旁納太陽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挾口環脣,下交承漿,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簡而言之,就是“上牙痛是足陽明病、下牙痛是手陽明病。”

而到了春秋時期,神醫扁鵲橫空出世,留下了許多經典的診療案例,而在牙病方面,扁鵲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根據《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齊中大夫病齲齒,臣(扁鵲)意灸其左大陽明脈,即爲苦蔘湯,日嗽三升,出入五六日,病已。得之風,及臥開口,食而不嗽。”除了採用鍼灸的方式來治療之外,還開出了苦蔘湯這樣的方藥,幫助患者早日擺脫牙痛之苦。

古代醫療不發達,如果人們牙疼怎麼辦?

一代醫聖張仲景,則提出了藥物補齲齒的技術,在他所著的《金匱要略》中這樣寫道:“以雄黃、葶藶,上二味,末之,取臘日豬脂溶,以槐枝綿裹頭四五枚,點藥烙之。”到了這個時候,治療牙痛在中醫體系內已經具備一整套完整的理論和技術。

而後世之名醫大多也是在此基礎上加入了自己的經驗總結,而呈現出不同的風格流派,但是萬變不離其宗。

除了在醫療技術形成一整套理論和技術之外,中醫認爲最有本事的人是“治未病”,而牙病的預防也成爲中醫的重要範疇,並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形成了很多的習慣。

在中國的四大古典名著中,《紅樓夢》裏面就很有很多類似的描寫,賈寶玉每天清晨就有用鹽擦牙的習慣,在第二十一回中,“寶玉也不理他,忙忙的要青鹽擦了牙,漱了口。”這些大戶人家的講究,雖然不能夠普及到平常老百姓家裏面,但至少能夠直接說明當時的人已經養成了刷牙的好習慣。

古代醫療不發達,如果人們牙疼怎麼辦? 第2張

除了名著中的一些記錄和描寫,在實際的生活裏面,古人們往往會因地制宜,採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的牙齒。

北宋時期的大文豪蘇東坡先生是一個標準的吃貨,爲了嚐盡天下美食,就要保護好自己的牙齒,那他是怎麼做的呢?

根據《東坡志林》的相關記載,“松脂以真定者爲良, 細布袋盛, 漬水一日, 沸湯煮, 浮水面者以新竹笊籬掠取, 投新水中, 久煮不出者皆棄不用, 入生白茯苓末不制, 但削去皮, 搗羅細末耳, 抹勻。”並記錄了相關的用法:“每日,取三錢已著口中, 用少熟水攪漱, 仍以指如常法熟揩齒畢, 更啜少熟水咽之, 仍以漱吐如常法, 能牢牙駐顏烏髭也。”除此之外,蘇東坡還是好茶之人,他創造了一套濃茶固齒法,既去了膩味,又不傷脾胃。

而對於平常老百姓來說,可能就沒有那麼多的講究了。

每每牙齒作痛的時候,只能夠選擇一個江湖遊醫進行處理了,當然,後果那一般也是相當地嚴重。

歷史上,就有人因爲拔牙而失去了自己的性命。在《晉書·溫嶠列傳》中,就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溫)嶠先有齒疾,至是拔之,因中風,至鎮未旬而卒,時年四十二。”這也是“燃犀溫嶠”這個典故的的來源。

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從古至今,牙痛都在困擾着人類,但是人類也在找方法與牙痛做鬥爭。相對於現代醫療技術的發達,古人在治療和預防牙疼方面的智慧並不比今天的人差。大家說是這樣的麼?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