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揭祕宋朝的蔭補制,貴族子弟不需要科舉考試嗎?

揭祕宋朝的蔭補制,貴族子弟不需要科舉考試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國古代選拔官員、任用人才主要有四種制度:春秋戰國時期的世卿世祿制、秦漢時期的察舉制、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後的科舉制。

在隋唐時期制定下來的科舉制,使得天下文人士子埋頭苦讀,通過十年寒窗苦讀書,爲的就是一朝進士及第,從此進入仕途。

而在宋代又產生了一種選拔官員的制度,那就是明文規定、合理合法的蔭補制,又稱爲補蔭、奏蔭、恩蔭。屬於先秦時期世卿世祿制度的變種與延續。

所謂蔭補制,就是在皇帝誕辰、祭祀、官員告老還鄉、在朝任職臨終時,皇帝都會對官員的子弟和親屬進行封官。有時大臣死後,其子弟、親屬封官往往多達數十人,這也是宋代官吏人數衆多的一個原因。

蔭補制雖然也有調動人才的積極性,但也讓一大批不學無術的貴族子弟輕而易舉的步入仕途,並逐漸的當上了大官。這對苦讀詩書的入仕者,也是一種挫傷。

宋太宗、宋真宗時期的宰相呂蒙正是通過寒窗苦讀而入仕的,呂蒙正深知人才的難得,他在發現和使用人才上也是不遺餘力的,爲了使蔭補制更加合理,他有自己的思考。

揭祕宋朝的蔭補制,貴族子弟不需要科舉考試嗎?

當初,有個宋太宗時期的宰相盧多遜,他的兒子剛剛成年便被封爲水部員外郎(六品官),以後,宰相的兒子蔭補時直接封六品官就成了慣例。

到呂蒙正任宰相時,輪到宋太宗給他的兒子封官時,他覺得這個慣例太不合理了,便對宋太宗說:“我是通過十年寒窗苦讀,才終於進士及第,而封的也不過是個九品京官罷了。天下還有太多的能人隱於山林而不拿朝廷俸祿,如今犬子剛剛成人,就受如此恩寵,我擔心他遭到上天的譴責,所以請您僅授予我進士及第時的官職吧。”

在呂蒙正的堅持下,宋太宗同意了他的要求,從此,宰相的兒子蔭補時只授予九品官成爲定製。

宋代蔭補制的出現,使得官員在退休時“後繼有人”,某種程度上說也是爲了讓官員在位時能安心爲朝廷出力,其退休後也能安心養老,這對於退休官員的心理精神層面的肯定與滿足,作用往往大於某種單純收入。

但是,蔭補制度所產生的官員,其規模和力度又是歷史上任何朝代都無法比擬的。據宋代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統計,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的官員中,蔭補出身的佔57%,科舉出身的僅佔28%,其他出身的佔15%,由此可以清楚的看出,蔭補入仕者遠遠多於科舉入仕者。

後來的明代也有蔭補制,但是明代的嫡庶觀念很強,有資格蔭補子孫的官員,必須蔭補嫡長子。如果嫡長子有疾病或其他不適,則要蔭補嫡長子的兒子;如果沒有嫡長子,纔是蔭補庶出的兒子;如果官員沒有兒子,還可以蔭補親侄子。這樣就極大的限制了因蔭補而產生官員的數量。

古代的蔭補特權,除了貴族官員子弟可享受之外,很多爲國捐軀的將士家庭,也同樣享受着這種優待的政策。尤其是清代,作爲以戰功立國,併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清代的統治者非常照顧功臣的後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