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三國時期的屯田制是誰所創的 曹操又是聽從了誰的建議

三國時期的屯田制是誰所創的 曹操又是聽從了誰的建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三國屯田制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談及屯田制,漢武帝時出現。武帝元狩四年,漢朝擊敗匈奴後 ,在國土西陲進行大規模屯田,以給養邊防軍,這就是邊防屯田。屯田有軍屯與民屯之分,以軍屯爲主。現今,今人談起來多知曹魏時期屯田是鄧艾所創,殊不知這是繆談。若論鄧艾與屯田的關係,一則是在三國殺裏面他的主技能,二則是他將屯田制引用到了兩淮地區。那麼,三國時期的屯田制,也就是後世所謂的軍屯,是誰所創呢?

這個名字很生疏,棗祗。《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記載如此“是歲用 棗祗 、 韓浩 等議,始興屯田。”這個意思就是講,在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採納棗祗和韓浩的建議,在許都附近進行屯田。我們來看一下棗袛的屯田制。

三國時期的屯田制是誰所創的 曹操又是聽從了誰的建議

屯田制

自東漢靈帝以後,地主階級的殘酷剝削,長期不斷的豪強兼併戰爭,使廣大北方地區的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的破壞,農村到處都是“田無常主,民無常居”(《後漢書·仲長統傳》)的局面。

曹操在最初幾年的征戰中,也經常因糧食接濟不上,被迫中途撤兵,放棄即將到手的軍事勝利。棗祗在隨曹操鎮壓黃巾軍餘部時,對起義農民亦戰亦耕的兵農合一的做法發生了極大的興趣,並從中受到了啓發。漢獻帝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擊敗了潁川汝南的黃巾軍,奪得了一大批耕牛、農具和勞動力。棗祗就建議曹操利用這些農具,在許昌一帶開墾土地,實行屯田,以解決糧食問題。曹操採納了他的建議,並任命他爲屯田都尉,全權負責屯田事宜。

棗祗在許昌,首先將荒蕪的無主農田收歸國家所有,把招募到的大批流民,按軍隊的編制編成組,由國家提供土地、種子、耕牛和農具,由他們開墾耕種,獲得的收成,由國家和屯田的農民按比例分成。屯田實施的第一年,就“得谷百萬斛”(《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注引《魏書》)。百萬斛大概什麼概念,大概是一隻兩萬人的軍隊一年的糧食供給。

於是曹操就下令,郡國都置田官,招募流亡百姓屯田。後來又接受棗祗的建議,下令軍隊屯田,屯田制得到廣泛地推行。棗祗首倡屯田制的實施,使長期遭受戰爭破壞的北方農業生產,在短期內得以恢復並穩定了下來。失去土地的農民又重新回到土地上來,許多荒蕪的農田也被開墾,政府也積存了大量的糧食。“數年中所在積粟,倉稟皆滿”(《三國志·魏書·任峻傳》),使曹操“征伐四方,無運糧之勞”(《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屯田制的實施,不僅爲曹操解決了令人頭疼的軍糧問題,而且還爲他爭取了大量的人口,從而加快了曹操統一北方的進程。

演義中,曹操從爲軍糧擾亂軍心問題,借糧草官項上人頭一用。而實際上,棗袛參考秦國立國時,老秦人在三秦地區所進行的半屯半軍和漢朝初期晁錯在邊疆的政策,結合黃巾軍農民起義中吸取到的經驗,爲曹魏的江山大業奠定了物質基礎。而鄧艾,延續了棗袛的政策,並將其實行於兩淮之地,將其與軍事緊密結合。如此一來,南可抗吳,藉助淮水也可灌溉,又能提供軍糧補給,是爲一舉多得。

後世的屯田,借鑑軍屯制,如唐朝的西域屯田,清朝在新疆屯田,一方面滿足了軍事需要,另一方面也滿足生產需要。這種自給自足的做法,也出現在如南泥灣大生產,再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爲影響深遠。

三國時期的屯田制是誰所創的 曹操又是聽從了誰的建議 第2張

漢朝西域屯田舊址

政策立者,看着自己的政策被後世所引,造福千萬人,一定是很開心的,哪怕後人大多已經忘了他的名字,但是,政策仍如潺潺井水一般,滋養這片土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