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宋代歷史解密:宋太祖時期還沒有重文抑武的風氣

宋代歷史解密:宋太祖時期還沒有重文抑武的風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3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趙匡胤是“武林高手”的傳說,長期以來經過各種演義和小說中的渲染可謂是深入人心,甚至出現了一套趙匡胤自創的“太祖長拳”可以對抗“少林七十二絕技”的故事。不過在正史中成長於軍旅和戰爭之中的趙匡胤的確也是一員驍勇的戰將。《宋史·本紀》中記載趙匡胤跟隨柴榮轉戰南北,屢立戰功。在與南唐的交鋒中,南唐節度皇甫暉、姚鳳統率十五大軍在清流關阻擊趙匡胤,面對對手“人各爲其主,願成列以決勝負”的挑戰,趙匡胤“笑而許之”,隨後竟然獨自“擁馬項”直入敵陣,手刃了皇甫暉,俘虜了姚鳳。在趙匡胤“揚州兵敢有過六合者,斷其足”的豪邁之下,南唐軍隊長期不堪北上與之交鋒。

由於趙匡胤是個“馬上天子”,因此在文人的筆記中他往往被描述成一個粗鄙的武夫,甚至出現了趙匡胤即位之後,朝拜太廟,見到陳列的各種禮器,好奇地問:“此何物也”,併發出“我祖宗寧識此”的感嘆。但事實上在正史中趙匡胤是個很風雅的人物。不僅自己經常視察高等學府國子監,甚至還發出過“朕欲武臣盡讀書以通治道,何如”的倡議。

趙匡胤雖然主張武將讀書,但並非重文輕武。在王嗣宗和趙昌兩個讀書人爭奪狀元頭銜的時候,由於其文采不相上下,趙匡胤便突發奇想,讓他們倆徒手搏鬥,誰贏誰就做狀元。後來王嗣宗雖然獲勝,但卻被人譏笑爲:“手搏狀元耳,何足道也?”

北宋統一全國的戰事之中,戰將曹彬以不枉殺一人而青史留名。但是其實他也是遵照了趙匡胤的“最高指示”--“城陷之日,慎無殺戮。設若困鬥,則李煜一門,不可加害。”

宋太祖要統一江南,就要除掉林仁肇。於是他派人到南昌僧院,竊得林仁肇畫像,懸於別室。一日,趙匡胤接見李煜胞弟從善,指着林仁肇的畫像說:“仁肇將前來投降,先持此爲信物。”並說:“將以此館賜予仁肇,以酬其歸宋的忠心。”從善信以爲真,將讒言祕密傳回金陵,結果林仁肇被李煜所殺,南唐長城自毀。南唐翰林學士承旨、門下侍郎兼樞密使陳喬爲此嘆息說:“國家形勢到了這種地步,還慘殺忠良,真不知道何處是我葬身之地。”

宋代歷史解密:宋太祖時期還沒有重文抑武的風氣

宋太祖乾德二年十一月,宋太祖趙匡胤命忠武節度使王全斌率軍六萬向蜀地進攻,並命工匠在汴梁爲蜀主孟昶起造住宅,諭令將士:“行軍所至,不得焚蕩廬舍,驅逐吏民,開發邱墳,剪伐桑朽,凡克城寨,不可濫殺俘虜,亂搶財物。”這月汴梁大雪,宋太祖在講武堂設壇帳,衣紫貂裘帽視事,忽對左右說:“我被服如此,體尚覺寒,念西征將士,衝犯霜霰,何以堪此?”即解下紫貂裘帽,遣太監飛騎趕往蜀地賜給王全斌,且傳諭全軍,以不能遍賞爲憾事。於是宋軍人人奮勇,十四萬守成都的蜀兵竟不戰而潰。

王審琦本不能飲酒,某日,其與宋太祖宴,太祖說“酒,天之美祿;你,王審琦,朕的布衣之交。今天下方興,你應當與朕共享富貴,哪有不喝酒的道理?”說完之後,又對王氏說:“上天必賜卿以酒量,你試飲,不用擔心。”王審琦於是連飲十杯。此後他和太祖一起喝酒時,便很能喝,但回到家中,便不能飲酒,若強飲會生病。

趙匡胤有一天召趙普問:“從唐朝結束以來的數十年裏帝王已經換了八個姓氏了,戰爭頻繁不休不止,這是什麼原因呢?朕想結束天下的戰爭,使國家長治久安,如何才能做到?”趙普回答:“陛下這樣說,是天下之福,百姓之福啊!造成天下的混亂並非是別的原因,只是諸侯的權力太大,君主弱而臣子強。只要削弱了諸侯的權力,天下自然就太平了。”

有資料對“杯酒釋兵權”的仔細考證後,發現不少矛盾之處。首先,《談錄》只講罷石守信、王審琦二人的兵權,並無設宴請客這一情節。而《筆錄》記載罷去兵權的宿將,除了石守信、王審琦外,還有其他幾位將領,並增添了太祖設宴與宿將“道舊相樂”的情節。後世所謂“杯酒釋兵權”一說,基本上都出於此。《紀聞》則稱石守信、王審琦等皆被罷軍權,以散官就第,而又大事鋪張設宴道舊情節,繪聲繪影,恍如身歷其境。距離當事人的時代愈遠,記載卻愈詳細,顯然有後人加油添醋之嫌,並不可信。另外,“杯酒釋兵權”這樣一件大事,在北宋史官修的《太祖實錄》和《三朝國史》中,不見一個字。元末根據《太祖實錄》、《三朝國史》編成的《宋史·太祖記》,對此事也不着點墨,有學者認爲,民間流傳甚廣的“杯酒釋兵權”應該並無此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