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歷史上什麼讓大明覆亡?什麼讓大清落後二百年

歷史上什麼讓大明覆亡?什麼讓大清落後二百年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幾天前,無意中翻看了一套叫《大明劫》的電影,看完後隱隱感受到孫傳庭那種無力挽狂難的心情和時人的心態,重要的是看到了明朝滅亡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可以說是天意,也可以說是人爲。個人認爲明朝滅亡與一種連鎖反應有關,先是小冰河時期,農業失收,農耕時代農業失收代表什麼呢?代表沒飯吃,沒飯吃是會死人的,怎辦,政府救濟,朝政腐敗讓救濟不力讓農民還是吃不上飯,怎辦,連羣結隊去搶糧,跟官軍對抗,這就叫農民起義,越多人沒飯吃,越多人加入,規模龐大,這叫農民大起義。對付這種農民大起義要有龐大且有戰鬥力的軍隊,明朝有在籍軍人二百多萬,可大多是吃空餉的,實際戰鬥人員只有八十多萬,可八十多萬中真正有戰鬥力的不會太多,是什麼造成這樣的局面的呢?是貪腐!貪腐讓軍械沒人保養,士兵沒人訓練,很多軍械好,訓練足的士兵也不見得有多少戰鬥力,軍糧都被貪了,士兵吃不飽,穿不暖,誰還願意到戰場拼命了,明朝“二分守城,八分屯種”的軍戶制度本是很好的設計,既能守土又能自給自足,多完美了,可很多士兵的土地都被豪強兼併了(有點像羅馬末年),自己也成了吃不上飯的流民,還打個屁呀!

所以一幫就爲搶點吃,搶點穿,沒有多少軍事常識,沒有多少訓練,木棍,菜刀也成了軍械的農民軍居然神奇的屢敗屢戰,越打越多,越打越強。官軍的情況又啥呢?得力將領,精銳軍人死個少個,那可以重新招募一批士兵,起用一批將領,打造一批軍械,下發一批糧草,訓練一些繼續打不就行了嗎?反正大明就人多,可把持大明朝政的就是一大批貪腐份子,貪腐是可以的,嘴上愛國也是可以的,比皇帝還愛得激烈,真要他們爲大明拼命就難了,當然願意爲大明犧牲的也大有人在,只是相對太少了,那不拼命,爲大明捐點錢湊集點軍費可以了吧,也不行,錢時自己的,命是自己的,國家是國家的,上至高官下至地方豪強沒幾個願爲危亡的大明出錢出力,這下好了,本來就要養育百萬老朱後代還被貪官扒得乾淨的大明國庫更加空虛,對沒錢缺人才的大明來說,悲催的是除了要對付關內日益壯大的農民軍,還要分兵對付關外的八旗集團外加一個多疑,寡恩薄倖,聽信讒言,擅殺良臣的鐵血崇禎,更悲催的是大明危在旦夕時出現了全國性的大瘟疫,大明不亡也很難,當然,除了明軍,農民軍以致百姓也是瘟疫的受害者,除了關外那夥人。大明劫就這回事吧。

歷史上什麼讓大明覆亡?什麼讓大清落後二百年

後來,農民軍攻破了北京城,鐵血崇禎沒有跑,掛了,高官們投降了,本來天下也該太平了,可軍事科七十分,政治科零分的李同學和他的農民軍兄弟可能窮了太久,他們乾的第一件事不是安撫人心,招撫明朝殘餘勢力,而是先拿投降官員開刀,逼他們把多年貪污的錢吐出來,打貪是好,但安撫好人心,等自己坐穩纔打貪不是更好嗎?何況你的名聲本來就不太好,李同學還背上了殺皇帝的黑鍋,更壞的是他手下的人還搶了準備來投降的吳三桂的女朋友,怒髮衝冠爲紅顏的吳三桂一怒之下引清兵入關,在吳三桂與清兵的合力打擊和各路殘明勢力的追截下,號稱百萬大軍,其實就十多萬主力外加幾十萬流民的李自成農民軍被打得節節敗退,最後李自成身亡九宮山,自此農民軍土崩瓦解。

打着爲崇禎報仇的清軍一路高歌猛進,不對,是前明軍隊,清軍大多在後方督軍,那些吃飽穿暖的前明軍隊個個像打了雞血一樣,個個奮勇向前,衝鋒陷陣,尼瑪的,什麼情況了。。。這時的南明小朝廷們也沒閒着,他們爲爭奪正統也互相打得不亦樂乎,最後被大清一同收拾了,不團結的後果就是不堪設想,玩完了也沒得再想了。大清的入主使紛亂的中原大地再次恢復平靜,人民得以休養生息,生產得以恢復,好一遍大好形勢,可問題來了,怎大清的大臣個個都爭着自稱奴才了?那又是什麼情況了。。。

大清的科技發展也是讓人很不解的,人家洋鬼子在進行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時,我大清對科技沒多大興趣,入關兩百年了在科技領域上好像什麼也沒有幹過,大清還是原來的大清。本來大明在科技領域上也不賴的,在造船技術,天文學,醫學,數學以及農業等方面對世界也有過很大的貢獻。特別是明初,造船技術是世界第一的,中國人發明,也用了很久的航船導航儀器羅盤也在這時才傳入歐洲,世界最早的雲圖集 《白猿獻三光圖》,繪製於十四世紀中葉的明代,現存有132幅,絕大部分與現代氣象學原理是一致的。而歐洲到了公元1879年纔出現只有16幅的雲圖。

俞宗本《種樹書》記有 用雄黃或硫磺煙薰治療果樹病害, 這是用化學藥劑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 在未見到病原微 生物的古代,這是從農業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如於謙作的《詠煤炭》說明了明代煤已經十分普遍,這時候的歐洲人還不知道煤爲何物。到了明朝中後期,有些領域的科技就開始比西方落後了,但還是有領先的地方。如1521年,四川嘉州建成明朝首個石油井。1549年,製造水底雷,爲世界上最早的水雷。1567年,在寧國府太平縣試行痘接種方法來預防天花疾病,後來更加傳入歐洲。1596年,明朝發明火爆法採礦技術,明末吳又可撰寫了《溫疫論》比西方醫學的感染病因學認識要早200多年。

17世紀,朱元璋的後人朱載堉研究出的十二平均律的關鍵數據———“根號2開12次方”被傳教士通過絲綢之路帶到了西方,巴赫根據他的理論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架鋼琴,中國著名的律學專家黃翔鵬先生說:“十二平均律不是一個單項的科研成果,而是涉及古代計量科學、數學、物理學中的音樂聲學,縱貫中國樂律學史,旁及天文歷算並密切相關於音樂藝術實踐的、博大精深的成果。”十二平均律是音樂學和音樂物理學的一大革命,也是世界科學史上的一大發明,他的主要著作有《樂律全書》、《律呂正論》、《律呂質疑辨惑》、《嘉量算經》、《律呂精義》、《律歷融通》、《算學新說》、《瑟譜》等,他被中外學者尊崇爲“東方文藝復興式的聖人”。

歷史上什麼讓大明覆亡?什麼讓大清落後二百年 第2張

1596年,李時珍於《本草綱目》記載了約二百七十六種無機藥物的化學性質,及蒸餾、蒸發、昇華等科學技術。1628年,徐光啓完成《農政全書》,這部書總結了中國古代許多農業生產的經驗和技術,並引用了古代著作和文獻多達三百多種。1635年,火器研究家畢懋康發明了燧發槍。這種槍在雨雪天也能使用,這是中華武器史上的巨大革命。但是隨着明朝淪亡,滿清的思想侷限性,導致了火器發展停滯不前。明朝趙士楨的《神器譜》書中記載了明末軍隊使用的各式武器,顯示了明朝先進的火器製造水平,被滿清禁燬。

1637年,宋應星於《天工開物》,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鉅著,有人稱它爲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天工開物中,宋應星把鉛、銅、汞、硫等元素看成基本物質,而它們所產生的物質看作洐生物質,產生了類類現代化學元素類概念。在明朝中後期雖然一些領域開始比西方落後,但中國人憑着對科學的探索精神不斷學習,不斷拉近落後領域的差距,如武器,測量,物理,天文,數學等方面,民間光學儀器製造家孫雲球製造放大鏡、顯微鏡等幾十種光學儀器,並著《鏡史》,沒錯,是放大鏡、顯微鏡,不是銅鏡。可就不明白大清在前兩百年對科學技術爲何就沒有建樹,好像突然停頓了一樣,到了洋鬼子打進來才急起直追,是後發制人還是什麼情況了,可人家都狂奔兩百年了,你才追,你大清當自己是奧運長跑冠軍了吧,真是莫名其妙!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