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得吃貨者得天下 爲什麼御手羊斟爲胃而敗國?

得吃貨者得天下 爲什麼御手羊斟爲胃而敗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4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某種意義上講,胃是一切反叛的原發點。

縱觀中國歷史,農民造反的根本動機基本上都是爲了能夠吃飽飯進而吃好飯,說穿了,就是爲了一隻胃而去選擇政治排隊:誰能給我的胃比較好的待遇,誰就是我擁護和愛戴的。就這麼現實,民以食爲天嘛。所以,千萬不要以爲胃只是個消化器官,它其實可以左右人的思想情感和政治取向。

歷史上,羊斟慚羹,背叛上司,以私敗國,製造了一樁“羊肉門”醜聞,被後世唾罵,其導火索也是爲了一隻胃。《左傳》和《史記》都記載過這起“羊肉門”事件。

羊斟這兩個連在一起的字是否爲人名,史學界一直存疑。我們姑且把它看作是一個人名,甚至是一個名人。他是春秋時期宋國執政大夫華元的御手,也就是司機兼貼身保鏢。就是這個傢伙,置職業道德於不顧,置個人名譽於不顧,置國家利益於不顧,幹出了被後世唾罵的噁心勾當。事情發生在一場諸侯間的戰爭中。

春秋無義戰。由於宋國和晉國貼得太緊,當時的楚莊王多少有點政治變態,看到這種局面總覺得如鯁在喉,睡不着覺,於是就琢磨出一個借刀殺人的辦法。公元前607年,楚莊王指使楚國的盟國——鄭國去教訓宋國。因爲宋國比晉國弱小,比較好欺負,這是典型的吃柿子揀軟的捏。不過,宋國有晉國撐腰,面對鄭國的進攻,並不服軟,就命華元和樂呂率軍迎擊。

作爲軍事首腦,華元知道臨戰前的將士最想要的東西無非兩樣,一是女人,二是飽飯。在當時的條件下,一時間要滿足將士們對女人的需求顯然是不現實的,加餐倒是很容易做到。所以,戰前要鼓舞士氣的話,比較簡單易行的辦法還是用酒肉犒勞大軍。華元爲了使將士們在真刀真槍面前不慫,特意把犒勞的等級提高,宰羊熬湯,見人有份。

問題就出在這個見人有份上。在分發羊肉的過程中,唯獨把一個人忘在一邊,沒有讓他吃到羊肉。這人就是御手羊斟。第二天,宋軍與鄭軍在大棘這個地方碰了面。兩軍對壘,華元坐在自己的馬車上排兵佈陣,準備痛擊來犯之敵,還設想着大戰勝利之後搞個聲勢浩大的慶典。但是,他沒有料到,這場戰爭最終會速敗,而且敗得莫名其妙,敗得慘不忍睹,敗得貽笑千年。

得吃貨者得天下 爲什麼御手羊斟爲胃而敗國?

導致戰爭速敗的罪魁不是別人,正是華元的司機兼貼身保鏢羊斟。由於頭天沒有吃到羊肉,羊斟便懷恨在心。分羊肉的差錯究竟出在哪個環節,史書上沒有記載。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直接責任不在華元,因爲作爲統帥,他不可能親自分發羊肉。然而,羊斟則不這樣看,他固執地認爲,自己沒有吃到羊肉,華元難辭其咎。於是,在戰爭即將打響之際,他對華元說:“昨天分發羊肉的事,你說了算,今天駕馭戰車的事,我說了算。”原話是這樣的:“疇昔之羊,子爲政;今日之事,我爲政。”(語見《左傳·宣公二年》,這就是成語“各自爲政”的出處),說完,羊斟把鞭子一揚,直接把華元的馬車趕到了鄭國的軍陣當中。結果可想而知,華元稀裏糊塗被俘,失去主帥的宋軍遭遇慘敗。鄭國軍隊活捉了華元的副手樂呂,繳獲鐵甲戰車四百六十乘,俘虜二百五十人,殺死一百人,並割下死者的左耳作爲回去領賞的憑證。這還只是直接損失,間接損失也不小。一是國際上掉份兒,宋國在諸侯國中顏面盡失,掉了大底子,根本擡不起頭;二是經濟上蝕財,爲了把華元這樣高級別的幹部從敵國贖回,宋國要拿出一百乘戰車,另加四百匹好馬,送到鄭國作爲交換,這損失大致相當於一場中等規模戰爭的消耗。不過,在這些物資送出去一半的時候,宋國人得到一個好消息,華元從鄭國逃出來了。這個潛逃行動算是給宋國挽回了一點經濟損失。

元華灰頭土臉地逃回宋國都城,沒有想到羊斟竟然早於自己逃回。其實,華元一直不相信心腹羊斟會背叛自己,或者說是不願意相信。兩人碰了面後,華元就試探地問羊斟:“那天大概是馬出了問題吧?”言外之意,你是我的心腹,應該不會有問題吧?沒想到羊斟並不買他的帳,毫不避諱地說:“不是馬的問題,而是我的問題。”這樣的回答,完全否定了華元一廂情願的推測,無異於在他心坎上狠狠地插上一刀,痛!那肯定是相當地痛!羊斟感受到了報復後的極大快感,當然,他也知道,話已挑明,鐵定是得罪了華元,宋國肯定呆不下去,於是,就連夜逃到了魯國。

這就是羊斟慚羹以私敗國的全過程。對於這個爲了胃而不惜站錯隊的羊斟,史官們咬牙切齒地罵道:“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敗國殄民。於是刑孰大焉。《詩》所謂‘人之無良者’,其羊斟之謂乎,殘民以逞。”(語見《左傳》),意思是說,羊斟簡直不是人,因爲沒吃到羊肉這點小事,竟然拿關係到國家生死存亡的戰爭來泄憤,如果按刑法規定,沒有比這還嚴重的罪行了。《詩》中所說“喪盡天良的人”, 指的就是他這種敗類,爲了報私怨而不顧及別人。

然而,羊斟真的就是爲了自己的胃而不惜站錯隊嗎?事情恐怕沒有那麼簡單。

御,是個會意字,意爲人握轡行於道中,即駕駛車馬。在中國古代,御是一個有修爲的人必須掌握的六種技能之一,《周禮•保氏》中說:“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 這裏的“馭”就是“御”。那個時候,當一名專職御手,並不簡單,准入的門檻實際上蠻高,尤其是爲貴族們充當御手,必須是很牛的人才行。

御手羊斟的服務對象是華元,時任宋國執政大夫兼兵馬大元帥,位高權重,名聲顯赫。能給這樣大的人物服務的人,必須有貴族身份,駕馭技術一流,而且武功高強。可想而知,羊斟絕對不是一個平庸之輩,肯定有着很多能夠在人前顯擺的資本,算得上是個真正的牛人。

貴族出生,又在大人物鞍前馬後,牛人羊斟的物質生活顯然不會太差,不說大富,小康應該可以保證,不會像乞丐一樣欠吃欠喝,別說羊肉,就算是熊掌豹子肉也可能不在話下。既然如此,那麼就有一個問題了:羊斟爲什麼會因爲一塊羊肉而作出那麼激烈的反應呢?

這件事,表面看好像是爲了胃,實際上是爲了“位”和“味”。

首先是要“位”。沒有吃到羊肉,本來是件小事,多一餐不會胖,少一餐也不會瘦。問題的關鍵在於,別人都分到了羊肉,唯獨自己沒有被分到,這就是一種忽視。面對這種忽視,羊斟肯定會有想法:一方面說明,在分羊肉的時候,把我羊斟撂在了非重要位置上,以至於分到最後完全忘記。我羊斟流的血比喝的湯還多,憑什麼被放在非重要位置上呢?未免太他媽欺負人了!另一方面也表明,在你華元心中沒有我羊斟的位置,分羊肉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向工作人員打招呼,否則我也不至於吃不到羊肉。平時我隨你華元在血雨腥風中出生入死,拼着性命保你平平安安,沒有功勞有苦勞吧,到吃肉的時候,你卻不把我放在心上,這口氣擱在誰身上恐怕都咽不下。

得吃貨者得天下 爲什麼御手羊斟爲胃而敗國? 第2張

——這就是功臣心理,渴望被上司認可,本質上是居功自傲。

其次是要“味”。羊斟雖然是一個馬車伕,但不是一般的馬車伕,而是業務能力很強的馬車伕,替大幹部開車,又是貴族出生,免不了處處要“味”兒。沒有分到羊肉,羊斟自然而然地會這樣想:你華元不分給我羊肉,擺明着是在打我的臉,往後下面的人會怎麼想?他們會認爲我羊斟是銀樣蠟槍頭,中看不中用,那該是多麼掉底子的事情,今後還怎麼混呢?

——這就是老大心理,渴望被他人追捧,本質上是自我膨脹。

正是這兩種心理作祟,使羊斟鑽了牛角尖,最終導致他揮着鞭子,把承載着自己名譽的車子,趕進了唾沫紛飛的歷史。說到底,都是牛人思維惹的禍,當引以爲戒。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