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上的今天 > 歷史上的今天7月1號 香港迴歸特別行政區成立

歷史上的今天7月1號 香港迴歸特別行政區成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0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97年7月1日 (丁丑年五月廿七)香港迴歸

在19年前的今天,1997年7月1日 (農曆五月廿七),香港迴歸。

1997年7月1日零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在香港升起,經歷了百年滄桑的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中國政府開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零時4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在這裏莊嚴宣告:根據中英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兩國政府如期舉行了香港交接儀式,宣告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經歷了百年滄桑的香港迴歸祖國,標誌着香港同胞從此成爲祖國這塊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發展從此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中英兩國政府香港政權交接儀式是於6月30日午夜舉行的,23時42分,交接儀式正式開始。

歷史上的今天7月1號 香港迴歸特別行政區成立

在中英儀仗隊入場後,雙方禮號手吹響禮號。23時46分,國家主席江澤民、國務院總理李鵬、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錢其琛、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步入會場登上主席臺主禮臺。英國方面同時入場並上主席臺主禮臺的有查爾斯王子、首相布萊爾、外交大臣庫克、離任港督彭定康、國防參謀長查爾斯-格恩裏。

在儀仗隊行舉槍禮之後,查爾斯王子講話。他說,香港將從此交還中國,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香港將繼續擁有其明顯的特徵,繼續成爲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重要國際夥伴。

23時56分,中英雙方護旗手入場,象徵兩國政府香港政權交接的降旗、升旗儀式開始。出席儀式的中外來賓全體起立,全場目光都集中到豎立在主席臺主禮臺前東西側的旗杆上。

23時59分,英國國旗和香港旗在英國國歌樂曲聲中緩緩降落,隨着“米字旗”的降下,英國在香港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這時,距零點只差幾秒,全場一片肅穆。

7月1日零點整,激動人心的神聖時刻到來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隊奏起了雄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中國國旗和香港特區區旗一起徐徐升起。

全場沸騰了,許多眼睛裏噙滿激動的淚花,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照相機、攝影機的鏡頭不停地閃動,記錄下這一莊嚴的歷史時刻。

接着,江澤民主席走到鑲嵌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講臺前發表講話。他說,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這是中華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與正義事業的勝利。1997年7月1日這一天,將作爲值得人們永遠紀念的日子載入史冊。 江澤民主席的講話,激起全場6次長時間的熱烈掌聲。

隨後,中英兩國領導人走到主席臺前,握手合影。

凌晨0時12分,香港政權交接儀式結束。

1900年7月1日 (庚子年六月初五)清軍、義和團與八國聯軍天津激戰

在116年前的今天,1900年7月1日 (農曆六月初五),清軍、義和團與八國聯軍天津激戰。

1900年7月1日(距今116年)凌晨,義和團及清軍進攻租界,7時,開始向租界發炮,歷時4小時。至午,租界洋軍全力出擊,力戰5小時之久,敗回。

2日,馬玉昆及張德成分路於河東、紫竹林兩處與洋軍激戰。義和團死傷甚衆。馬玉昆部戰至翌日晚,將老龍頭站奪回,此役斃洋軍百餘名。

4日,裕祿致函各國駐津領事,表示“倘貴國下打津城,官兵亦不至租界,各守境地,兩不相侵”。

但這天,清子炮擊法租界竟日不絕。午後,義和團千餘人與大隊官軍合攻紫竹林,戰至傍晚7時方止。清軍副將韓照琦,在老龍頭火車站襲擊洋軍馬隊,傷斃數十,洋軍一隊乘小火輪由海河上侵,爲清軍呂道生部開炮擊退。

5日,直隸提督聶士成率武衛前軍3萬人,開抵天津,與浙江提督馬玉昆所統武衛左軍合攻紫竹林。同時,清軍三面圍攻天津機器東局,一日內連攻5次,“該局煙霧迷天,洋兵紛紛竄出”。

6日,清廷諭令裕祿“督飭各軍,先將東局洋匪悉數殄滅;一面合力攻取紫竹林,以次恢復大沽口炮臺”,並強調“總以堵截北竄之路爲第一要著”。

歷史上的今天7月1號 香港迴歸特別行政區成立 第2張

義和團民在天津老龍頭火車站同日、俄軍激戰

該日,自晨至暮,雙方激烈炮戰。清軍集中炮火轟擊天津車站及租界。洋軍則首次大規模炮擊天津城,以十餘門大炮,濫轟各衙署、城樓及民居。督署、運署、海關道署、水師營、鼓樓等均中彈受損。“西門內外民房”及“南頭窯、姚家灣、宮南、宮北、金家窯、鍋店街、估衣街、侯家後等處,皆見炮彈,皆有被擊死傷者。”天津城“四門皆閉”。

當炮戰方酣時,義和團數次進襲租界,因租界的各個街口埋下地雷,“天下第一團”張德成部用田單火攻破敵法,在50頭牛的雙角上綁紮上鋒利的匕首,尾上綁孔火把,澆上油,點火後把牛趕往租界。狂奔的火牛把地雷全部踩響,“拳民”們乘勢攻入。

7日,自晨至夜,洋軍仍不時向城內炮擊。督署又中彈,死親兵9人。天后宮、金家窯、南頭窯、毛賈夥巷等處居民、行人,多有被擊傷亡者。清軍三面炮擊紫竹林,擊焚洋樓不少。洋軍亦在小營門暨租界樓房用炮還擊。

8日,義和團數千人往攻紫竹林。清軍向紫竹林繼續發炮,租界洋軍分路出戰,聶士成部、馬玉昆部及淮練各軍,併力接仗,酣戰竟日。聶士成親率營官遊擊宋佔標部,與洋兵戰於天津南郊。機器南局附近,清軍設新式大炮二尊,與租界以西之炮火配合,聲勢甚猛,洋軍亦向城內發炮數百,城內火光連天。

9日,清廷以直隸提督聶士成“不知振作”,“並無成績”,於革職留任處分,並責令“嚴督所部各營,迅將紫竹林洋人剿辦”。而這天聶士成戰死於天津八里臺。裕祿奏報經過:“十三日醜刻,有洋兵大股來襲該軍駐紮八里臺之隊。洋兵四面環擊,槍炮如雨。該提督兩腿均受槍傷,猶督兵不許少退。營官宋佔標勸令退後將息,該提督奮不可遏,仍復恃刀督戰,又被敵槍洞穿左右兩腮,項側、腦門等處,臍下寸許被炮彈炸穿,腸出數寸,登時陣亡。其營官宋佔標亦隨同殉難。經弁兵等將該提督屍骸奪回。”

當日,租界日軍步兵1000人,騎兵150人,野戰炮隊兩中隊,俄軍400人,英軍1000人,猛攻清軍炮兵陣地機器西局等處。義和團民於賽馬場攔擊,日騎兵往來奔突,團民死百名,清軍死約300人。洋軍佔領西局,縱火將西局焚燬。淮軍前左營及練軍新槍隊中營趕往奮戰,將洋軍驅回租界。是役美艦指揮官戴維斯被擊斃,副將臘斯公受傷。下午3時,清軍與義和團民再攻紫竹林,張德成親臨指揮,擊斃洋兵數十。有報道說,是日團民戰死達2000名之多,系因官兵有意驅團民作前敵,官兵“往村莊搜捕團匪,責令充先鋒當前敵,否則殺死,團匪無奈,只得執刀前行”。“前列者已死,在後者畏懼欲逃,官兵見之大怒,有退後者即用槍擊死,故是夕團匪死者如此之多,並非皆洋兵打死。”

10日,洋人致函裕祿:“中國炮彈若再向租界轟放,則我等必當用炮轟擊津城。”裕祿復書拒之。晚,日、德、俄軍共8000人,分兩路攻擊津城,日軍觸雷,傷亡六七百人。當晚,馬玉昆率部隊6營,由老尤頭火車站進攻。右路統領李大川率隊將鐵路奪佔,李中彈陣亡,清軍繼續炮擊紫竹林,義和團“持刀遊行,齊嘯助戰”。裕祿賞天津各軍銀10萬兩。義和團王德成等麪粉24000餘斤。

11日,凌晨3時,義和團及清軍猛攻老龍頭車站,激戰3小時,法軍死10人,傷34人;日軍死23人,傷60人;英軍略有死傷。清軍及團民陣亡達300人。黎明,河東地區亦發生激烈戰鬥,清軍奮勇,洋軍敗走。市民紛送白糖餅、綠豆湯、西瓜、冰水等慰問將士。

午後1點,洋軍炮轟津城居民。炮聲連連不斷,分府署被擊焚,南城牆被擊大窟窿10餘個,西南門中炮彈亦不少,督署中炮彈20餘枚,水師營望樓被擊毀,金家窯見炮彈,河北大街亦見炮彈。“逃難人民,男女老幼,紛紛於道,慘不忍睹。”

這天,天津鎮總兵羅榮光服毒自盡。

1916年7月1日 (丙辰年六月初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法發動索姆河戰役

在100年前的今天,1916年7月1日 (農曆六月初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法發動索姆河戰役。

自1916年7月1日(距今100年)起至11月18日止,英國青年的精華,以及德國和法國青年花朵般的年華,在法國北部索姆河的泥淖中化爲塵土消失了。英軍最高司令部調動大量步兵,向難以攻破的帶刺鐵絲網和隱蔽得深不可及的德軍機槍陣地發起集團衝鋒,竭力奪取幾百碼炸得土崩地裂的無用之地,爲此犧牲了成千上萬年輕士兵的生命---僅在頭一天,英國就損失了6萬人(其中戰死1.9萬人)。

6月30日,英國第4集團軍在亨利-拉林森上將的率領下於索姆河以北展開了5天的攻勢。福煦的部隊屯兵河流南岸。他們欲把德軍引至他們軍隊之間,然後進行夾擊。

歷史上的今天7月1號 香港迴歸特別行政區成立 第3張

英軍第十七倫敦團穿越沼澤地跋涉前進

這次進攻幾個月前就已籌劃,但由於在凡爾登進展不利,以致拖延至今。自從2月21日,1000門德國大炮開始向這座古老的城市周圍炮轟時,雙方傷亡都很慘重。德軍6月20日使用了一種新型的雙光氣毒氣彈。一批失去視力和癱瘓的士兵必須首先予以撤離,根本來不及往索姆河調集任何援兵。所幸的是,俄軍勃魯西洛夫6月2日開始對奧德戰線進行大規模的反攻,迫使德國從凡爾登抽走一些兵力。

怎樣才能避免索姆河變成另一個凡爾登的呢?除了南北夾攻的戰略外,英國也發明了一種新型武器。這就是機槍穿不透的運載裝置--“坦克”。

7月1日。協約國今晨發動的大規模攻勢在晚間被迫停止。只有法軍打了一些勝仗,英軍僅在邊緣向前推進了一些,但傷亡慘重。

在250門大炮(是法國的一半)作好轟炸準備的情況下,英國第四軍的11個師向索姆河以北發起進攻。黑壓壓的士兵執行軍今,“井井有條地排成行”,在大炮、機槍和迫擊炮的槍林彈雨中向前推進。每人都揹着66磅的裝備。

英軍在敵後未作隱蔽的準備,再加上長時間的炮火掩護,使得英軍喪失了突然襲擊的希望,只是在側翼佔領了幾個村莊。法軍的進攻雖然缺少奇襲,但進展尚好,不過不夠深入。

據初步報道,英軍今天傷亡60000人。這是在這場代價巨大的戰爭中迄今所報的人員傷亡最大的數目。法軍損失雖然也不輕,但遠遠不及英軍傷亡的人數。英軍統帥道格拉斯·黑格爵士現在必須在繼續這一消耗戰和停戰設防之間進行選擇。

1921年7月1日 (辛酉年五月廿六)中國共產黨成立紀念日

在95年前的今天,1921年7月1日 (農曆五月廿六),中國共產黨成立紀念日。

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提起“七·一”這個日子,可能所有的中國人都不會陌生,人們都知道它是中國共產黨的生日。其實,熟知黨史的人都清楚,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日子,應該是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日期,也就是1921年7月23日,而不是一般人認爲的1921年7月1日(距今95年)。那麼,爲什麼中國共產黨成立紀念日同她實際成立的日期不符合呢?談起這件事情,我們不能不提及一段關於查證黨的生日日期的佳話。

衆所周知,每年的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的建黨紀念日,不過紀念日不等於誕生日,標誌着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是第一次代表大會,這次代表大會於1921年召開,過去人們都把1921年的7月1日作爲代表大會的召開日,但是真實的時間在很長時間內人們並不清楚,其實爲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時間在1938年以前也沒有一致的意見,這是由於建黨本身要經歷一個較長的過程,並不是像人的嬰兒那樣有一個從母體中間誕生的準確日子。

歷史上的今天7月1號 香港迴歸特別行政區成立 第4張

中國共產黨一大以後,長時間處於祕密狀態,早期的黨員大部分都犧牲了或者脫黨了,早期的文獻在國內也大多數都沒有保存下來,1937年中中共中央進入延安以後環境了,需要在全國擴大影響並凝聚全黨,1938年春天,毛澤東決定舉行建黨紀念,並把黨的一大作爲黨的正式誕生日,當時在延安參加過一大的只有毛澤東、董必武兩個人,他們兩個人又都沒有當年的文字材料,只記得7月間到上海開會,毛澤東、董必武經過研究決定取7月月首這一天,也就是7月1日爲建黨紀念日。

1938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的演講中正式提出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建立17週年紀念日,應該說這句話的用語還是很慎重的,只認爲這一天是紀念日,不過後來一些宣傳材料的撰寫者想當然的理解毛澤東這句話,把紀念日寫成誕生日,因此一直到1980年以前,國內的史書都把一大寫成是1921年7月1日(距今95年)召開,其實解放初期一些領導人曾做過一大的考證工作,在50年代參加過一大的李達夫婦和已經脫黨的包惠生、劉仁靜等人都在回憶錄中間講,一大是在暑假期間召開的,因爲當時毛澤東在內的多數代表都在學校裏頭讀書或者教書呢,只有放假才能脫身,而當時的國內放暑假時間是在7月中旬以後,1957年當時的蘇共中央把共產國際中間的中共檔案移交到北京,其中就有一大的重要線索,可惜的是當系的國內黨史界鑑於中央已經確定7.1是建黨日了,就沒有人認真考證蘇聯帶來的那些材料來研究準確的日子。

歷史上的今天7月1號 香港迴歸特別行政區成立 第5張

1978年末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了撥亂反正,對黨史問題進行了全面的科研。1979年中央黨校集中了一批史學家,以解放軍後進學院教員紹爲正爲首的小組負責考證一大的具體情況,他們首先從1957年蘇聯移交的檔案中找到了一大召開的日期是7月23日,因爲當時蘇聯有代表來參加,不過需要國內的材料佐證才能最後認定,根據衆多的當事人回憶和國際代表的報告都說會議在上海開了8天,研究人員就開始查找當年的報紙,果然在1921年8月初的申報上查到了大東旅館謀殺案的時間就是在7月31日凌晨,7月31日再往前推8天,正好是7月23日,有關一大召開日期的研究成果在1980年就上報了中共中央,當時中共中央書記處還討論了是不是修改建黨紀念日,但是考慮到幾十年來的習慣,再加上毛澤東當時只確定了七一是紀念日,因此中央最後決定還是不予改變,不過在中共黨史年表中間和後來的黨史書籍中間把黨的誕生日寫成爲7月23日。

我們講歷史從來是今天的一面鏡子,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待以往的事件,才能培養現實工作中間的科學態度,通過對中共一大日期的查證,人們就可以看到,用實事求是的精神指導史學研究在三中全會改革開放之後有了重大進步,當然了今天的中國共產黨人繼續紀念七一這個建黨紀念日,同時也應該知道這是一個象徵性的日子,真實的一大召開日是7月23日。

1931年7月1日 (辛未年五月十六)蔣介石發動第三次“圍剿”

在85年前的今天,1931年7月1日 (農曆五月十六),蔣介石發動第三次“圍剿”。

歷史上的今天7月1號 香港迴歸特別行政區成立 第6張

親臨南昌指揮“圍剿”的蔣介石

1931年7月1日(距今85年),蔣介石、何應欽坐鎮南昌,指揮23師又3個旅共30萬人的兵力,對中央革命根據地和紅一方面軍發起第三次“圍剿”。蔣介石親任司令,並聘請德、日、英等國軍事顧問,以嫡系部隊5個師爲主力,採取“長驅直入”、“分進合擊”的戰術,分兵兩路展開鉗形攻勢向贛南、閩西的紅軍根據地進攻,企圖消滅紅軍於贛江東岸。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