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爲大漢中興付出最多的開國功臣,整個家族以生命獻祭劉氏江山

爲大漢中興付出最多的開國功臣,整個家族以生命獻祭劉氏江山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姓可以說是爲大漢王朝付出最多的姓氏了。西漢時有隴西李氏家族的李廣,爲漢朝守衛邊疆抗擊匈奴數十載,最後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憤愧自殺。李廣之子李椒,曾爲代郡守,防備匈奴,多有戰功,卻也在三十多歲時就在戰場上爲國捐軀。還有李廣之孫李陵,竟率五千步卒與八萬匈奴騎兵鏖戰於浚稽山,殺敵數萬,最後因寡不敵衆兵敗被俘,最終流落北荒,淒涼落幕。

爲大漢中興付出最多的開國功臣,整個家族以生命獻祭劉氏江山

所以說李氏爲了大漢江山,竟付出了三代人的生命。而到了東西漢之交的新朝,又有一個南陽李氏家族,竟因一句讖語,又爲大漢江山的復興獻上了自己整個家族的生命。

所謂讖語,就是在民間流傳的預言,比如說早在東漢光武帝劉秀出生之前,民間就流傳着“劉秀當爲天子”的讖語;魯迅先生曾說過:“路,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走的人多了,也就自然成了路。”其實,讖也是無所謂有或無的,說的人多了,也就成了強烈的心理暗示,久而久之,便能把那潛藏的野心全面激發出來。比如劉秀對讖的態度,就從剛開始的感覺好玩兒,到越聽越多,則變得半信半疑,直到這南陽李氏家族獻上的這條讖語的出現,他才終於改變態度,決定姑且信之,姑且一試。

這條讖就是:“劉氏復興,李氏爲輔。”

就八個字,很直白,也很簡單,雖是古文,卻根本無需解釋。它在史書中第一次出現,是在新朝地黃二年(公元21年)春,當時有個研究讖緯的卜者王況跟魏郡太守李焉說,李姓在五行中爲火,可助劉氏復興漢室。兩人遂合謀編寫了一本十餘萬字的反動手冊,專門論述新莽將如何倒臺,漢室會如何復興的。當然,書剛寫好,便事發,兩人均被新帝王莽所殺。

然而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有了這條讖的加持,又出現了個李姓家族開始蠢蠢欲動了。這個家族,自然就是是南陽豪傑李通一族。

李通,字次元,南陽宛城人。李家累世都是南陽鉅商,家資甚富。李通的父親李守,身高九尺(約合今兩米零七),容貌絕異,爲人嚴毅,即使在家裏也和官府一樣絲毫不苟。他早年間曾拜讖緯學大師劉歆爲師,學習儒經及讖緯星象之術,後擔任王莽的宗卿師(主管宗室之官)。所以在李守的影響下,李通也精通儒經及讖緯,學問極好,惜仕途不順,一直只擔任些縣丞之類的小吏。然而這條讖的出現,最終竟徹底顛覆了李家的命運。

原來,李守當年,曾好花過一段時間研究過讖,也經常跟李通說起劉氏復興李氏爲輔之類的話。卻沒想到言者無意聽者有心,李通本來就心有大志,聽了父親這話更是深信不疑,乃毅然辭官回家,尋找可以輔佐的劉氏,等待宿命的降臨。

這一等就等到綠林兵起,南陽騷動,李通便再也坐不住了。剛好他的堂弟李軼(軼音意)也是個極不安分之人,於是就跟李通說:“今四方擾亂,新室且亡,漢當更興。南陽宗室,獨劉縯劉秀兩兄弟泛愛容衆,可與謀大事。”李通早就等着弟弟這句話,聞言自然一拍即合,乃大笑道:“正吾意也。”

也就是那麼巧,劉秀當時剛好就在宛城賣糧食,李通聽說,便叫李軼去請劉秀來府中謀議大事。

然而劉秀一聽李軼來訪,頓時心下一沉,當即來了個大門緊閉,避而不見。

爲大漢中興付出最多的開國功臣,整個家族以生命獻祭劉氏江山 第2張

劉秀甚溫良友善之人,這次怎麼如此沒禮貌?原來,劉家與李家素有仇怨,當年李通有個同母弟叫申屠臣,是南陽一帶有名的神醫,有次劉縯好友生病,便派人去請申屠臣來看病,沒想到申屠臣架子很大,醫德敗壞,爆脾氣劉縯於是當場上演醫鬧,失手之下竟把申屠臣給殺了。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劉秀的哥哥殺了人家的弟弟,現在人家找上門來,不是尋仇,還能幹嘛呢?所以劉秀當然不見,傻子才見,這可是人家的地盤,不注意到時連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所以還是趕緊收拾包袱準備跑路吧。

但李軼身懷重任而來,豈肯輕易罷休?結果他竟一日一夜堵在門口,如此侯見,聞所未聞,劉秀無奈,只得勉強與之相見。李軼道明來意,又極言申屠臣之事,全是他咎由自取,我等李氏族人並未怪過令兄,且時過境遷,不足爲念,今日真是有要事相商,誠無它意,文叔(劉秀字)去了便知。

劉秀心想,劉李二家多年仇怨,總要有個了當,所謂冤家宜解不宜結,今日就是龍潭虎穴,我也闖一闖吧!何況大家是同鄉,低頭不見擡頭見的,這輩子總不能永遠躲着對方。

於是劉秀慨然許往,但爲防萬一,他在袖中藏了一把短刀,到時候當真出事,便跟他們拼了就是。

爲大漢中興付出最多的開國功臣,整個家族以生命獻祭劉氏江山 第3張

然而劉秀來到李府後,卻並沒有見到李通,據說是病了,接待他的是李通的哥哥李倏和弟弟李寵、李鬆。李鬆等人見到劉秀,非常開心,開口便說天下擾亂飢餓,下江兵盛,王莽敗亡不久,我等不如……

劉秀本以爲李家請他來若不是爲了尋仇,那便是爲求和好,可沒想到竟是如此大事,不由暗暗心驚,又覺李氏素豪富,何以拋家舍業,行此冒險之事,故一時也不敢答應。李通在內室聽得着急,便再也不生病了,遣人急召劉秀入內議事。劉秀聞言心中然一笑:這纔對嘛,你們帶頭大哥早該出面了。

李通看到劉秀進來,雖仍半臥在牀上,但一接近就來了個熱烈的握手。劉秀措不及防,袖中短刀被抓個正着,不由大窘。李通卻笑問:“文叔單刀赴會,一何武也!”

劉秀老臉一紅,也笑:“此倉卒時以備不虞耳,李兄不必介懷。不過吾觀李兄臉色紅潤,雙手甚是有勁,此一何病也!”兩人乃會心大笑,芥蒂盡除。

到得此時,李通這纔將那句讖語和盤托出,並代表李氏,願持兵執銳,助劉氏成就大業!劉秀恍然大悟,但他心中還有最後一個顧慮,這個顧慮就是李通的父親李守,要知道李守此時正在長安做官,且素爲王莽所看重,李通竟在這個當口造反,於情理不合,更置父親於絕境,實在大大的不孝!遂又問:“當如宗卿師何?”

李通早知劉秀必有此問,當即答道:“已自有度矣。”原來他已安排族侄李季去長安接李守了,這個完全不用擔心。

劉秀見李通行事縝密,不似冒然起意,這纔打消了所有顧慮,正式代表劉氏與李氏結成同盟,並詳細約定了整個起義計劃。

起義時間,定在當年(地黃三年)十月立秋農閒之際,南陽各地兵丁會聚宛城都試(漢代各郡中每年舉行一次的軍事演習,以對郡兵進行考覈)騎士之日。這一天,南陽太守甄阜及都尉樑丘賜都將親臨校場閱兵,李氏族人則可趁機劫持二人,,奪了秋稅與武庫,因以號令大衆,可不費吹灰之力而坐得宛城。計議已定,雙方乃分頭行事,李通去聯繫南陽郡掾史張順等人爲內應;劉秀則以販谷之資,在宛城祕密購置弓弩兵器及紅色盔甲(漢朝尚赤),完了便攜李家代表李軼潛回舂陵,通知大哥劉縯舉兵相應。

從宛城到舂陵,航空距離近三百里,劉秀、李軼及衆賓客數十人之多,又運有大量兵器甲仗,爲避開官府盤查,他們只能晝伏夜出,走那山野小路,這樣一來,等他們到達舂陵,恐怕黃花菜都涼了。所以劉秀與李軼商量,先遣一賓客以快馬趕至舂陵,將詳情告知劉縯。劉縯聞信大喜,立刻召集死黨豪傑,與之議道:“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連年,兵革並起,此乃天亡之時,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也!”

劉縯與大家商量造反,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如今老大終於發話,衆人自鬨然響應,一股豪情,直衝雲霄,乃約定都試之日同時舉兵,衆人各回地方召集小弟不提。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衆人正雄心勃勃想要大幹一場,宛城那邊卻出事了。原來李通遇人不淑,他的內應張順竟然臨陣倒戈,向南陽太守甄阜告發了李家的密謀。這下李通可慘了,一家人都被官府抓了去,只有他和弟弟李鬆跑得快,得以騎馬逃出生天。

宛城事發後不久,李守一家在長安遇害。與此同時,李通在宛城的妻子、兄弟、門宗等六十四人,也被拉上菜市口當街斬首,然後焚屍棄市,挫骨揚灰,焦臭之味,飄揚十里。

爲大漢中興付出最多的開國功臣,整個家族以生命獻祭劉氏江山 第4張

李通、李軼、李鬆三人無疑是劉秀的“革命”啓蒙者,李氏兄弟更是打響了南陽豪傑復漢第一槍,爲革命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他們無疑都是覆滅王莽的功臣,而以他們爲首的南陽豪傑後來都成爲了劉玄更始政權的重臣大將,李通更被拜爲大將軍、封西平王,後來還娶了劉秀的妹妹劉伯姬,而以此姻親關係保護了劉秀的周全,使劉秀在更始政權中激烈的政治鬥爭中得以倖存,李通也因此成爲了東漢的開國功臣;只可惜李軼、李鬆後來站錯了隊,跟着更始帝劉玄一條道走到了黑,最終落得一個身敗名裂的結局,可見革命需要勇氣,更需要運氣。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