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商朝迎來短暫的復興,卻又遭到洪水襲擊

商朝迎來短暫的復興,卻又遭到洪水襲擊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商朝歷史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雖然在《史記·殷本紀》等衆多史書中都提到,在帝河亶甲一朝商朝復衰,但就筆者看來,商朝真正的復衰時刻應該早在帝外壬時期便已顯現,甚至應該說在帝仲丁末年便有了苗頭。而帝河亶甲只是因爲前兩朝外患積累的太多,需要忙於武力平叛從而忽略了文治,纔將這早已出現的衰弱苗頭暴露出來。

商朝迎來短暫的復興,卻又遭到洪水襲擊

《史記》中帝河亶甲時殷商復衰的描述

我們不能盲目的否定帝河亶甲的功績,畢竟他身處九世之亂的混亂時期,又僅在位九年,忽略文治導致衰弱趨勢明顯也情有可原。他能在幾年的時間裏,調動王師和親商的諸侯軍隊將積累了三代的叛亂全部平息,可見其實力非凡。

在帝河亶甲離世後,他的兒子祖乙沒有讓王位再次被奪走,成爲商朝第十三位君王。帝祖乙,姓子名滕(《竹書》所記之名),在帝外壬期間就跟父親河亶甲一起治理着自己的封地。在父王帝河亶甲東征西討時,他留在朝中,也間接鍛鍊了他處理政務的能力。

帝祖乙繼位後,沒有了外患的他應該努力搞好生產,開始文治了,可突發的一件熱鬧事卻打亂了他的計劃,需要馬上去做,這件熱鬧事便是再次遷都。由於他父王所立都城相又被黃河氾濫的洪水所襲擾,城牆被毀,田地被淹,帝祖乙無奈之下只得帶領衆人遷都到了耿地。

帝祖乙選擇耿地作爲新國都,原因很簡單,就是這裏暫時沒有洪水且土地肥沃,適合發展生產。所以一行人在此建起了臨時行宮,並組織民夫開始建造王城。正當商朝人爲新建都城忙得熱火朝天之時,麻煩事又來了。

在他們來到耿地的第二年,黃河水氾濫得更加嚴重,一直蔓延到了耿地。耿地剛剛建起的王城雛形哪裏禁得住這洪水猛獸,僅僅幾次洪峯過境,王城建造工地就成了王城遺址。帝祖乙看着四周的洪水,有種望洋興嘆的感覺,無奈之下只得再次遷都。

商朝迎來短暫的復興,卻又遭到洪水襲擊 第2張

這一次帝祖乙學乖了,他不再挑選什麼水草肥美、土地肥沃的地方了,首先要選擇的就是安全。於是,這新的都城最後選擇到了庇,而選擇庇的關鍵就在於:第一,此地地勢較高,可以躲避洪水;第二,此地臨近忠於自己的大彭國,在王都沒有建好前,有大彭國的保護比較安全。

庇在帝祖乙八年建城成功,《史記·殷本紀》中稱其爲邢,也許是因爲耿地的都城根本沒有建立起來,所以司馬公都不認爲那是一座都城,也不予記載。筆者也認爲耿地並不能算是一個商朝的都城,頂多算是一個臨時指揮所,但畢竟帝祖乙興師動衆地搬了兩次家,因此在下把帝祖乙的這段經歷算成兩次遷都,僅有一個都城。

在庇還在建造期間,帝祖乙爲了鞏固自己的安全,召來了大彭國與韋國的國君彭伯與韋伯。由於二人在帝河亶甲期間幫助朝廷平定了邳國、班方、姺國的叛亂有功,特進行封賞嘉獎。雖然這次沒有給兩位伯爵更進一級,仍然是伯的身份,但由天子以昭告天下的形式,爲這代伯爵正名也是無上的光榮了。

現在終於穩定了,不用再被迫搬家了,又敕封了彭伯和韋伯,讓他們拱衛着自己,帝祖乙可以安心搞生產了。在他繼位後的第三年,帝祖乙任命了帝太戊時期能臣巫咸的兒子巫賢爲卿士,讓他輔佐自己來治理商朝,商朝也在帝祖乙手中得以短暫復興。

商朝得到短暫復興這件事在《史記》等衆多史籍中也被記載了下來,在《竹書紀年》中甚至對帝祖乙大家讚揚,稱其爲商中宗。但是,咱們都知道商中宗乃是在位七十五年,帶着衰落的商朝中興的那位帝太戊。帝祖乙時期雖然商朝得以短暫復興,但時間太短,成效也遠不及帝太戊,因此筆者並不贊同《竹書》的說法,更傾向於帝祖乙爲商穆王的廟號。

商朝迎來短暫的復興,卻又遭到洪水襲擊 第3張

《竹書》獨贊帝祖乙爲中宗

在《諡法》中,把佈德執義曰穆,這一點很像帝祖乙所做的功績,因此商穆王稱號名副其實。就在帝祖乙努力把商朝復興起來的同時,一個西部的諸侯國也發展的十分繁盛,並受到了商王的封賞與認可,這位諸侯到底是誰?他在之後的歷史中會起到怎樣的作用呢?咱們下次再敘。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