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揭祕:一品封疆大吏爲什麼沒人願意當?

揭祕:一品封疆大吏爲什麼沒人願意當?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3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一品封疆大吏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中國上古時代,統治國家的方式是爲分封制,但是隨着國家版圖的擴大,分封制的弊端越來越大,就如東周時期,代表國家最高統治階層的周天子早已名存實亡,因此秦國在同一天下後,秦始皇嬴政採用了李斯的建議,推行郡縣制,每個郡縣設立地方行政長官,統一歸中央朝廷管轄,這樣一來,則極大程度加強了中央集權。

揭祕:一品封疆大吏爲什麼沒人願意當?

官職一多,自然也有大小文武之分,後又衍生輕重虛實之職位,官職的系統化,使得皇帝統治國家的壓力大大減少,對民生的安定也有很大幫助。可是官場如戰場,既然當官有高低之分,那麼肯定就有競爭,對權力和金錢的慾望,任誰也無法滅絕。

後世隨着官職的完善,漸漸出現了九品十八級,來代表官職的等級,“正一品”最高,“從一品”最低。古代封建社會不像如今這麼平等、自由、民主,在古代,當的官越高,掌握的權勢也越大,誰都想位極人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誰都想成爲封疆大吏,官居一品。

揭祕:一品封疆大吏爲什麼沒人願意當? 第2張

但是在清朝,有一個官職,既屬於封疆大吏,官職又爲例正一品,但是稍微有事業心的官員,都不想擔任這個官,那麼這究竟是什麼官職,會出現如此怪象?

我們先簡單瞭解下清朝的官員制度:清朝主要分爲中央和地方兩類官職,中央主要的官職機構爲內閣、軍機處、六部等,而地方上最大的官職,無非就是總督、巡撫、提督等。

首先巡撫是從二品的官職,如果兼職兵部侍郎頭銜的就是正二品,像康熙年間的大臣年羹堯,還有慈禧太后掌權時期的李鴻章,都是一省巡撫;總督則在巡撫之上,如果兼職兵部尚書,則是從一品的高官,總督管轄多省地區;而提督一職就厲害了,這個官職比巡撫、總督還要高,即使不兼職,也是正兒八經的一品大員,然而,如此顯赫的職位,卻沒有人想做,這是爲何?

揭祕:一品封疆大吏爲什麼沒人願意當? 第3張

因爲提督這個官職是在太尷尬了,雖然提督的品級和名稱十分響亮,表面上是封疆大吏,但是並無多少實權。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有了實權,纔是真正掌握了話語權,沒有實權,品級再高也就多點工資,但是清朝當官的有幾個在乎那點工資的,因此這個沒有實權的提督根本沒人在乎。

提督在清朝是綠營的最高長官,按理來說,是和八旗將軍平起平坐的官員,但是事實知府都能隨便給提督臉色,因爲知府好歹還有直接上奏朝廷的權力,可以隨便高提督的狀,但是提督卻沒有直接上奏的權力。由於綠營是漢人官銜制度,在滿清政府看來,八旗纔是自己的“嫡系”,因此,提督雖然是綠營的最高長官,卻無法輕易調動綠營。

在清朝,有一個考覈官員的制度叫做“大計”,三年一次,比提督職位低的總督、巡撫都有考察地方官的權力,而提督卻是被考察的對象,可以說,提督的任免都掌握在總督、巡撫的手中,這就造成了官職大的提督還要在官職小的總督、巡撫面前“裝孫子”。

所以,提督雖然官居一品,但是稍微有上進心的官員,都不想做這樣的一品大員,如果皇帝要將一位三、四品的官員升爲一品的提督,各位千萬不要認爲這是皇帝對他青眼有加,其實這是對他有意見,明升暗降,而造成的這一種情形的很大原因,就是清朝統治階層對漢人的不信任。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