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太平天國北伐軍壯烈的最後一戰——馮官屯之戰

太平天國北伐軍壯烈的最後一戰——馮官屯之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854年4月29日,太平天國北伐軍在林鳳祥、李開芳帶領下,衝破重圍,自阜城南下,於5月5日攻克連鎮。爲接應北伐援軍,李開芳又與林鳳祥相商,於5月28日統帶630餘名騎兵南下,次日佔據高唐,在高唐與勝保爲首的清軍相持9個多月。1855年3月7日,僧格林沁攻克連鎮,北伐軍主力覆滅,旋奉命“帶兵馳往高唐督辦軍務”。李開芳又於3月17日夜率餘衆300餘人自高唐突圍而出。太平天國北伐戰爭進入最後的階段。

自高唐突圍後,太平軍直奔東南而去。僧格林沁亦整隊窮追。途中,太平軍打聽到茌平馮官屯糧草甚多,遂一鼓而進,向屯內發動攻擊。當地地主武裝企圖抵擋,但經不住太平軍的銳利攻勢,武監生鄒桂林等執械阻擋,先後被殺,太平軍乘勝佔領了馮官屯。鑑於該屯不僅確實有糧,而且還有城堡,加上後面官兵追趕甚急,太平軍遂決定在此據守,進行最後的抵抗。

太平天國北伐軍壯烈的最後一戰——馮官屯之戰

馮官屯距高唐州城45裏,距茌平縣城18裏。 “屯內富室之居高樓大廈,繚以牆垣,皆磚石爲之”,“十分堅固,炮不能入”。太平軍佔據該屯以後,迅速“用各種大木器周圍堵住”,“內掘陷坑,排列槍炮,守禦極嚴”。僧格林沁率領清軍“追至屯外,用馬步隊圈圍”。太平軍見官兵近前,即放槍炮。僧格林沁只得率部在屯外“環圩築堤、扎望樓以圍困之”。

3月19日,僧格林沁即以優勢兵力向太平軍發動猛烈進攻。官兵蜂擁而前,很快由屯西攻入村內,雙方短兵相接,展開肉搏,戰鬥極爲慘烈。太平軍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浴血奮戰,殺傷一批清軍。但太平軍傷亡亦重,終以敵衆我寡,被迫放棄西面兩村,退守馮官屯東南一隅,繼續抵死抗拒。

3月22日,清軍從高唐將大炮運到,遂向馮官屯轟擊,轟倒樓房數座,太平軍傷亡多人。當時,李開芳將作戰指揮部設在地主鄒振岐家,而鄒振岐早已逃出馮官屯,並令其子鄒湘皋往僧格林沁大營報告李開芳所在位置,於是“官軍以巨炮轟擊,倉箱盡毀”,以致太平軍無所得食。從此,太平軍糧草漸漸缺乏。其後,僧格林沁更是屢令官兵向村內轟擊,致使“村內房屋,皆被擊塌”。在這種情況下,勇敢機智的太平軍將士們,“因房屋不能棲止,在村內挖掘地壕,盤旋三匝,可由地下通行”,然後又在壕溝中挖掘地窖,“以避槍炮”,且資住宿。在窖外,又遍挖小孔,“伏於地下向外瞄視”,若官兵來攻,即向敵開槍”,故能擊敵而不爲敵所擊。李開芳甚至還利用所挖地道,對付清軍炮隊,將僧格林沁“炮臺轟倒,擊死炮隊弁兵多名”。

3—4月間,官兵連日進攻,屢屢受挫。太平軍區區數百人,打起仗來卻異常英勇頑強,官軍每次進攻都是丟下一批屍體,大敗而回。這一切簡直使僧格林沁束手無策,更生怕曠日持久而重蹈勝保被革職問罪的覆轍,在萬般無奈情況下,僧格林沁又重演水攻連鎮的故技,僧格林沁下令“沿河築堤”,以便開渠引水入屯。由於“運河勢低,馮官屯地高”,僧格林沁“先將四周築牆,外挖寬溝,挖壕之土,加培內牆”。僧格林沁徵集民夫,“沿道築堤”,開挖渠道,“自東昌三孔橋起,至馮官屯石橋止”。此溝口寬五六米,底寬2米有餘,深約2米,長達123華里,費時逾月,用去52000餘貫錢,至4月19日完工,即引運河水入壕。僧格林沁更飛速調集民夫2000人,用水車巴斗將水灌入牆內,牆外仍築土墩,排列槍炮,“令兵勇站立瞭望”,“加意防範”,以防太平軍“突出挖牆倒浸”。“自水灌入壕後,將賊偷挖地雷多處均沖塌陷。”從此,北伐太平軍的鬥爭,便進入了最艱苦、最悲壯的階段。

太平天國北伐軍壯烈的最後一戰——馮官屯之戰 第2張

在此期間,太平軍也一面堅守陣地,一面繼續尋找機會突圍。4月14日,太平軍不動聲色,潛行出壕,向屯西南清軍發起猛烈進攻,以爲突圍之試探。清軍發現太平軍的意圖後,立即組織兵力攔阻。由於清軍槍炮密集,太平軍遂被迫退回屯內。次日夜間,太平軍又沿着向西南清軍炮臺方向早已挖好的地道運動,乘清軍不備,“全隊撲出,直衝炮臺”。在太平軍突如其來的攻勢面前,炮臺清軍登時潰亂。守將格洪額見勢不妙,“帶隊先奔”。太平軍撲上炮臺,活捉以前投降清軍、已升任都司的叛徒毛勇石(後被太平軍處死)。已佔據炮臺的太平軍,一面迅速將拉不走的炮位炮眼封死,使其不能繼續使用,一面又“將炮臺前壕牆轟塌”,使官軍數日所築大段壕牆毀於一旦。太平軍隨即由炮臺一帶向外衝擊。僧格林沁聞訊後,慌忙帶大兵來援,並下令開炮轟擊太平軍。太平軍將士英勇衝鋒,斬僧格林沁親隨、三等侍衛巴薩拉,連僧格林沁坐騎前胸亦爲擡炮穿過,隨從戈什哈也爲太平軍擊斃。僧格林沁雖未受傷,但已嚇得喪魂失魄。後因官軍繼續開炮轟擊,加以衆寡懸殊,太平軍被迫丟下所攜沉重木梯等械,退回屯內。是役,太平軍奪取了清軍的炮位,給清軍以較大殺傷,清軍官弁各勇30餘名被殺,且受傷者甚多。因疏於防範,僧格林沁被清廷交部議處。4月19日夜,太平軍又謀突圍,他們用所造“上拴大炮”的長梯向外轟打,清軍“傷亡兵丁不少”。僧格林沁“親督大隊圍攻,坐馬受傷,袍襟亦有傷痕”。

此後,僧格林沁派兵勇數千,“晝夜車挽手推,並用戽水之法”,“灌注不息”。由於太平軍所佔之處,地勢較高,僧格林沁又督兵勇繼續“將圍牆培厚加高,水勢擡起,用水車水機水戽盡力澆灌,晝夜不息”。加上連日大雨,水勢大漲”,漸漸淹至太平軍所據之地。不久,太平軍“潛伏之處,俱已有水深三二尺,谷麥雖尚充足,半被水浸”。再往後,屯內更是“遍地皆水,只剩二三丈乾地”及“破屋數椽”,除李開芳尚可支牀及少數將士在乾地棲息外,其他太平軍將士或“處泥淖中”,或“聚居樓上”,火藥、糧食亦多被浸溼。據記載:當時,太平軍“尚有米麥兩囤,火藥數簍”,但由於太平軍“米麥無處舂杵,不能作食”,也嚴重削弱了戰鬥力。而清軍卻仍用大炮不時轟擊,甚至還時常向太平軍駐地發放“炸炮”,其中有一“炸炮”適落太平軍“環聚之屋”,“中堆火藥數簍”,炸死炸傷太平軍將士多人。太平軍不僅柴米匱乏,甚至連飲水也成了問題,這是因爲時值初夏,“水穢臭多蛆,人馬糞溺,皆釀其中,風日薰蒸”,病菌叢生,故“飲者輒死”。而太平軍將士“皆裸足水中,水已及膝,而遍腿粘蛆”。據載:老奸巨猾的僧格林沁,還收購大量青蛙,投放到馮官屯東寨水中,命清軍於蛙不鳴處以排槍掃射,造成太平軍的更大傷亡。

太平天國北伐軍壯烈的最後一戰——馮官屯之戰 第3張

在上述極端不利的情況下,太平軍繼續與清軍進行着頑強的搏鬥,並繼續多方設法突圍,但均未成功。5月11日夜,太平軍曾組織了一次突圍,雖很快以失敗告終,但亦曾活捉清軍中營義勇王士熊等人。至12、13日夜間,太平軍又“忽兩次搶撲炮臺”,亦均爲清軍開炮擊退。15、16等日,太平軍再次出動大股,力圖衝圍而出,仍未成功。18日夜間,太平軍向北面炮臺連撲5次,均敗退而回。19日夜二更,西南風起,清軍乘機發動攻擊,清軍官兵順風將火球裝入炮中,向屯內發射,擊中太平軍所佔據的破房,將該處所存火藥燃着,坍塌數間房屋並軋米碾盤全行焚燬”。清軍“趁火光照亮,向內擊打,直到次日寅刻,火炮熄止”。是役,太平軍傷斃將士數十名,火藥米穀盡毀。此時,李開芳及太平軍將士仍不肯束手待斃,又開始打造木牌長梯,想盡快突圍。與此同時,爲早日結束戰事,僧格林沁等人又向東昌調撥小船數只,“一俟到齊,即選擇會水兵勇合力進攻”。以後數日,由於連日風勢大作,僧格林沁即令兵勇極力浸灌。於是,馮官屯“圍堤以內高處有水三四尺,低窪處有水深五六尺”,太平軍“窖之內亦有水三四尺不等”。這使太平軍處境更加困難。雖有不少將士因傷病飢餓而相繼倒斃陣地上,但仍堅匿如前。

僧格林沁也瞭解到太平軍的處境已極爲困難,便又玩弄起兩手策略:一方面不給太平軍以喘息之機,加緊進攻,並於5月25日調來小船數只,配合兵勇圍攻太平軍;一方面又極力施展誘降伎倆,於5月26日用箭縛扎其手諭,通知太平軍,予限三日,投誠免罪”。處於絕境的李開芳見清軍誘降,也將計就計,向清軍“獻詐降書”,企圖採取裏應外合策略趁機突圍,即:先派一部分將士去敵營詐降,待詐降的將士過壕到敵營後,李開芳即率所餘全部將士開炮突圍,詐降的將士聽到炮聲,立即從敵營內殺起,裏應外合,乘敵不備,迅速突出重圍。至5月28日,李開芳先派先鋒黃近文(黃大漢)帶太平軍將士140餘名,“混於難民內,泅水出降”,以便裏應外合,乘機突圍。但僧格林沁老謀深算,早已看出太平軍這一手,並設計好了圈套。他命“授巨繩二,以繩之兩端牢系樹上”,使太平軍將士“足踏一繩,手攀一繩,過水來降”。及太平軍與難民出壕,僧格林沁便將太平軍將士分撥各營。據載,他派慶將軍等數員,一在營門口,開造姓名清冊;一在營內十步外,收其軍械;一在三十步外,捆縛兩手”,每一名太平軍將士均派兵5名押至僧格林沁營後聽令。又據載:當太平軍將士出至130餘人之際,屯內所餘太平軍即已“開放大炮,喊殺之聲突起”,準備與已出壕之太平軍合擊官兵,但因清軍早已防範,詐降之太平軍業已被捕,致使屯內太平軍將士開放槍炮後,見無動靜,知已失計,不敢遽出”。於是,太平軍裏應外合突圍的計劃很快失敗了。僧格林沁見時機已到,遂向屯內發起攻擊,但太平軍亦極力抵抗,仍防守如常。清軍窮追猛衝,槍炮連環轟打,煙火瀰漫”,太平軍仍能抵拒。是役,清軍除擊斃個別太平軍將士外,“僅擒獲活賊十名,仍未能搗穴擒渠”。最後,太平軍餘部只得又退回屯內據守,而先後遭捕、生擒的140多名將士則於當晚被殺害。但這些因詐降遭捕的太平軍將士臨刑前也設法與清軍進行了抗爭。其中一太平軍士兵手帶金鐲,有一清軍馬兵“意欲獨得其財”,遂向太平軍士兵“好言索鐲”。太平軍士兵即誘其鬆綁取鐲,正取鐲間,太平軍士兵“反手拔馬兵之刀,一揮兩截,奪馬突圍殺出,砍傷阻攔兵勇十數人,狂奔而去”。後以身單力孤,加上清軍在前“以桌椅堵塞街道,馬不能馳”,且後有追兵,刀槍並舉,這名太平軍士兵終爲清軍殺害。

5月29、30兩日,僧格林沁乘太平軍新敗,又接連督率兵勇發起攻勢。戰鬥中,清軍槍炮齊施,擊傷一批太平軍將士。清軍雖連日進攻,卻仍未突破太平軍防線,太平軍依舊“防守照常”。但李開芳見突圍希望渺茫,幻想妥協,求敵人讓步而南歸,遂派一人泅出再“送降稟”,要求清軍“讓其一路逃往南省”,並表示再不北犯,被僧格林沁拒絕。當時僧格林沁一面呵斥不準,一面督令兵勇極力圍攻。可是,僧格林沁又很擔心太平軍尤其是李開芳等人寧爲玉碎,不爲瓦全,誓死抵抗或自殺,使自己達不到生擒邀功的目的,進而又在加緊圍攻的同時,假惺惺表示:只要肯降,便可不殺。以此勸李開芳等出降。李開芳在武力突圍、派兵詐降、乞求讓路等種種南歸努力完全失敗的情況下,權衡再三,遂於31日上午“覆呈降表”,宣佈投降。而李開芳雖“覆呈降表”,卻仍幻想詐降突圍,故此次投降,實有“志在乘機逃脫”之意。僧格林沁表示:“限午時先繳軍械,方準投誠”。1小時後,太平軍遂繳出軍械,出城就擒。對於投降的太平軍將士,僧格林沁並不履行自己的諾言,反而採取了極爲殘忍的報復手段。他先是“批准派船往接,選識水性義勇二十坐船入內”,令太平軍“亦以二十人坐一船,分五路出營”;同時又“慮其突出南走”,更在屯外“令數萬人張左右翼以待”。不久,清軍即“遙見數十人張紅傘擁開芳來”。當這些手無寸鐵、毫無反抗能力的太平軍將士們行至壕邊時,即一一爲官兵所擒,並被“訊明姓名、籍貫、年月造冊”。據載,當時,僧格林沁令黃懿瑞等8名將領“在營外帳棚守候,其餘八十人撥入各營,單令開芳進見。(開芳)戴黃綢繡花帽,穿月白綢短襖,紅褲紅鞋,約三十二三歲。伺候兩童,約十六七歲,穿大紅繡花衣褲,美如女子,左右揮扇,隨開芳入帳中。開芳僅向王(僧格林沁)、各大人屈一膝,即盤坐地下。總兵以下,持刀環立,怒目而視。開芳與二童仰面四顧,毫無懼色,並求賜飯,遂開懷大嚼,說笑如常。僧格林沁“於是紅旗報捷”,又將開芳等九人押解進京,限六日解到,明正典刑”。同時,又爲在連鎮、高唐、馮官屯三處被太平軍擊斃的8000餘名官弁兵勇“設立供案”,將80餘名太平軍戰士及李開芳侍童2人捆綁前來,挖心活祭。因天氣炎熱,致使清軍大營一帶臭不可近。李開芳等9名將領押解進京後,於6月11日全部遇害。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