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慈溪名人簡筆|東漢嚴光和客星山的故事

慈溪名人簡筆|東漢嚴光和客星山的故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嚴光,字子陵,東漢初會稽餘姚人,今慈溪市橫河人。曾與劉秀同學,有高名。劉秀即位後,他改名隱居。後被徵召到京師洛陽,授諫議大夫,不受。歸隱於富春山。年八十,卒於家。

流經石堰的那段東橫河上,長虹般飛架着一座單孔石拱橋,名叫安山橋。安山橋橋東一箭之遙,崛起一座挺拔突兀、猶如被巨斧平削去頂尖的大山。它,就是陳山。

其實,安山橋的正名應該是“客星橋”。在它那斑駁走色的橋欄石上,至今還認得出鐫刻着的“客星古渡”四個字。就連橋畔的陳山,也該稱作“客星山”哩。

慈溪名人簡筆|東漢嚴光和客星山的故事

爲啥又是“客星橋”,又是“客星山”呢?只因爲這裏流傳着一個“客星”的歷史故事。

西漢末年,我們這座形態奇偉的陳山下,出了個很有名望的人物。他,姓嚴,名光,字子陵。這位嚴子陵先生年輕時,曾去外地投師求學,和南陽人劉秀結識,兩人成了很要好的同學。

後來,王莽篡位,政治敗壞,天災加上人禍,弄得民不聊生。於是爆發了赤眉、綠林等農民大起義。嚴子陵見天下紛亂,便回鄉隱居不出。劉秀卻憑着他的雄才大略,逐漸接收了起義軍的勝利果實,最後做了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

治理天下,急需人才。光武帝立即想起了那位滿腹經綸的好友嚴子陵,就派使者前來聘請他出山襄助。嚴子陵只得應詔進京,來到洛陽。光武帝優禮有加,殷勤接待,少不得設宴接風,像當年切磋學問那樣,在席間探討安邦安國的大計。

夜深了,光武帝便和嚴子陵在御榻上抵足而眠。嚴子陵因爲鞍馬勞倦,不一會兒便沉沉入睡,竟把腳擱在光武帝的肚皮上。光武帝不忍驚破老朋友的酣夢,讓他擱了好多辰光。

次日天未大亮,值班的欽天監官員慌慌張張地傳進話來,說有大事啓奏萬歲爺。御榻上,嚴子陵高臥未起,光武帝卻被內侍的腳步聲響驚醒,輕手輕腳地起了牀,來到偏殿,問有何事稟奏。

欽天監官員道:“小臣昨夜仰觀星象,三更時分,看到有顆客星衝犯帝座,形勢危急十分,故不待天明,冒昧闖宮面奏。”

光武帝聽後一愣,隨即哈哈大笑起來:“沒事兒,沒事兒,寡人不是好好坐在這裏麼?昨夜和好朋友嚴子陵先生同牀而臥,三更時分,並無他事,只不過是他的大腳擱在寡人肚皮上罷了。”那位飽受一場虛驚的官員聽後,也忍不住笑了起來。

慈溪名人簡筆|東漢嚴光和客星山的故事 第2張

傳說雖然荒誕,但嚴子陵這個“客星”,卻因此出了名聲。

再說光武帝非常賞識嚴子陵的人品才學,破格任命他爲諫議大夫。這樣的厚祿高官,別人都求之不得,然而嚴子陵卻喜歡過自由自在的平民生活,對官場套禮儀應酬很覺庸俗難堪,堅決推辭,不肯就職。最後逃出洛陽,返回老家隱居起來。

這年隆冬的一天,瑞雪紛飛,大地素裹銀裝。嚴子陵久靜思動,冒雪出門訪友。歸來時,渡河上岸,猛回頭瞥見遠處有五匹馬,直往渡口疾馳而來,那第二匹馬上騎坐的官員,正是前番來訪他的使者。

眼看自己兩條腿跑不過追趕上來的四條腿,於是他心生一計,趕快把腳上的麻鞋倒過來穿好,踏着遍地的碎瓊亂玉,來到陳山邊,拐過山嘴,向着山頂迤邐而去。

這一行人果然是來找他的。原來光武帝仍然想念嚴子陵不止,再次派人前來聘他進京輔政。他們已經去過他家,撲了空,現在正循着雪地上的腳印四處查訪找尋。

不一會兒,使者們來到河邊,問擺渡老漢有沒有看見位先生模樣的人。他們得知嚴子陵剛過去不久,便迅速擺渡過去,緊追前面那個在狂風大雪中踽踽獨行的背影。

追到陳山邊,影影綽綽的人影忽地不見,低頭細看,雪地上只有串十分清晰的腳印,卻是從山上下來的,就是不曾有上去的。

使者們十分納悶,莫非這位先生會遁土?還是插翅飛啦?只好嘴裏連呼“怪事怪事”,到別地方去尋找了。

爲了躲避朝廷的糾纏,後來,嚴子陵帶着家人輾轉遷徙,來到桐廬縣富春山上。在這裏,他和家人一起耕田種地,過着自食其力的清貧生活,農閒時設帳講學,著書立說。今天,富春江邊還有子陵瀨、子陵釣臺等遺蹟哩。

嚴子陵先生這種不爲權勢所屈、棄富貴如敝履的氣概,直受到後人的廣泛讚揚。北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范仲淹,在出任嚴州(桐廬縣屬嚴州府治下)太守時,特意建造了祀奉他的祠堂,並寫下了傳誦一時的著名文章《嚴先生祠堂記》,以表達對這位前賢高尚道德和傑出風範的仰慕。

這篇文章的結尾四句是雄渾深沉的頌歌: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慈溪名人簡筆|東漢嚴光和客星山的故事 第3張

爲了紀念這位嚴子陵先生,鄉親們便把陳山稱作“客星山”,並在他倒穿麻鞋上岸的渡口建造了一座高大的“客星橋”。過去,安山橋周圍這一帶地方叫做“高風鄉”,可能也是出於對這位古賢的高風亮節無限的企慕之情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