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爲何史學家會感嘆:“百男何憤憤,不如一緹縈!”

爲何史學家會感嘆:“百男何憤憤,不如一緹縈!”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封建社會,犯人犯了罪,都會受到各種刑罰,其中最殘忍的當屬肉刑。何爲肉刑?就是對犯人的四肢、身體器官進行破壞,主要包括墨、劓、剕、宮、大辟五種,每種都殘忍至極,令人想想都害怕。

墨刑是指在犯人臉上刺字,再染上墨水,令犯人失去尊嚴,走到哪裏都被人看到自己臉上的記號;鼻刑就是割去鼻子,手段也非常殘忍;剕刑就是看去雙腳,例如孫臏所受的就是剕刑;宮刑自不用說,司馬遷就是受宮刑的;大辟是死刑的統稱,包括斬、戮、炮烙等。

爲何史學家會感嘆:“百男何憤憤,不如一緹縈!”

肉刑是一種非常殘忍的封建陋習,野蠻又殘忍,非人道主義刑罰,自古以來就有,從奴隸社會時期便已誕生,這種刑罰皇家特別愛用,給人帶來無法描述的痛苦,隨着時代的發展,這種刑罰漸漸被人唾棄。

直到公元前167年,漢文帝正式宣佈下詔,從此以後廢除肉刑,皇帝認爲肉刑只能徒增人的痛苦,完全沒有必要,而且這種刑罰廢除不道德。漢文帝爲什麼會突然廢除肉刑呢?主要是收到一個十歲小女孩的信。

爲何史學家會感嘆:“百男何憤憤,不如一緹縈!” 第2張

西漢有個著名醫學家,名叫淳于意,他本是朝中醫官,但不願趨炎附勢,於是辭官歸隱,常常在民間行醫救人,但對於那些朱門貴府的邀請,他都視而不見,由此得罪了許多官宦家庭,由此被一權貴網羅罪名,押送至長安,接受肉刑。

淳于意一共有五個女兒,卻沒有兒子,看到父親被抓,五個女兒在囚車後面跟隨大哭,淳于意怒罵道:“家中無男兒,關鍵時刻就無可用之人!”他的最小女兒名叫緹縈,當時雖才十歲,但聽到父親的怒罵後很傷心,便決定隨父上京,籌思良策救父。

爲何史學家會感嘆:“百男何憤憤,不如一緹縈!” 第3張

到西安後,緹縈直接給皇帝上書,相當於寫了一封信,她在信裏說:“我父親懸壺濟世,人們都稱他良善,如今被判刑,我心痛的是人死不能復生,受刑致殘也不能復原,即使犯人想改過自新,也沒有機會了,我願身入官府爲奴,換得父親改過自新的機會。”

漢文帝看到緹縈的上書後,對她的孝義大爲感動,同時悲憫她境遇,於是便赦免了淳于意,同時在當年宣佈廢除肉刑。肉刑的廢除,讓許多犯人不必要再受無畏的痛苦,緹縈一封書信,拯救了後世億萬罪犯們的肉體。

爲何史學家會感嘆:“百男何憤憤,不如一緹縈!” 第4張

史學家班固曾有一詩,讚揚緹縈勇敢救父的行爲:“百男何憤憤,不如一緹縈!”

傅毅與班固都是東漢有名的文史學家,均爲扶風郡人,經歷也極爲相似,班固16歲時到洛陽太學求學,與傅毅成爲同學,一起在太學中嶄露頭角。永平五年(62年),班固遷爲郎,典校祕書,二人又在洛陽相遇。

漢明帝時期,神雀羣集,明帝要求百官作《神爵頌》,班固、傅毅獻賦,均得到了漢明帝的稱讚,平分秋色。在反對遷都長安問題上,班固作《兩都賦》,傅毅也作了《洛都賦》、《反都賦》。漢章帝即位後,召傅毅爲蘭臺令史,二人又成了同事。傅毅作《顯宗頌》十篇,顯於朝廷,[80]班固心中頗有不平,在給弟弟班超的信中譏諷傅毅“以能屬文爲蘭臺令史,下筆不能自休”,引出了“文人相輕,自古而然”的千古話題。

漢和帝時期,竇憲任車騎將軍,請傅毅爲主記室。不久,竇憲升大將軍,又以傅毅爲司馬,班固爲中護軍。至此,二人又成爲同僚,均作《北征頌》歌頌竇憲北伐的功績。在幕府中,班固和傅毅受到了竇憲的重用,希望有朝一日成就功名。不久,傅毅去世,班固也在永元四年,因竇憲謀反案受株連,死在獄中。

傅毅作爲東漢的文史學家,爲世人交口稱譽,與班固不相上下。王充在《論衡》中記載了當時人們的評價:“是以蘭臺之史,班固、賈逵、楊終、傅毅之徒,名香文美。”三國時期,曹丕在《典論》中也說:“傅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