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英緬戰爭 鼎盛的英國爲什麼花費近60年的時間,才達到吞併緬甸的目標

英緬戰爭 鼎盛的英國爲什麼花費近60年的時間,才達到吞併緬甸的目標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進入十九世紀以來,大英帝國進入到它的鼎盛時期,在全球各地大肆擴張,然而其對緬甸地區的征服卻頗不順利,是通過三次英緬戰爭、付出極大代價後方達到目的。

英緬戰爭 鼎盛的英國爲什麼花費近60年的時間,才達到吞併緬甸的目標

十九世紀初期的緬甸雍籍牙王朝是整個中南半島上的霸主,在消滅南部的孟族人政權、統一緬甸的過程中,雍籍牙王朝的軍隊就已經與支持孟族人的英、法殖民軍隊發生過沖突,其後雍籍牙緬軍又陸續征服阿拉幹、阿薩姆和曼尼坡等緊鄰英屬印度的地方政權,不可避免地與英印殖民當局產生了尖銳的矛盾,只是因爲英國當時正與法國人、南印度的馬拉特人進行戰爭,故而不得不對多次因追擊阿拉幹叛亂者,而深入印度領土的緬甸軍隊保持克制態度。

英緬戰爭 鼎盛的英國爲什麼花費近60年的時間,才達到吞併緬甸的目標 第2張

直到1824年初,英印當局自認爲已經徹底安定印度,遂對緬甸雍籍牙王朝的交涉態度漸趨強硬。而緬甸統治集團由於連年對外戰爭的勝利和消息閉塞,根本不瞭解英帝國當時的實力,誤以爲其不過與暹羅、曼尼坡等小國相仿,故而在與英印當局因刷浦黎島衝突事件的交涉中,蠻橫無禮、竟以武力恫嚇英國外交使節,第一次英緬戰爭遂不可避免。

英緬戰爭 鼎盛的英國爲什麼花費近60年的時間,才達到吞併緬甸的目標 第3張

1824年3月開始的戰爭,雙方都動員了龐大的軍隊參戰,在阿薩姆、阿拉乾和下緬甸沿海地區的三個地區幾乎同時開戰,同樣部分裝備了西式武器的緬軍在前兩個戰場,雖然有所後撤,但給了英軍較大的傷亡,其中包括一些高級軍官。然而,由66艘軍艦組成的英國海軍對下緬甸沿海地區的進攻卻大獲全勝,馬都八、土瓦、勃固、仰光等連續失手,當雍籍牙王朝名將班都拉率阿拉幹方向的緬軍千里迢迢趕來阻擊失敗,其本人陣亡的消息傳至首都阿瓦後,雍籍牙王朝君臣再也沒有戰鬥下去的勇氣了,割地賠款的《楊達波條約》最終簽署,雍籍牙王朝雖然遭到了嚴重削弱,但畢竟保住了大部分國土;英印當局則是因爲“出人意料”的巨大傷亡,(近15000英軍官兵葬身緬甸),使得他們無法達到一口鯨吞緬甸的戰略目標。因此,該條約實則上僅是停戰協定,沒有解決兩國間的任何問題,雙方都摩拳擦掌,準備着下一場戰爭。

英緬戰爭 鼎盛的英國爲什麼花費近60年的時間,才達到吞併緬甸的目標 第4張

1852年,一直密切關注緬甸雍籍牙王朝的英印當局,抓住了對方統治集團內訌不和的良機,於4月1 日不宣而戰,水路並進,將重點打擊方向依然放在了下緬甸沿海地區,緬軍猝不及防,各地統治者由於內訌而救援不力,最終得以讓英國吞併了包括仰光在內的整個下緬甸地區,僅僅保有上緬甸內陸領土的雍籍牙王朝徹底淪落成了貧窮、弱小的地方政權。其後在敏同王領導下,他們嘗試過進行洋務改革,但由於內部守舊勢力強大、外部英國人的阻撓,最終失敗。而英國趁勢於1885年發動了徹底滅亡緬甸雍籍牙政權的第三次英緬戰爭,這次可說是摧木拉朽,戰爭進程不足半個月,上緬甸各城紛紛投降,11月29日英軍進入曼德勒王宮,宣佈將緬甸錫袍王及其王后流放至西印度的特納吉里,至此大英帝國當局花費近60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吞併緬甸的目標。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