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歷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人太子:蕭統

歷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人太子:蕭統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義西蕭皇塘村一帶的地裏勞動,經常可以挖掘到一些破碎的磚瓦。而民間傳說,在很久以前,這一帶經濟曾經較發達、人口衆多,不到四五平方公里的山溝,就有村莊18個。可是到了南北朝的樑朝時,天遇大旱,莊稼顆粒無收,再加上瘟疫流行,村民餓死病死的很多,村落就此衰敗蕭條。

此時樑朝大興佛教,昭明太子蕭統巡視各地,代父親在全國各地選擇地方建造寺廟。這一天他來到義烏,聽人說義西大旱又生瘟疫。他爲救民於水火,立即赴義西賑災。

他從吳店經野毛山往裏走,沿途只見百姓紛紛外逃謀生,一路上他費盡口舌勸說百姓回鄉居住。當他來到蕭皇塘一帶,只見十室九不全,村民個個有病色,已無法再正常生活。他立即放糧賑災,然後又親自進山尋找草藥。他不顧山路崎嶇陡峭,荊棘遍野,爲此他還扭傷了腳。經過衆人一起艱辛的努力,他們找到了治療瘟疫的藥。回村後他又親自爲村民們熬藥送藥。村民服藥後疫情得到了控制。他又與村民一起在村子西北面的一口圓塘邊築壇做法事,親自誦經求雨。法事做了7天7夜,天開始轉陰,但雨還是不見下來。他覺得可能上蒼怪他不誠心,又向村民打聽是否有更清靜的地方,村民說覆釜巖景色雄奇,清靜秀麗。

歷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人太子:蕭統

他一聽不顧腳痛,拖着傷腳一拐一拐上山。一路上他顧不上欣賞沿途美景,一口氣登上巖頂。站在山頂,但見四周崖石陡峭,壁立千尺,只有一條人工開鑿的石徑通巖頂,再無他途可攀。腳下闢峯村落盡收眼中,崖邊幽竹秀木,清風徐徐,頓感心曠神怡。蕭統不由讚歎道:“真是孤峯獨秀,佛門聖地。”於是他就跪在巖頭誦經求雨,老天終於下起了雨,旱情得以解除。

昭明太子見18莊人煙稀少,就動員倖存者搬遷集中居住,他還親自爲村民選擇安家之所,規劃村子佈局。從清朝光緒23年繪製流傳至今的蕭皇塘村陽宅圖看,該村仍顯得錯落有致,佈局美觀合理。

村民們爲了不忘太子恩德,就在覆釜巖築廟供奉他的塑像,並把此巖改名爲蕭皇巖,而把做法事的那口塘和村子都稱爲蕭皇塘。父親:梁武帝蕭衍

母親:貴嬪丁令光二弟豫章王蕭綜,字世謙,豫章郡王

三弟梁簡文帝蕭綱,字世贊,晉安郡王→皇太子→皇帝,諡簡文皇帝

四弟南康簡王蕭績,字世謹,南康郡王,諡簡王

五弟廬陵威王蕭續,字世,廬陵郡王,諡威王

六弟邵陵攜王蕭綸,字世調,邵陵郡王,諡攜王/忠壯王

七弟梁元帝蕭繹,字世誠,湘東郡王→皇帝,諡孝元皇帝

八弟武陵王蕭紀,字世詢,武陵郡王,諡貞獻王長子蕭歡:字孟孫。初被梁武帝封爲華容公,父親蕭統死後,進封爲豫章王,534年去世,諡號安。其子蕭棟即位後,追尊其爲安皇帝。

次子蕭譽:字重孫。普通二年被梁武帝封爲封枝江縣公。中大通三年改封河東王。550年被叔父蕭繹殺死。

三子蕭詧:字理孫。中大通三年被梁武帝封爲岳陽王。549年被叔父蕭繹擊敗,逃亡西魏,西魏封其爲樑王。西魏再於555年立其爲樑帝,於562年去世。

四子蕭譬:武昌王。

五子蕭譼:義陽王。宣成公主蕭氏,三子蕭詧之女,下嫁蔡大寶次子蔡延壽。

歷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人太子:蕭統 第2張

南朝齊中興元年(501年),蕭統生於襄陽。父親蕭衍時任雍州刺史,鎮守襄陽,後乘南朝齊內亂,起兵奪取帝位,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樑朝。

天監元年(502年),十一月,蕭統被立爲皇太子。

天監八年(510年)九月,蕭統於壽安殿講《孝經》,盡通大義。講畢,親臨釋奠於國學。年十二,蕭統極富同情心。他十二歲時,去觀看審判犯人,他仔細研究案卷之後,說:“這人的過錯情有可原,我來判決可以嗎?”刑官答應了,於是他就作了從輕的判決。事後,刑官向梁武帝蕭衍彙報了情況,蕭衍對他表示嘉許。

天監十四年(516年)正月朔旦,梁武帝臨軒,冠太子於太極殿。舊制太子著遠遊冠、金蟬翠緌纓,至是詔加金博山。太子儀態優美,舉止端正,讀書數行並下,過目都記憶下來了。每遊宴祖道,賦詩至十數韻,有的時候作劇韻,都思考一下便出來了,無所點易。帝大弘佛教,親自講說。太子亦素信三寶,遍覽衆經。乃於宮內別立慧義殿,專爲法集之所,招引名僧。自立《三諦法義》。

普通元年(519年)四月,甘露降於慧義殿,都認爲是至德所感。時俗稍奢,太子欲以己率物,服御樸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

普通七年(526年),蕭統因爲蠟鵝厭禱事件與父親有嫌隙。

中大通三年(531年)三月,遊後池,乘船摘芙蓉,姬人盪舟,落水後被救出,傷到大腿,未及即位而卒,諡昭明,世稱昭明太子。葬安寧陵。有子蕭歡、蕭譽、蕭詧、蕭譬、蕭鑑。

天正元年(551年),侯景立豫章王蕭棟即位,追尊蕭統爲昭明皇帝。

大定元年(555年),其子蕭詧建立西樑,追尊蕭統爲昭明皇帝,廟號高宗。

歷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人太子:蕭統 第3張

蕭統篤好玄學,編有或著有《文集》二十卷,典誥類的《正序》十卷,五言詩精華《英華集》二十卷,歷代詩文而成的總集《文選》三十卷。原有集,已散佚,後人輯有《昭明太子集》。亦信道教、術數、佛教,相傳曾爲漢傳大乘佛教經典《金剛經》。

蕭統酷愛讀書,記憶力極強。五歲就讀遍儒家的“五經”,讀書時,“數行並下,過目皆憶”。他更喜歡“引納才學之士,賞愛無倦”。所以他身邊團結了一大批有學識的知識分子,經常在一起“討論文籍,或與學士商榷古今,繼以文章着述,率以爲常。”《南史》本傳稱“於時東宮有書籍三萬卷,名才並集,文學之盛,晉、宋以來未之有也。”蕭統極富同情心。他十二歲時,去觀看審判犯人,他仔細研究案卷之後,說:“這人的過錯情有可原,我來判決可以嗎?”刑官答應了,於是他就作了從輕的判決。事後,刑官向梁武帝蕭衍彙報了情況,蕭衍對他表示嘉許。

樑普通年間,由於戰爭爆發,京城糧價大漲。蕭統就命令東宮的人員減衣縮食,每逢雨雪天寒,就派人把省下來的衣食拿去救濟難民。他在主管軍服事務時,每年都要多做三千件衣服,冬天分發給貧民。當時世風好奢,蕭統“欲以己率物,服御樸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蕭統性愛山水,不好音樂。曾經泛舟後池,番禺侯軌盛稱宜奏女樂。蕭統不答,詠左思招隱詩:“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蕭統少時即有才氣,且深通禮儀,性情純孝仁厚,喜慍不形於色。他十六歲時,母親病重,他就從東宮搬到永福省他母親的住處,朝夕侍疾,衣不解帶。母親去世後,他悲切欲絕,飲食俱廢。他父親幾次下旨勸逼,才勉強進食,但仍只肯吃水果、蔬食。他本來身材健壯,等守喪出服後已變得羸瘦不堪,官民們看了,無不感動落淚。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