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劉邦本打算學周朝定都洛陽嗎?爲什麼最後選擇了長安

劉邦本打算學周朝定都洛陽嗎?爲什麼最後選擇了長安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按照楚懷王的約定,先入關者爲王,實際上就是說,誰先攻佔咸陽,滅了秦國,誰就可以當秦王。最後是劉邦率軍一路過關斬將,突入關中,秦二世素服出降,秦國滅亡。按照楚懷王的約定,那麼就應該是劉邦當秦王。所以,劉邦入關之後迅速約法三章,恢復秩序,就是準備當秦王的。

因爲這時候的整體局勢就是以楚王爲盟主,戰國末期被秦國滅了的六國都在復國。經過初期的鬥爭,到秦國滅亡時,其它各國基本上都已經是原來的各國王族重新成爲各國的國君了,只有秦國因爲滅過六國,所以六國都不肯原諒,非要滅了秦國,另立秦王。

但項羽在鉅鹿之戰後,又逼降秦國將領章邯,在引誘章邯投降時,項羽開出的條件就是,只要章邯投降,滅秦之後,就可以立章邯爲秦王。所以,項羽看到劉邦要當秦王,就不樂意了。先意圖在鴻門宴上除掉劉邦,後來又在霸上調整諸侯封地時,將劉邦封爲漢王,秦國故地一分爲三,章邯爲雍王。

劉邦被封爲漢王后,雖然心裏很不滿意,但實力不如項羽,所以還是選擇了認慫,率領自己的軍隊和文武官屬到漢中的南鄭去了。在這裏,漢王的旗號第一次豎起來了。這時候的劉邦不再是楚國將領了,而是和其他諸侯平起平坐的諸侯王。而劉邦的漢國得第一個都城,就是漢中的南鄭。

劉邦本打算學周朝定都洛陽嗎?爲什麼最後選擇了長安

去漢中四個月後,劉邦就從漢中殺回關中,除了章邯試圖組織抵抗被劉邦擊敗之外,其他兩個司馬欣和董翳都是秒慫,直接就投降了。可以說,劉邦沒費多大力氣,就基本上佔領了秦國故地。除了章邯堅守櫟陽一年半之外,其它地方都被劉邦佔領了。彭城之戰後,劉邦失敗退回關中,擊破章邯,秦國故地全部歸入劉邦囊中。

這之後,劉邦基本上就是以秦國故地爲基本盤,充當根據地,來和其他諸侯以及項羽進行爭奪天下得戰爭。而這時劉邦的漢國,國都劉已經從南鄭遷到櫟陽了。劉邦經常率軍在外征戰,留守的蕭何就是在櫟陽坐鎮,是劉邦大軍的大後方。也是在這個意義上,劉邦再次擊敗項羽,奪取天下,本質上就相當於秦國又滅了一次六國。

劉邦在擊敗項羽的過程中,針對項羽調整諸侯封地引起諸侯不滿的實際情況,採取了比較折中的政策,也就是儘可能保留其它諸侯的封地,以此來建立一個反對項羽的聯盟,而劉邦則是這個聯盟的盟主。所以到劉邦擊敗項羽之後,劉邦能實際有效控制的地區其實也就只有秦國故地,以及原來的韓國和魏國的地盤,而且魏國東部還不在劉邦的完全控制之下。

所以,劉邦在稱帝的時候,本打算和周朝一樣,在洛陽建都,並且已經開始營造宮室,進行經營。但最後缺被謀士勸說改變了主意,改爲在原來秦國都城咸陽的東邊另建長安城,作爲漢朝國都。

劉邦本打算學周朝定都洛陽嗎?爲什麼最後選擇了長安 第2張

爲什麼呢?其實也不難理解。秦國滅六國之後二世而亡,秦二世在繼位時逗已經自去帝號,稱秦王了,像恢復戰國諸侯平等並立得格局,結果還是被消滅了。劉邦知比秦始皇小了三歲,是親眼目睹了秦滅六國到最後諸侯聯手滅了秦國的這個過程,他本人更是滅秦國的主帥。所以,這對他是有很大震動的。

因此,這時候的劉邦實際上對自己的漢朝到底能堅持多久也沒有太大信心,無論是秦滅六國還是秦朝二世而亡,都給劉邦一個重要的啓示,既然自己實際控制的地盤只是秦國故地,那就必須按照秦國選擇國都的原則開選擇漢朝得國都。最起碼的是,在關東諸侯聯合起來進攻漢朝的時候,要讓漢朝再地理上有所憑依,爲漢朝爭取一點時間。

簡單來說,這就意味着,劉邦以長安爲國都,二放棄了洛陽,首先的理由就是要讓自己建立的漢朝不那麼容易唄消滅。如果定都洛陽,一方面離秦國故地太遠,僻處東部,不利於控制秦國故地,另一方面,如果關東諸侯聯手進攻,漢朝業無險可恃,戰略上比較被動。相比之下,如果建都關中,這兩個方面得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所以,劉邦最後還是選擇了定都關中。

也正是因爲這一點,漢朝後來在景帝時期面對關東諸侯的反叛,仍然能夠立於不敗之地,就是因爲作爲七國之亂基本上發生在東南一帶,和漢朝國都距離比較遠,漢朝完全有充分的時間調兵遣將,平定叛亂。如果劉邦的國都在函谷關以東,那就很容易被對手威脅,漢朝能否挺過這一關,劉不好說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