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歷史上的都城,唐長安城面積只能排第二

歷史上的都城,唐長安城面積只能排第二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長安城,面積八十五平方公里,相當於明西安城的八倍,這是事實,毫無爭議,但是,百度上說,唐長安城是“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城市,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都城”“人口最多時100萬”,這就不對了,在此,只能說,百度又一次犯了錯誤,反正它的資料錯誤已經是家常便飯了。

正確的說法是,唐長安城是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唐長安城,一如中華各大帝國的都城的慣例,包括皇宮城、皇城,外城,重重城牆,規模很大。具體來說,唐長安城的東南西北四個角的位置,各相當於現在的胡家廟、曲江池、高新區唐延路木塔寨、西二環土門以北的任家口;四邊的位置,北邊,任家口到胡家廟一線,南邊,明德門一線,東邊,現在的東二環,西邊,現在的西二環。唐長安城面積八十五平方公里,人口爲五十萬。

歷史上的都城,唐長安城面積只能排第二

唐長安城很大,但並不是最大的都城,以面積計算,古代最大的都城是朱元璋修建的明帝國首都南京,明南京城包括皇宮城(即紫禁城)、皇城、京城(即應天府城)、外城,共四重,面積二百一十平方公里,因此,從面積上說,明南京城纔是古代最大的城市,無論在中華範圍還是在世界範圍,都是古代最大,同時,從人口上說,明南京城真正達到了人口一百萬。

明南京城第一,唐長安城第二,第一第二有了,那麼,明清北京城是不是第三呢?可以肯定地說,不是,面積排名第三的是北魏的首都洛陽,面積七十平方公里,人口六十萬。北魏時間長度一百四十八年,基本與北宋相等,因此,時間很長,有足夠的時間和財富可以修建宏偉首都,北魏洛陽城是力主漢化的不世出的英主魏孝文帝下令修建的,修建完成之後,北魏帝國的首都從遙遠北方的平城(即大同)遷到了中原的洛陽。

按面積算,明清北京城排名第四,它包括皇宮城(即紫禁城)、皇城、內城、外城,共四重,面積六十平方公里。北京的紫禁城,面積72萬平方米,南京的紫禁城,面積101萬平方米,南京的紫禁城更大一些。

隋唐洛陽城排第五,面積五十六平方公里。

南京,虎踞龍盤,建都於南京的各帝國,以東吳、劉宋、明,最爲強悍勇猛,其它如東晉等,也有淝水之戰的戰績。

當年朱元璋,在幾十年間幹了三件大事,先是蕩平羣雄,然後驅逐蒙元,最後翦除功臣、諸子封王,完成了他的家天下的建成。朱元璋的明帝國,版圖廣大,陣勢嚴密,形勢完整。說版圖,共有十五個省級政區,包括直隸和十四個布政使司;說國防體系,佈置了六道防線,牢不可破。六道防線,第一道防線在長城以外,分別由寧王、遼王、沈王、韓王及其軍隊鎮守,這些區域,同時也派駐了朝廷軍隊,由大寧都司管轄塞北,遼東都司管轄東北,關西七衛管轄嘉峪關以西;第二道防線沿長城一線,由代王、慶王、肅王及其軍隊鎮守;第三道防線在關內,由秦王、晉王、燕王及其軍隊鎮守,二道、三道防線所在區域,朝廷軍隊方面,由陝西都司、山西都司、北平都司等管轄;第四道防線沿黃河佈置,第五道防線沿淮河佈置,第六道防線沿長江佈置,層層設防,非常有力、穩固。朱元璋、朱允炆的國家,文武雙全,崇尚儒學,推崇孝道,農業立國,是可以長治久安的,可嘆朱元璋苦心打造的形勢完整、陣勢嚴密的國家,竟毀於亂臣賊子朱棣之手,後來的朱棣,實際上是推翻了朱元璋的國家,而重新建立了他朱棣的國家,朱棣之國先天不足,漏洞百出,局勢緊蹙,問題嚴重。朱棣建立的國家,將關外諸王全部遷到內地,同時,朝廷軍隊的相應都司衛所也撤銷了不少,於是,大寧都司管轄的塞北,被放棄了,大寧都司撤銷,這關鍵性的撤退,使得北部國界後退到長城一線,同時朱棣又遷都北京,結果造成“天子守國門”的危險局面,朱元璋佈置的六道防線,其中五道被撤除,只剩下長城一線,這樣的後果是,侵略軍入侵,只要突破一點,北京就危在旦夕,因此後來滿清沒費多大的事就推翻了朱棣之國。

朱元璋的強大的明帝國,有軍隊一百八十萬人,全部明軍屬於五個都督府管理,編爲十七個都司,共三百二十個衛,軍力強大,屢次北伐,將蒙古人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如此強大的國家,其首都自然是規模宏大,氣勢非凡,來詳細看一看朱元璋明帝國的首都南京城。明南京城,即京師,完工於1393年(明洪武廿六年),動用全國1部、3衛、5省、28府,152州縣共28萬民工,約3.5億塊城磚,歷時二十多年,最終完成京師四重城區的格局。明南京城的營造,一改以往都城取方形或矩形的舊制,在六朝建康城的基礎上,根據南京山脈、水系的走向築城,得山川之利,據江湖之勢,形成獨具防禦特色的立體軍事要塞,其中京城城牆蜿蜒盤桓三十五公里,而京城之外的外城城牆更是超過六十公里,爲世界歷史之最。

明南京城的京城,亦即應天府城,以玄武湖和外秦淮河爲護城河,很得地利。

明南京城,據山崗之脊,依山傍水而建,是禮教制度與自然環境相結合的典範,也是古代都城建設的傑出代表,其作爲中華古代軍事防禦設施、城牆建造技術集大成之作,無論歷史價值、觀賞價值、考古價值以及建築設計、規模、功能等諸方面,國內外其它城牆都無法與之相比,明南京城是與明長城並列的又一宏大建築。

朱元璋全力營造首都南京,因此,各地的明城牆的情況是不同的,在明代,明南京城是首都,是京師,面積二百一十平方公里,而各地的府城,比如明西安城,是西安府,面積十一平方公里,雙方明顯不在同一個數量級。現在的西安明城牆,只能說是半真半假,嚴謹一些說,西安明城牆只剩下了一部分,城磚裏面的土城還在,位置沒變,周長十三公里多,基本完整,但是,外面的城磚大半已經剝落掉了,剩下不多的古代城磚,也都破舊不堪,一些西安老市民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城牆幾乎沒有什麼磚頭了,就是一個繞了一圈的土臺子,有城磚的地方不多。”那時候市民也沒有保護文物的意識,一些市民還在土城牆上取土做蜂窩煤。

八十年代中期,西安開始重修明城牆,給土圍子加上了新的城磚,形成了現在的模樣,當然,城磚是現代製造的,有的城磚上有“1984年戶縣大王鎮”的字樣,表明戶縣不少村子參加了修復明城牆的工作。修復重建,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恢復古城之貌,這的確是應該去做的事,值得點贊。

關於南京明城牆,具體來說,南京明城牆指京城城牆,是世界上現存的最長、規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城牆,其古代城磚保存狀況良好。南京明城牆在五十年代被拆除了一部分,但是,原長三十多公里的城牆,仍然保存下了二十多公里,仍然是中國城牆長度之最,南京明城牆最可惜的,是拆除了許多城門,不過,還是保留了中華門等城門。

說過了排名第一的明南京城,再看排名第三的北魏洛陽城。

北魏洛陽城十一萬戶,人口六十萬,人口超過了唐長安城,唐長安城在唐玄宗開天盛世鼎盛期間,八萬戶,人口五十萬。當時的人口密度不像現在,再考慮到供應能力,都城人口百萬只能是幻想。當時的人口規模,唐帝國鼎盛時期,人口五千多萬,後來經過安史之亂、黃巢之亂,唐帝國結束時,人口二千多萬。

唐長安城很大,城內可以種莊稼,其南部邊沿,基本無人居住,而朱雀大街寬一百五十米,雖然是土路,但還是非常氣派的。順帶說一句,當時,磚路、細沙路,在皇宮城、皇城裏纔有,外城的路,則爲土路。

需要注意的是,先後有五個洛陽城,它們是,東周雒邑,東漢雒陽城,魏晉洛陽城,北魏洛陽城,隋唐洛陽城。

東周雒邑,九平方公里,西周的豐鎬,則爲十平方公里以上。

東漢雒陽城,十七平方公里,而西漢長安城,三十六平方公里,後來東漢雒陽城被董卓所毀。

魏晉洛陽城,十七平方公里,由曹丕下令重建,後毀於匈奴人發動的西晉永嘉之亂。

北魏洛陽城,七十平方公里,人口六十萬,是當時世界最大城市,後來,東魏高歡遷都鄴城,將洛陽宮室木材拆走,並且將洛陽人口的三分之二遷到鄴城,使鄴城成爲東魏最大城市,再後來,在東西兩魏大戰的河橋之戰中,東魏侯景又火燒洛陽,將其燒燬。

隋唐洛陽城,隋文帝年間修建,五十六平方公里,後來是武周帝國首都,武則天將很多戶遷到洛陽,使得洛陽人口超過長安,也超過了歷史上的北魏洛陽。

隋唐洛陽城,位於現在洛陽市的位置,而之前的各洛陽城,則位於現在洛陽市以東十五公里。

中華各帝國的都城,其發展趨勢是,時間越往後,面積越大,城區的層次越多,大致來說,西周豐鎬、東周雒邑、西漢長安、東漢雒陽,皆爲兩重城區,北魏洛陽、唐長安、宋東京、元大都,發展爲三重城區,而明南京、明清北京,則發展到四重城區。

總結一下,歷史上排名前五位的五大都城,按面積排序,依次是,第一,明南京城;第二,唐長安城;第三,北魏洛陽城;第四,明清北京城;第五,隋唐洛陽城。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