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一場戰役——列日戰役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一場戰役——列日戰役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列日市位於比利時的東部,是法蘭克王國查理大帝的出生地。列日就像一座城堡的閘門,守衛着比利時這座精緻的“城堡”。它坐落在默茲河和烏爾特河的交匯點上,位於阿登森林、荷蘭馬斯特裏赫特與法蘭德斯平原之間。默茲河沿着深峻的峽谷流經列日,爲其構成一個重要屏障。1914年8月41日在此發生的列日戰役,是德國破壞比利時中立,實施其“施裏芬計劃”的第一步,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一場戰役。1914年夏天,奧匈帝國的皇儲斐迪南大公遭暗殺後,各國之間的外交及軍事行動漸趨激烈化,戰爭也隨之而來。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一場戰役——列日戰役

德國於8月1日向俄國宣戰,並於隔天向法國下達最後通牒。此時,沒有什麼比入侵比利時、破壞比利時的中立更能說明德軍參謀部面對未來戰爭的勇氣和決心了。德軍參謀部一致認爲這是“完全合理的,完全必要的”,這是“保衛德國和爲了德國生存”的一次戰鬥。德軍想借道比利時,無非是想實現施裏芬的速戰計劃。施裏芬曾對速戰論進行大量論證,在他看來“速戰”不僅可以使戰爭迅速結束,還可以“減輕人類痛苦”。德皇說:“一切都應沉浸在火焰與血泊之中。”在德國人看來,比起入侵比利時帶給德國的巨大勝利成果——摧毀法國,其帶來的連鎖反應的副作用簡直微不足道。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一場戰役——列日戰役 第2張

爲了達到摧毀法國的最終目標,德國人甘願冒險。德國人對於戰爭的巨大信心一方面來自戰爭優越感集結的精華—“施裏芬計劃”,另一方面則來自他們對比利時的判斷。德軍認爲比利時不會抵抗,至少不會以自己的6個師爲法國增加力量。一位德國外交人員在1911年時曾說:“它的軍隊在德軍所到之處列隊”,施裏芬也認爲“比利時是不會抵抗的,它們只會抗議事”……由此可看出,德軍自認爲對比利時很瞭解,而且他們自了認爲熟悉了比利時國王的品性就能預知他的戰略政策。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生性貪婪,是個“徹頭徹尾的壞蛋”。德國人認爲只要給予利奧波德二世一塊領土就可以使比利時歸順德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一場戰役——列日戰役 第3張

他們希望比利時不會抵抗,不抵抗就意味着不會破壞鐵路、橋樑,這樣“施裏芬計劃”也就能初步順利完成。但是德國人忽略了1914年時的比利時國王早已換成了強硬的阿爾貝一世國王。1909年登基的阿爾貝一世壓力重大,他面對的是大國環繞下比利時不得不保持中立的局勢。但他的聰明之處在於他不僅勤奮好學善於接受新鮮事物,而且能漠視危險、非議,保持冷靜。1914年7月29日,一份由小毛奇將軍親自擬就、由外交官和宰相潤色的照會送至布魯塞爾,聲稱“法國欲通過比利時國境進犯德國的意圖已不容置疑,德國不指望比利時軍隊可以阻擋法軍推進,德軍必須先發制人”,在照會最後小毛奇說,如果比利時阻擋德國通過其領土,則比利時將是敵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一場戰役——列日戰役 第4張

這份具有強烈威脅意圖的照會並沒有改變比利時人對中立的堅守。8月2日,阿爾貝一世下令開始進行求援工作以迴應德國的最後通牒,同時動員所有軍隊並使之達到最佳戰鬥力。列日要塞羣的指揮官,吉拉德·萊曼中將被命令“和你那些受託付的部隊防守到最後一刻”。比利時軍隊用來完成所有準備的時間並不充裕,德軍在8月4日就已經進入了他們的家園。德軍中負責佔領列日的臨時單位,是由奧托·馮·恩米希指揮的默茲河軍團,轄下共有8個旅。恩米希指揮的主力步兵及騎兵,接到命令攻佔列日城附近橫越默茲河的橋樑,並消除所有遇到的抵抗。然而當他及其麾下部隊抵達河邊時,卻發現多數橋樑已被炸燬,只能架設浮橋。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一場戰役——列日戰役 第5張

而當執行這些措施也會遭受對方的火力襲擊時,德軍發現他們只能向列日要塞進攻。德國通往布魯塞爾的主要鐵路就經過列日,這條鐵路的終點便是巴黎。施裏芬和小毛奇就是想利用此條鐵路運兵進入法國。列日大量的工業設施、工廠和其他設施將有助於城市的防禦。然而主要防線仍是十二座要塞組成的環形要塞,該環形要塞完成於1891年,以6~10千米爲半徑環繞列日。要塞間的火力交織網及保護區的設計,使要塞能夠在其中之一遭襲擊時,周圍兩座要塞可提供火力援助。每兩座要塞間的間距大約4千米。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一場戰役——列日戰役 第6張

由於比利時人過分相信這些防禦工事,而對其他工作缺乏準備,又唯恐德軍指責他們不堅守中立,所以他們於8月2日才下令開挖路障,德軍進攻時他們的工作纔剛剛開始。德國人認爲比利時人背水一戰的方法不過是“綿羊的夢囈”。德國於8月3日早上對比利時宣戰,先頭部隊“默茲河軍團”。到了8月4日傍晚,德國騎兵已經渡過於4日早晨8時跨過邊界默茲河來到北邊的維澤,並在那裏遭遇到第十二旅,該旅接到命令進行英勇的防衛作戰以便撤退至要塞防線。整個晚上德軍都被擋在北方。德軍企圖進攻巴雄要塞的攻勢被機槍與炮火挫敗,遭受了相當大的損失。8月6日,德軍魯登道夫將軍揮軍前進時,發現第十四旅的指揮官已戰死。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一場戰役——列日戰役 第7張

他以個人名義下令野戰炮部隊提供火力支援,以便通過迪布瓦村,該處是俯瞰列日的制高點。魯登道夫派出一隊人向萊曼中將提出休戰協議,但遭拒絕。而在其後跟隨的突擊隊也被萊曼指揮部的軍隊擊退。對此,德軍利用“齊柏林”飛船發起了歷史上第一次空襲,對列日城丟下了炮彈。同時,騎兵則從南方的維澤趕來包圍了列日。德軍這次的突襲迫使萊曼逃離列日城,並躲入該城西方的龍欣要塞避難。德軍雖然對比利時的鐵路線進行了封鎖,但列日外環的其他要塞仍在抵抗德軍的推進。德軍持續炮擊這些要塞,但大多數要塞仍屹立不倒。唯一被擊垮的是夫萊龍要塞,該要塞的穹頂遭到炮火摧毀。而巴雄要塞則在德國步兵的持續攻擊下,於8月10日被攻佔。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一場戰役——列日戰役 第8張

爲了削弱這些要塞,德軍決定使用他們強大的圍城炮。這些圍城炮中包括克虜伯的大伯莎420毫米榴彈炮,以及一些奧匈帝國借出的305毫米榴彈炮。列日要塞在建造之初,比利時認爲陸地上最大的可移動式大炮是210毫米榴彈炮,所以設計時並未考慮更大口徑圍城炮彈的威脅。圍城炮發出的炮彈從堡壘的正上方落下,穿透混凝土層,然後再由延遲導火線引爆。要塞一個個被摧毀,直到8月16日最後一座要塞(波恩賽勒斯)投降爲止。8月15日,萊曼指揮官在防守龍欣要塞時負傷,昏迷的情形下成了德軍的俘虜。到了8月17日早上,德國第一第二及第三軍團按照施裏芬計劃,準備繼續橫掃剩餘的比利時領土,迫使比軍退往安特衛普,並使布魯塞爾於8月20日不戰而降。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一場戰役——列日戰役 第9張

列日戰役至此結束。古今事付笑談中對於德國人的狂轟濫炸,蕭伯納曾寫道:“整個世界又頭痛又厭煩,我們被普魯士軍國主義對我們的蔑視,對人類幸福和常識的蔑視,折磨的忍無可忍,我們只好羣起而攻之。”列日戰役戰況激烈,雙方損失慘重。這場戰役的失敗,標誌着低地國家的陷落。列日戰役的失敗削弱了各國對於修築要塞羣的信心,而大炮的重要性逐漸顯現出來,因爲再堅固的要塞也會被重炮撕裂。這對協約國羅馬尼亞和法國政府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前者徹底放棄了布加勒斯特築壘地域,而後者則幾乎放棄了凡爾登築壘地域。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一場戰役——列日戰役 第10張

相反,德軍則增加了對本國先進火炮系統的信心,並最終影響了1916年的凡爾登戰役。但另一方面,列日戰役被協約國視爲精神上的勝利。沒人預料到比利時會反擊,至少不至於會這麼有效。“這是精神勝利,並向世界宣傳國家古老的信仰及責任仍能在戰場上,激勵着士兵們的勇氣,並顯示出輝煌德軍的表面下,仍是美中不足的。”列日戰役使得不可一世的德軍遭遇到了頑強的阻擊,使得實施“施裏芬計劃”的寶貴時間幾乎喪失殆盡,而下一場馬恩河戰役將直接決定“施裏芬計劃”的成敗,到時德軍的命運又會如何呢。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一場戰役——列日戰役 第11張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