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後漢聯手契丹攻擊後周,柴榮一戰成名

後漢聯手契丹攻擊後周,柴榮一戰成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對於柴榮應該也有所耳聞,畢竟這是一個五代十國時期的雄主,可以說趙匡胤就是繼承了他留下來的後周遺產才能建立大宋一統天下。他原本出生在一個富豪家庭,但在他出生之後家道就衰弱了,所以年幼的他不得不去投奔自己的姑丈,而他的姑丈就是後來建立了後周的郭威。當時兩人都還沒有發跡,所以經濟情況也不是很好,但郭威對柴榮很照顧,他盡力出錢給他讀書,還請人來教授柴榮騎馬射箭,爲他後來的發展打下了基礎。而柴榮長大後也非常孝順,先是經商賺錢養家,而後又投筆從戎,幫助姑丈創立後周,功勞甚大。

後漢聯手契丹攻擊後周,柴榮一戰成名

雖然他們兩人聯手打下了一片很大的基業,但當時的中國堪稱歷史上最混亂的一個時代,百年戰亂,無數勢力崛起,想要建立政權,但大多短命。爲了讓後周避免成爲短命政權,他們倆可謂是耗盡了心力,郭威就是因爲常年征戰,外加積勞成疾,最終在五十歲的時候就去世了。而他也沒有留下子嗣,所以最終繼承後周的自然就是他最看重的侄子。柴榮繼位之後他就面臨着一個相當危險的局面。當時和後周毗鄰的勢力是北漢和契丹人,而北漢首領爲了吞併後周,他向契丹首領自稱侄皇帝,獲得了他們的幫助,一同出兵攻打後周,剛即位的柴榮面臨着顛覆的危險。

柴榮作爲一個從小接受騎馬打仗教育的人自然不會像那些昏庸君王一樣畏懼這種局面,而且當時天下大亂,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的君主是無能的。當敵方的聯軍進入後周疆域時他就暗自做下了決定,他要自帶人前去迎戰。但他的這個決定卻受到了大臣們的阻攔,當時北漢和契丹人的聯軍進入國境後無往不利,連續打了幾場小規模戰役後周都輸了,所以形勢非常不利,他們不願主公親自冒險。但柴榮卻已經下定了決心,既然國家形勢危險那麼他就更應該親征保衛國家,並且以李世民自比。

後漢聯手契丹攻擊後周,柴榮一戰成名 第2張

雖然大臣們對於他把自己和李世民自比有些不以爲然,但畢竟皇帝最大,他們還是沒能攔住柴榮。他先是部署了國內的所有部隊前往邊境列陣禦敵,而後又親自召集了一大批士兵開赴前線,他派了一支兩千人的騎兵隊伍先去探探敵軍的虛實,但卻因爲被埋伏導致這兩千人全軍覆沒了。消息傳到他的耳朵他非常悲憤,而此時他已經準備上路了,但官員們知道這消息後又來勸說他放棄這個想法,不如據守大本營,這樣還能拖一拖。柴榮對他們說北漢首領肯定以爲我剛即位不敢親征,而我就要出其不意,這樣纔能有所收穫。

後漢聯手契丹攻擊後周,柴榮一戰成名 第3張

身爲北漢首領的劉崇的確跟柴榮料想的一樣,他根本沒想到後周皇帝敢於親自上戰場,而且他進入後周國境後一直沒有遇到像樣的阻攔,他由此對後周產生了輕視的心思,他認爲自己虧了,即使不用向契丹人稱臣憑藉自己也可以戰勝後周。但他手下的一員大將卻有不同的想法,他告訴劉崇周軍猶如困獸,如果對他們逼迫太緊必然絕地反擊,這樣會給本方造成很大的損失。但劉崇此時仍舊沉浸在沾沾自喜當中,完全沒有聽進去別人的建議,他一心想要滅亡整個後周,以此來壯大北漢。

後漢聯手契丹攻擊後周,柴榮一戰成名 第4張

他的這種輕視也讓他付出了代價,當柴榮帶着全國大軍開赴到前線後立馬擺開了陣勢,軍容十分整肅,顯然是士兵們也知道這一戰如果輸了那就是亡國。趙匡胤那時候也是後周軍中一員將領,當戰事開始的時候他身先士卒衝到了敵營正中,奮力拼殺,砍死了數十人,而其他士兵看到將領這樣勇猛也是士氣大漲,全都非常拼命。

但因爲兵力上面的差距,所以後周即使同心協力仍舊落於下風,柴榮看到這種情形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了,他帶着自己的親衛衝到戰場上,面對無數流矢親自拼殺,這時候的他儼然已經沒有把自己當成國君了,他一心想的就只有戰勝敵人而已。所幸他的英勇沒有白費,在後周將兵全部死戰的情況下北漢逐漸支撐不住,最終出現了潰逃的跡象。而柴榮又抓住這個機會繼續來回衝殺,劉崇在後方拼命指揮,揮舞戰旗還是沒能阻擋頹勢,最終戰敗了。而柴榮則憑藉這次親征讓天下人知道了後周的勇猛,也後來大宋開國打下基礎,作爲一個帝王能夠衝入敵陣把生死置之度外,他的氣概的確值得人們欽佩。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