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文化名家 > 郎世寧憑混血畫走紅清宮的故事

郎世寧憑混血畫走紅清宮的故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郎世寧,公元一六八八年出生於米蘭。郎世寧在公元一七一五年到達中國,後在中國去世。郎世寧墓現在位於北京城西,在歐洲的傳教士的墓地裏。

郎世寧憑混血畫走紅清宮的故事


郎世寧墓碑

郎世寧墓碑的正中用漢字寫着“耶穌會士郎公之墓”,墓碑的左側則是墓誌,墓誌是用拉丁文撰寫而成的。郎世寧墓墓碑上還刻有乾隆皇帝的旨諭,旨諭上的意思爲郎世寧從康熙年間開始便在皇宮裏擔任職務,一直認真盡職,曾獲得三品頂戴,現在聖上加封郎世寧爲侍郎,並三百兩銀子用於料理其後事。由這可見,郎世寧是深得皇帝的信任,皇帝更爲郎世寧的去世而表示惋惜。

在二十世紀初,一位杜康神父在北京平原地區時找尋到了郎世寧的墓碑,他曾這樣記載道,“這墓碑保存十分完美,只是墓碑的基座被沙子掩埋,碑文兩側還刻有兩條龍紋。”在古代,龍的一切圖案是皇家的象徵,郎世寧墓上的龍紋也應是在皇帝的授意下所刻上的。從郎世寧墓的墓碑中,後人不難發現乾隆皇帝對於郎世寧去世的惋惜及對郎世寧的懷念。

正是因爲郎世寧在中國清朝長達五十多年之久,中間還經歷了清朝三位皇帝的統治。他的作品更是受到君主的喜愛,其中郎世寧的作品不乏有《八駿圖》,《錦春圖》等的名作,也正正因爲郎世寧的作品深入人心,深得乾隆皇帝的喜愛,這想必也是郎世寧墓碑上有乾隆親自頒佈的旨諭的原因之一了。

郎世寧八駿圖賞析

郎世寧是清朝時期皇帝的御用畫師,他一生畫的畫很多,人物、風景、動物等等他都有所涉及,但留傳下來的卻只是其中非常少的一部分,更多的都早就已經失傳了,而留下來作品中有一副關於動物的名爲八駿圖的畫。

郎世寧憑混血畫走紅清宮的故事 第2張


郎世寧八駿圖

郎世寧八駿圖的作畫時間,大約是在雍正年間,而且這幅畫雖然是使用中國傳統顏料來作的畫,但是在人物、馬匹和柳樹的細節上用的卻是西方注重光影的手法,但正是這些手法的使用,才讓這幅畫顯得栩栩如生、具有立體感,郎世寧八駿圖這幅畫只看一眼,就能很清楚的看見兩棵大樹、八匹駿馬及兩個放牧人。

看着畫面上偏左方的那棵大樹,很自然的就會給人一種高聳入雲、距離較遠的感覺,而近距離的這棵樹,通過它向下彎垂的枝條,明顯就可以認出這是一棵年歲不小的柳樹,而八匹駿馬是用八種不同色彩的顏料畫的,其中兩匹白馬的顏色雖然看似很像,但還是有着細微差別的,左邊那匹白中帶有一絲暗沉,右邊那匹則是白的更爲純淨一些,這八匹馬的姿勢各有不同,會讓人越看越覺得真實,兩個放牧人雖然看不太清楚表情,但是通過他們的動作也能瞭解到他們在做什麼,一個站在柳樹下正向樹幹上栓繩子,另一個則是在爲馬匹檢查皮毛。

郎世寧八駿圖是中國傳統水墨畫和西洋畫的完美結合,得到過乾隆皇帝的大力讚賞,目前這幅畫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被精心保存着。

郎世寧是誰

郎世寧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畫家,他專門爲宮廷中的人物作畫,在清朝時期曾經非常的有名氣,他的一生經歷了從康熙到乾隆三個朝代。他雖然是一個意大利的人,但是卻在中國生活了長達五十多年的時間,不論是生活習慣還是繪畫方式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國的影響,關於這個人物的信息在郎世寧簡介中有着一些相關的介紹,那麼郎世寧簡介中是如何介紹這個人物的呢?

郎世寧憑混血畫走紅清宮的故事 第3張


郎世寧畫作

郎世寧簡介中介紹到他出生在1688年,本來是一個純正的意大利人,他原來的名字是朱塞佩•伽斯底裏奧內,出生在米蘭地區,但是在1715年的時候進入了中國,他本來是一個信奉天主教的人,作爲一位傳教士纔會來到清朝,之後因爲機緣巧合就進入了皇宮之內,並在宮中創建瞭如意館,正式成爲一名爲大清宮廷服務的專業畫師。因爲十分擅長繪畫和設計的工作,還曾經加入了在圓明園之內設置西洋樓的工作。

另外郎世寧簡介中還介紹到他在進入皇宮之後還曾經被康熙召見過,那個時候皇帝已經達到了六十多歲,他本來就十分喜歡藝術和科學方面的知識,儘管並不是十分看好和信任郎世寧的宗教,但是卻一直將他看成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所以對待他也是十分有禮的,在此之後就立即讓他成爲了畫師,並沒有給他傳教的任何時間。在此之後郎世寧的畫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榮耀,超過了許多之前的傳教畫家以及清朝本土的畫師。

郎世寧憑混血畫走紅清宮的故事

意大利米蘭人郎世寧在康熙年間來到了中國,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面唯一一位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的外國畫家,郎世寧在清宮之中的時候,郎世寧是以中西合璧(主要是用西洋繪畫的風格雜糅中國古代傳統的畫法來進行畫作的創作的)的手法來進行畫作創作的,同時這種作畫的風格和手法也被時人稱爲是混血畫。

郎世寧憑混血畫走紅清宮的故事 第4張


郎世寧作品

郎世寧的畫作因爲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得到了很多人的歡喜,同時也在清宮之中漸漸地走紅,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郎世寧的絕世畫作。

郎世寧憑混血畫走紅清宮,與前人的諄諄教誨與提點分不開,起初郎世寧作爲一個傳教士來到了中國,後來郎世寧的傳教士身份在中國顯然是不能夠被人所接受的,郎世寧的心中也是百番的苦悶,幸好得到了湯若望等人的提點,終於郎世寧漸漸地發現了在大清王朝中根本是不能夠繼續着從前西洋的做派的,因而郎世寧的目標開始了轉變。其實也是因爲郎世寧受到了點播,郎世寧此開始創作“混血畫”的。

郎世寧憑混血畫走紅清宮,本來便不是意料之外的。郎世寧仔細地考究着中國的傳統,才發現了中國古代對於藝術的理解是過於講究章法的,與西洋的開放的作畫風格是極爲不同的。於是郎世寧開始進行了中西合璧的創作方式,將中國傳統的作畫風格與西洋的思想融爲一體,最終開創了前所未有的繪畫方式,同時也深得清宮人的喜歡。

郎世寧的生平

宮廷畫師郎世寧本來是一位意大利人,但是在1715年的時候他來到了清朝進行傳教,當時他很快就和康熙見了面,康熙本身就十分喜歡科學以及一些藝術,所以儘管並不相信他的宗教問題但是卻一直對他十分的禮遇有加,於是在此之後就立即將他封爲了專門爲大清皇室服務的畫師,住進了如意館之中,之後的五十年郎世寧一直潛心作畫,取得了非常多的榮耀。

郎世寧憑混血畫走紅清宮的故事 第5張


郎世寧作品

宮廷畫師郎世寧的一生,有五十多年是在中國度過的。他從康熙開始經歷了三個朝代的變更,取得了許多其他人所沒有的榮耀,他的成就是之前所有進入中國傳教的外國畫家所不能企及的,同時也讓許多本土的畫家無法超越。可是郎世寧在爲皇室人員服務的時候,身份並沒有任何特殊的地方,只是一個普通的畫家而已,而且當時作畫的條件也是十分簡陋的,所以說他的榮譽是十分難得的,也可以看出郎世寧爲了作畫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1766年,宮廷畫師郎世寧在自己七十八歲生日之前離開了人世,在此之後他的屍骨被埋葬在城外的傳教士墓地之中,乾隆對此表示了十分的惋惜和關係,特地讓人爲他操辦了後事,並且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他的生平事蹟,就連墓誌銘都是皇帝親手寫的。他的一生在中國度過了半個世紀,爲清朝和國外的藝術做出了許多貢獻,也受到了許多人的敬仰。

郎世寧白鶻圖賞析

公元一七五一年,這一年郎世寧正好六十二歲,《白鶻圖》就是郎世寧在這一年創作而成的畫作。

郎世寧憑混血畫走紅清宮的故事 第6張


郎世寧白鶻圖

郎世寧《白鶻圖》現在被藏於臺北的故宮博物館,整幅畫縱度爲一百二十一點七公分,橫爲六十四公分,是在絹上作畫。《白鶻圖》以一白鶻爲繪畫的對象,一隻通體雪白的白鶻站在松枝上,鋒利的雙爪緊抓着樹幹,畫中的白鶻似乎聽到了一些聲響,正準備聞聲而起。白鶻身旁的景色如同真景一般,就連松葉也片片清晰可數,小瀑布自然地順流而下。《白鶻圖》具有郎世寧一貫作畫的特點,與《錦春圖》相似,畫中的白鶻以白粉進行細緻的描繪,特別是白鶻的眼睛更是被郎世寧畫活了。而背景中的景色則運用中國的水墨畫風格,將中西方兩種畫法完美地結合了起來。整幅《白鶻圖》將白鶻的“動”與景色的“活”完美地呈現了出來。

郎世寧《白鶻圖》上還有落款,落款上的意思爲乾隆十六年的五月初十,大學士傅恆進獻了一隻百鶻,皇帝命郎世寧將這百鶻作於畫上。從這個落款中後人不難看出這幅《白鶻圖》創作的時間是乾隆十六年的五月初十,當時身爲大學士的傅恆向乾隆皇帝進獻了一隻白鶻,乾隆對此白鶻十分喜愛,便下令郎世寧以此白鶻爲題,創作了這幅《白鶻圖》。

郎世寧的《白鶻圖》屬於郎世寧的晚年精品之一,這幅畫體現了郎世寧將中西方畫法結合起來的特點,價值十分巨大。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