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經典 > 詩詞名句 > 《視刀環歌》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視刀環歌》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視刀環歌

劉禹錫 〔唐代〕

常恨言語淺,不如人意深。

今朝兩相視,脈脈萬重心。

譯文

《視刀環歌》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常常遺恨自己言語表達粗淺有限,不如人的情緒那麼豐富深厚。

今天你我默默相視,用眼神傳達着心中複雜的情感。

賞析

《視刀環歌》同《泰娘歌》《更衣曲》《競渡曲》一樣,是劉禹錫創作的一首“新樂府”詩歌。這首新樂府的題目是用典。據《漢書·李廣蘇建傳》記載,漢昭帝繼位後,大將軍霍光、左將軍上官桀輔政,他們都與兵敗投降匈奴的李陵關係不錯,希望能把李陵召回漢朝。於是派遣任立政等三人到了匈奴。匈奴單于設酒招待漢使者,李陵、衛律都在座。立政他們看到李陵,卻沒有機會私下交談,於是就給李陵使眼色,“數數自循其刀環,握其足,陰諭之,言可還歸漢也”。也就是幾次自已撫摩把玩自己的刀環,握自己的腳,暗示李陵,意思是可以歸還漢朝了。“環”諧音“還”,握腳表示走路離開。因爲刀環在大刀頭部,所以古人常以“大刀頭”作爲“還”字的隱語。如《玉臺新詠·古絕句》:“藁砧今何在?山上覆有山。何當大刀頭?破鏡飛上天。”由此可知,劉禹錫樂府新題《視刀環歌》,暗含的意思是希望思念的人儘早歸還。

此詩寫相愛雙方將分別時的情景,彼此依依不捨,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只有四目相對,含情脈脈地來傳達內心複雜的情意。全詩運用暗示的手法,意境深沉,含蘊無盡,表達了古代中國人含蓄、內斂、婉轉、凝重的愛情觀,也透露出作者對自身遭遇的寄託感慨。

《視刀環歌》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第2張

把詩的題目和內容聯繫起來看,劉禹錫可能要表達的是相愛的人就要分別時的情景,彼此依依不捨,千言萬語卻不知從何說起,只有四目相對,含情脈脈地來傳達內心複雜的情意。因爲這首詩沒有特定、具體的寫作背景,所以它所傳遞的信息就有了很強的張力,並不一定侷限於愛情,也可能隱含着作者對自身遭遇的寄託感慨。

“常恨言語淺,不如人意深”這兩句詩,實際上道出了人們經常遇到的一種狀況,即語言常常並不能準確地來表達內心想要表達的東西。錢鍾書在《管錐編》中就曾說:“語言文字爲人生日用之所必須,著書立說尤寓託焉而不得須臾離者也。顧求全責善,嘖有煩言。作者每病其傳情、說理、狀物、述事,未能無欠無餘,恰如人意中之所欲出。務緻密則苦其粗疏,鉤深賾又嫌其浮泛;怪其粘着欠靈活者有之,惡其曖昧不清明者有之。立言之人句斟字酌、慎擇精研,而受言之人往往不獲盡解,且易曲解而滋誤解。‘常恨言語淺,不如人意深’,豈獨男女之情而已哉?”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劉禹錫託刀環以寄遷客思歸之意。劉禹錫雖然因參與永貞革新多次被貶出長安,但他被貶後身居遠荒心繫朝廷。自從劉禹錫遭貶出京之日起,他就開始盼望着能夠重返京師。在長期的貶謫生涯中,詩人始終都被思念長安和渴望回京這兩種感情折磨着。他的這種情緒貫穿在整個貶謫時期。詩人的這種情緒或直接表達或託物寓意寄寓自己自始至終都在盼望返朝。詩人時時盼回長安。長安在劉禹錫心目中十分深刻,不僅發生在身邊的政治事件能讓他回憶起長安,而且歷史上的一些典故以及客鄉的一些情景也總會勾起他對長安往事舊物的回憶。此詩即爲因歷史典故而生髮思歸而不得的苦悶之作。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